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救國團號召青年返鄉 淨山打掃做公益

【記者 范至延 南投報導】

3月24日由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號召名間鄉團委會及雙軌制功能性服務隊義工伙伴,於名間英雄山及撼龍步道展開「青年造夢·永續時代」淨山健行活動;期盼喚醒青年朋友及社會大眾對環保的重視與關注,同時趁假日登山人潮洶湧,也宣導遊客注意保持環境整淨,共同維護美麗的環境。

南投縣救國團號召青年返鄉 淨山打掃做公益(圖: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 提供)
南投縣救國團號召青年返鄉 淨山打掃做公益(圖: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 提供)

救國團每年3月慶祝青年節行之有年,為此辦理諸多公益活動,今年以「花Young藍圖、築夢幸福」為主軸,鼓勵青年發揮個人優勢,攜手共築未來,打造屬於自己的夢想藍圖,並率領青年走進社區、關懷弱勢、參與地方公共事務,以行動實踐社會關懷。

南投縣救國團號召青年返鄉 淨山打掃做公益(圖: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 提供)
南投縣救國團號召青年返鄉 淨山打掃做公益(圖: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 提供)

此次活動由名間鄉團委會會長蘇珮玲、雙軌制功能性服務隊召集人蘇美后號召青年朋友、社會優秀青年、義工伙伴及眷屬共同參與,並兵分二路,沿途撿拾垃圾淨化環境,期望藉由淨山活動同時加強民眾「垃圾不落地」之正確環保、節能觀念,共同維護台灣的美麗山林;今年獲選為社會優秀青年的黃先生說道,此次跟著義工伙伴一起打掃,為社區步道盡一份心力,期盼藉由自身微薄的力量,回饋社會。

南投縣救國團號召青年返鄉 淨山打掃做公益(圖: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 提供)
南投縣救國團號召青年返鄉 淨山打掃做公益(圖: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 提供)

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總幹事李明組表示,南投縣的青年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而救國團藉由辦理青年節連線活動,凝聚青年之熱情與愛心,與義工伙伴一起為社會付出,並期盼藉此拋磚引玉,鼓勵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公益行列,共同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

spot_img

相關新聞

「與星星同行,共築社交之橋」音樂野餐社交活動/促進閩臺星青年的交流與融合

「記者如風綜合報導」 9月17日下午,一場以“與星星同行,共築社交之橋”爲主題的音樂野餐社交活動在廈門市思明區龍山南路廈門心理諮詢中心溫馨舉行。本次活動由廈門陳嵐心理諮詢中心主辦,閩臺星青年俱樂部協辦,旨在通過輕鬆愉快的戶外互動,幫助自閉症和阿斯伯格症青年學習社交禮儀,展現才藝,促進閩臺兩地特殊青年的交流與融合。 活動於下午15:30正式開始,自閉症、阿斯伯格症青年及家長、監護人、老師齊聚廈門陳嵐心理諮詢有限公司(誠益光學第2棟二樓),在帶隊老師陳習珍(二級心理諮詢師、兩岸融合教育師)的引導下,開始了愉快的野餐分享與社交禮儀學習環節。孩子們在自然放鬆的氛圍中互動交流,分享食物與心情,初步打破了社交的壁壘。 傍晚時分,活動移至草坪,開啓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晚餐。晚宴上,星青年們展示了令人驚歎的藝術才華。首先,陳書君以一首小提琴獨奏《鼓浪嶼之波》打動全場,琴聲悠揚,情感真摯;隨後,來自臺灣的星青年張揚任帶來了古箏表演《浪漫玫瑰花》,旋律優美,展現了兩岸文化的交融與共鳴。活動中,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與星青年們一起歌唱互動,現場氣氛熱烈而溫暖。最後,全體參與者手拉手,共同唱響《我們是一家人》,並隨着音樂翩翩起舞,將活動推向高潮。這一刻,愛與理解跨越了障礙,溫暖了每一位在場者的心。 此次音樂野餐社交活動不僅爲星青年提供了展示自我、鍛鍊社交能力的平臺,更促進了兩岸特殊青年與家庭之間的深入交流與情感共鳴。廈門陳嵐心理諮詢中心表示,未來將繼續開展類似活動,助力更多星青年融入社會,共築包容、友好的社交之橋。我們相信,每一顆星星都值得被看見,每一次努力都讓世界更溫暖。 主辦單位: 廈門陳嵐心理諮詢中心 閩臺星青年俱樂部

