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慈善基金會陳俗蓉董事長-助力學童圓夢發放清寒獎助學金

[記者張如鳳綜合報導]

今(16)日,基金會董事長慈善家陳俗蓉前往四維國小,如期展開清寒獎助學金捐贈活動,向成績優秀、家境清寒的學生提供支持,幫助他們在學業路上持續邁進。

每到歲末年終,向日葵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陳俗蓉秉持回饋社會的初衷,致力於為弱勢族群及學童送上溫暖。讓感恩傳遞社會更溫暖,在頒發獎助學金的現場,每位獲助學童都在小卡片上寫滿了感恩之情,字裡行間透露出感激與對未來的期盼。孩子們用稚嫩卻真摯的筆觸,表達對基金會和社會善心人士的由衷謝意,讓現場充滿了濃厚的暖意。

校長也在活動中鼓勵學童,表示:「懂得感恩是一種美德,未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懷抱感激的心,努力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陳俗蓉董事長表示:手心向下 溫暖滿人間,「教育是改變人生的重要途徑,希望這份獎助學金能為孩子們帶來希望,也希望他們將來有能力時,能把這份愛與感恩傳遞下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基金會多年的慈善行動,正是以「手心向下」的精神為核心,透過關懷與實際行動,讓社會更加溫馨。

向日葵慈善基金會未來也將持續投入教育與公益事業,將關愛傳遞到更多需要幫助的角落,為孩子們的成長與夢想保駕護航。  

spot_img

相關新聞

迷途不孤單!斗六暖警助老翁找到回家的路

【記者劉夢緣綜合報道】 雲林縣警察局斗六分局公正派出所警員許仕翰、黃振育,日前巡經斗六市大學路時,發現一名陳姓老翁獨自坐在路旁,神情恍惚,疑似迷途。兩員立即上前關心,得知老翁因徒步外出,卻走失許久無力返家,只能無助地停在路邊。 警方見狀,隨即將老翁攙扶上巡邏車,依其口述地址護送返家,未料抵達後,老翁卻表示「這裡不是我家」。眼看情況陷入僵局,許、黃兩員並未放棄,而是耐心陪同老翁在附近街道與巷弄逐一尋找。 經過多次確認與反覆查找,終於在一處熟悉的巷口,老翁眼神一亮,指著眼前的住處露出笑容。當家門打開、家屬見到親人平安返家時,心中大石終於落下,激動地向警方表達萬分感謝。 斗六分局長李宗儒提醒,家中若有高齡或失智親友,務必加強照護,避免讓其獨自外出。民眾亦可申請雲林天倫D+卡、防走失手環,或在長者衣物上留下聯絡資訊,以利警方在第一時間協助返家,讓更多家庭避免憂心的迷途。

「但願血常有~千里共首捐」捐血公益嘉年華/雲林縣螺暉青年協會鼓勵大衆團結互助做公益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雲林縣螺暉青年協會是由一群西螺在地的六輕員工朋友所組成,秉持著「團結、互助、做公益」自協會成立以來,每年固定都會在西螺辦理一場大型公益活動,最早於111年辦理親恩節-孝親洗腳活動,喚起子女對長輩養育辛勞的孝親感恩,以及發放中元普讚品給西螺地區弱勢家庭。自112年起,聽聞台灣血液基金會(捐血中心)訴求,缺血最大的困境是首捐者不足,以及曾經捐血過的民眾沒有一個機會持續捐熱血(捐血中斷),故辦理「但願血常有~千里共首捐」公益捐血活動。前幾年疫情的社交限縮,導致全台鬧血荒!現疫情雖解封,但缺血仍嚴峻。基金會統計,17-30歲年輕族群捐血人次逐年下滑,尤其17歲到20歲區間年齡層,捐血頻率、意願都比其他年齡層來得低。若無法吸引年輕族群加入,且伴隨著捐血習慣中斷,那麼隨著中高齡捐血人口老化凋零,日後將有供血斷層憂慮。 因此,延續多年的「但願血常有~千里共首捐」活動,不僅營造公益嘉年華氛圍,創造「三多」-活動多、禮品多、首捐加碼多,今年更是結合年度西螺盛事-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廣邀外縣市民眾觀光之餘也一起做捐熱血做公益!也串連多個單位,由不同領域團隊聯合主辦:雲林縣螺暉青年協會、西螺農產品市場股份有限公司、西螺獅子會、西螺信義佛堂及雲林縣產業總工會,亦感恩眾多贊助、協辦單位及個人,一同在10/05日(日)上午9點至下午4點,二台捐血車在西螺大橋下高灘地,等您熱血蒞臨,歡迎共襄盛舉拍照打卡上傳。  「活動多」-本活動透過捐血結合各路好手,不僅社區媽咪們健身操與陽光舞藝的藝文表演、在地樂團現場演奏、西螺鎮內超級紅人榜冠軍鄭品蓁老師現場天籟演唱,更是有義剪、義相等,甚至是透過AI進行潛在中風預防檢測,為高齡化的台灣,貢獻更多在地心力,廣邀更多朋友一同共襄盛舉,期待大家攜家帶眷作伙來參加。 「禮品多」-本活動回饋的捐血伴手禮多達有12樣,包含西螺福興宮太平媽客製乖乖、在地紅蘿蔔、西螺農會米、雲林在地蒜頭、醬油、蘋果、台塑生醫沐浴乳、長庚生技能量水、口罩、廣福宮老大媽側背包、雞肉鬆等,市值超過千元! 「首捐加碼多」-針對首捐者,不僅禮品獨家再加碼,更直接送出全台各大旅宿之住宿券,吸引更多新手熱血加入捐血的善循環!再此也特別感謝本活動贊助之旅宿業者,如福容大飯店、綠棧墾丁民宿、桃園楊梅麗多森林溫泉酒店、日月潭馥麗溫泉大飯店、高雄佑煦行旅、台東立麗大酒店、Success Banner溪頭飯店等。  本活動廣邀多元族群一同響應,本活動特別感謝【雲林縣復健青年協進會】自螺暉青年協會成立多年以來的支持,不僅透過薩克斯風現場演奏外,也帶領西螺日照據點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長者們,演奏歡快的打擊樂《粉紅超跑》,讓高齡長者打擊出生命的力量,並鼓舞更多人加入首捐的榮譽,傳遞與分享捐血的榮耀。  許多企業朋友聽聞本活動,都邀請員工及來台工作的移工夥伴一同來參加,藉此不僅創造善的循環、為員工創造健康,更是走入社區符合當代全球ESG浪潮。再者,亦感謝在地西螺鎮公所,看見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大力協助促成及宣傳,進一步透過在地電台、每日垃圾車錄音宣傳及各里辦公室廣播,更貼近民眾,讓民眾更願意走出來,一起成就捐血做公益的善循環。 「但願血常有~千里共首捐」是因為認同及看見首捐者的不足與中斷捐血再出發的重要性,我們都需要這一袋熱血,尤其是在風險發生時給予最大的幫助。藉由雲林在地公益社團的發聲,讓社會大眾重視捐血助人的需要,而拋磚引玉讓更多公益團體接棒,以社會的溫馨動員克服血荒。聯合主辦單位感謝所有加入首捐的熱血者,亦感謝中斷捐血再出發的夥伴,讓我們一同將捐血成為習慣,並與您持續攜手努力,把西螺的人情及雲林的風景被看見,我們一起吶喊「我捐血~我驕傲」。     

