【記者 劉夢緣、吳仁發 南投報導】
2023年適逢世界客家博覽會在臺灣舉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與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首次合作,於2023年7月26日起在臺灣文獻館展出「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記者 吳仁發 攝)
原定於7/26(三)上午舉辦特展開幕典禮,因杜蘇芮颱風來襲,改至8/1(二)上午10時30分於臺灣文獻館文物大樓1樓簡報室舉行。該特展旨在集結兩館之精采檔案、文物,呈現客家先民渡海來臺聯手胝足開闢家園之餘,如何以敬字愛書的教育方式培育子弟出人頭地,見證客家族群的好學風氣。
臺灣文獻館以典藏日治及戰後官方檔案文書著稱,客發中心則有豐富多樣的客家史料文物見長。本展覽結合公私協力資源,文獻館蒐羅文獻檔案資料作為展覽主軸依據,展出臺灣總督府檔案、拓本及古文書約70餘件,配合客發中心之文物圖像及動畫影音,並商得臺灣文學館、臺灣歷史博物館、苗栗興隆國小等及私人藏館及藏家等提供影音、圖像及文物共同展出。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記者 吳仁發 攝)
展覽有「落地生根好所在」、「政權更迭下的客家身影」、「來去讀書」、「立身揚名的客家人」四大主題,呈現客家先民從面對移墾境挑戰,政權更迭的因應。深知讀書登科入仕為脫貧途徑,因此崇尚讀書形成客家獨特的教育家風。
而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傳統文化特質,顯見於客家地區普立聖蹟亭提醒子孫敬字惜紙;創設「嘗會」凝聚宗族向心力,以部分收益提供助學。如六堆黃驤雲在鄉親結集資助下成為臺灣首位粵籍進士,考取功名,不僅是個人榮耀更是家族或客族大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記者 吳仁發 攝)
在蒐整展件過程中館藏臺灣總督府檔案記載,日治初期觀察客家人具「勇猛誠實、守義不畏死、勤勉勞作、愛乾淨」等特質,且因「其居本島多數地區,將來國語學校學生及講習員等有必要以廣東語教之」,顯示日本政府瞭解「臺語」並非單一語言,且應將占一定比例「粵族語」納入教材,亦特別針對「閩粵及熟蕃人子弟學習成績進行比較」。
此外,日本政府引進新式教育,地方父老為使子弟有受教育機會,概捐土地或捐資興建校舍:如明治35年(1902)姜振乾捐地興建北埔公學校教室。地方仕紳林獻堂等人,有感臺人教育的不對等,號召捐資,在大正4年(1915)成立第一所培育臺籍學子的中學校-「臺中中學校」。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記者 吳仁發 攝)
新竹黃南球、姜振乾、臺中呂琯星等客家仕紳均參與其中。而接受新式教育的客家子弟,透過個人、家族與鄉親的共同努力,成為社會菁英階層,不僅維繫家族地位,更延續著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在政界、醫界、教育、商業金融等領域發光,發熱,為臺灣這片土地貢獻心力。
展覽即日起展至2024年1月21日,於文獻館文物大樓1樓福爾摩沙特展室展出,歡迎舊雨新知蒞臨參觀指導。相關展覽訊息請至官網(https://www.th.gov.tw/)或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whistorica/)。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記者 吳仁發 攝)
開幕典禮:2023年8月1日(星期二)上午10時30分
開幕地點:臺灣文獻館文物大樓1樓簡報室
展覽時間:2023年7月26日至2024年1月21日
展覽地點:文物大樓1樓福爾摩沙特展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