華山歌聲傳愛 送愛到家每月1250元 守護孤老真情

【記者 劉夢緣 南投報導】  當面臨生活中的孤單或情感上的困境時,音樂與陪伴成為許多老人的支持力量。像是陳阿公透過旋律填補了獨居生活的空白,而李阿嬤則因學唱歌逐漸走出愛犬過世的陰影,重新找回生活的熱情。華山基金會8月21日(四)上午將在草屯鎮公所前,舉辦「華山歌聲傳愛,一(奕、義)同唱響真情」活動,邀請在地歌手陳奕珊與洪義洲老師帶領長輩們合唱。  現場由班長-草屯鎮簡賜勝鎮長帶領,以「起立、敬禮!」的響亮口號揭開序幕,兩位歌手親自指導愛唱歌的爺爺奶奶,輕快旋律與幽默互動中,長輩們紛紛開懷高歌。當大家齊唱〈桃花舞春風〉時,長輩忍不住起身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笑聲與歌聲交織成一片美好的景象。  華山基金會南投區13個鄉鎮設立愛心天使站,免費提供到宅訪視、陪醫拿藥、護甲、物資援助、三節關懷及促進社會參與等服務。服務來自各界善心支持,每位長輩每月1250元認助,送愛到家,守護弱勢無依的老人。愛心專線:049-224-4612,賴先生。

“鋼琴公主”劉夢緣再次受邀天津進行融合教育演講/促進津台融合教育交流與發展

  【記者夢夢天津報道】 8月15日——8月17日,由天津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天津市婦女兒童社會服務中心主辦,星童融合孤獨症康復中心承辦的“月亮媽媽伴星計畫全國影子老師培訓”在天津市婦女兒童社會服務中心成功舉辦。 此次培訓主要針對融合教育背景與相關政策、入學先備技能、隨班支持專業輔助、常見案例分析等內容向參訓老師們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星童融合理事長霍老師針對融合教育背景與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強調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要努力提升孩子的能力水平,從多個層面幫助孩子順利融入普校。 星童融合小學部主管董老師從入學先備技能出發,幫助現場老師和家長們暸解特需學生入學基本能力以及常見問題的干預方法,進一步提升融合教育質量,提升影子老師以及陪讀家長的隨班就讀效率。星童融合教學主任高老師針對學校十大環節分解,幫助老師家長細分入校各項能力指標,並幫助家長有效制定合理的干預計畫,確保特需學生的入校基本能力。 培訓過程中,老師與家長們認真聽講並記錄,同時在答疑環節與三位老師積極交流,共同解決日常干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星童融合有幸邀請到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和融合教育專家張如鳳老師進行分享,幫助特需學生家長減少焦慮,同時積極賦能,爲家長提供合理化建議。 劉夢緣來自臺灣台中市,祖籍四川,母親是臺灣第19屆“大愛獎”陳嵐。4歲時不幸被診斷患有孤獨症,6歲時才開口叫媽媽,情緒非常不穩定,曾是個火爆的“緣小妞”。無意間,她在憑藉音感記憶、無師自通竟然彈出聽過的曲子。於是在母親的堅持和引導下,患有重度孤獨症的女兒不斷成長,終發生質的蛻變,成長爲我們熟知的“鋼琴公主”。如今的劉夢緣更是多家企業及機構代言人,並跟隨母親多次站在哈佛自閉症國際論壇上演講,母女倆常年奔走兩岸,已經做過上千次公開演講。 張如鳳老師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爲家長介紹適合孩子有效的干預方法,並且告訴家長們不要輕言放棄,要對孩子們有信心,只有不斷的努力進步才能幫助孩子達到最好的干預效果。霍老師爲劉夢緣和張如鳳老師頒發聘書,特別聘請她們爲星童融合教育顧問,同時感謝她們爲兩岸融合教育交流與發展做出的貢獻。 星童融合教育理事長霍老師表示,十年前就與夢緣結緣天津,看到夢緣與十年相比不僅在臺上的演講表達和臺下與人的交流中展露出的樂觀自信的個性,了解自身的優勢,將其轉化為正向的能量與技能提升,不僅在演講、唱歌、彈鋼琴持續發展,更發掘自身對美術的興趣,正在潛心進行油畫的創造,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更體現在她能夠獨立的到各地進行融合教育的交流,對於孤獨症家庭而言起到了非常大的激勵和信心,更加促進了津台對於融合教育的交流與發展。 此次培訓不僅傳遞了融合教育的政策、技能與實操經驗,更是星童融合“專業賦能,協同支持”理念的深度實踐。我們深知,融合教育的核心在於構建接納的環境與專業的支持系統。影子教師,正是連接特需學生與普校生活的關鍵橋梁。星童融合將持續深耕,凝聚專業力量,賦能更多師資與家庭,讓每一個特需學生,都能在愛與專業的守護下,自信融入,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