雲林地方產業再傳捷報!虎尾釀酒廠「米釀威士忌」榮獲經濟部2025金點設計獎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雲林地方產業再傳捷報!虎尾釀酒廠「米釀威士忌(旗艦版)」榮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的「2025年金點設計獎」傳達設計類標章肯定。雲林縣政府建設處長廖政彥特別代表縣長張麗善前往酒廠張貼紅榜,除表達縣府的祝賀之意外,更肯定虎尾釀酒廠多年來以在地農產為基礎,透過創新設計與品牌精神,成功將雲林的文化價值推向國際舞台。 虎尾釀酒廠創立以來,即秉持「100%職人純釀、100%無化學添加物、100%取材台灣在地」的三大理念,強調從原料到釀造的全程把關,讓酒回歸最純粹的本質。多年來不僅持續投入研發,以米、黑米、蒜頭、甘蔗等雲林特色農作物為基礎開發出多樣酒品,也透過創新設計與文化敘事,將酒品從單純的飲品提升為具有文化與土地記憶的載體。「米釀威士忌」正是這樣的代表性作品,結合在地稻米、傳統釀造技術與現代設計美學,打造出全台首創的單一穀類威士忌,展現台灣土地的豐饒與職人精神。 此次獲獎的旗艦版包裝設計,以五感體驗為核心,將台灣稻米與威士忌的深厚連結具體呈現:瓶身挖空輪廓象徵台灣島型,從中可見稻米意象,呼應「每瓶封存約三千粒台灣米」的概念;瓶身浮刻22顆米粒,象徵台灣22縣市共同參與的土地記憶;外盒則以「精裝書」為設計靈感,傳達珍藏故事與文化的意涵,兼具國際贈禮價值。貼標紙張更採用稻穗纖維製成,讓視覺、觸感乃至於味覺與嗅覺,都能完整傳遞台灣米釀文化的細膩與深度。 「金點設計獎」自1981年創立以來,一直是華人設計產業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不僅代表著產品與設計的專業肯定,更是品牌走向國際的重要敲門磚。今年共有上千件來自台灣、中國、日本、東南亞、歐洲及美國等地的作品參賽,最終僅429件脫穎而出,虎尾釀酒廠能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足見其品牌力與設計力深獲專業評審肯定。 建設處廖政彥處長表示,虎尾釀酒廠不僅是地方產業的驕傲,更是雲林農業轉型與文化價值升級的重要示範。這款台灣「米釀威士忌」的研發,正是雲林地方型SBIR的產品,也是台灣第一瓶「米釀威士忌」,不僅提升了台灣米的經濟效益,也讓世界看見台灣農業與文化的獨特風貌。未來縣府將持續攜手在地產業,協助更多品牌在國際舞台展露頭角,推動雲林從「農業大縣」邁向「文化與設計並重的農產品牌基地」,以展現地方產業無限的可能性與軟實力。 此次榮獲金點設計獎,不僅是對虎尾釀酒廠長期努力的肯定,也象徵雲林農業與設計跨域結合的成功實例,讓更多人透過一瓶酒看見台灣土地的故事,體會產地到餐桌的文化傳承與美好價值。 SDGs9 永續工業、產業創新、韌性基礎建設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