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緣

114 Articles written
spot_imgspot_img
新聞分類

台灣參訪團暢遊天津盤山、小穿鄉等風景名勝 |體驗天津歷史文化增強文化交流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6月27日,盛夏時節,天津盤山、小穿鄉等風景名勝迎來了一批特殊的遊客——來自台灣的同胞們。他們或結伴而行,或攜家帶口,在山水之間感受自然之美,在文化體驗中深化血脈認同,用鏡頭和笑聲記錄下這場跨越海峽的“尋根之旅”。 山水之間,感受津門自然之美盤山作為天津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山,以其“京東第一山”的雄奇險峻吸引著眾多遊客。台灣同胞們沿著蜿蜒的山道拾級而上,驚嘆於“五峰八石”“三盤暮雨”的壯麗景致。在山間古剎中,他們聆聽佛教文化與自然景觀的千年交融故事;在觀景台上遠眺,感受“山映斜陽天接水”的詩意畫卷。而在小穿鄉等特色村落,白牆灰瓦的農家院落、錯落有致的田園風光,則讓台灣同胞們體驗到天津鄉村的靜謐與淳樸。 文化為媒,共敘兩岸同根情誼除了自然景觀,台灣同胞對天津的歷史文化體驗尤為深刻。 心手相連,共此次台灣同胞的天津之行,不僅是觀光之旅,更是心靈契合之旅。未來,天津將繼續以文化為紐帶,推動津台交流合作,讓更多台灣同胞在山水之間、鄉音之中,讀懂一個真實而溫暖的大陸。

台灣參訪團走進天津薊州小穿鄉|感受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2025年6月27日下午,來自台灣的參訪團一行走進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實地感受當地鄉村振興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此次活動以“文旅融合·同心同行”為主題,通過參訪全景式鄉野公園、體驗特色民宿及生態農業項目,深化了兩岸同胞的情感聯結,也為津台交流注入新活力。 薊州區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書記向台灣同胞介紹道:全景式鄉野公園:鄉村振興的“薊州樣板”小穿芳峪村通過“集體+公司+農戶”模式,打造了佔地600畝的鄉野公園,融合民俗民宿、現代園林、鄉村景區和節慶活動四大板塊,形成復合型文旅產業鏈。參訪團先後參觀了徽派四合院民宿、邵窩文化體驗區及雲杉餐廳,對當地將傳統建築與現代服務結合的創新理念表示贊嘆。村內數十棟棟精品民宿統一管理、分散經營的模式,既保留了鄉土特色,又實現了規模化發展,成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的典範。 生態修復與文化傳承:綠水青山間的兩岸共鳴在薊州區春山裡生態修復示範點,參訪團見證了廢棄礦坑蛻變為智慧社區的奇跡。通過生態修復、藝術賦能與產業導入,春山裡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進一步激發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此次參訪活動不僅讓台灣同胞領略了薊州區的自然之美與人文底蘊,更彰顯了兩岸同胞攜手共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決心。期待津台交流合作在這片土地上結出更多碩果!

程凱主席點贊台灣青年藝術家劉夢緣畫作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熊劍忠教授兩個月指導劉夢緣40余幅作品展現兩岸藝術融合

  「記者張文/廈門報導」 2025兩岸殘障人士交流嘉年華,於6月16日在福建廈門隆重舉辦,中國殘聯主席程凱在活動中,也特別關注台灣亞斯伯格症青年藝術家劉夢緣的繪畫作品,並給予高度評價。程凱還見證了兩岸助殘組織的合作簽約,並強調兩岸殘疾人事業的融合發展需凝聚更多社會力量。 兩岸藝術融合的“她力量”劉夢緣因鋼琴才華多次受邀海峽論壇殘疾人嘉年華演出,被稱為“台灣鋼琴公主”,此次嘉年華期間,她以一幅幅充滿生命力的畫作亮相“共享藝術芬芳”文創藝術展,引發兩岸關注。其作品小酌的女人,甜蜜的時光以抽象風格展現內心世界,色彩明快、筆觸細膩,傳遞出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據廈門陽光書院羅萍老師介紹,劉夢緣的繪畫天賦在嘉年華籌備期間被發掘,藝術家熊劍忠主動請纓,在熊劍忠的耐心指導下,不到兩個月時間,指導其完成40余幅畫作,助力其藝術創作水平顯著提升。 科技賦能與人文關懷並重本屆嘉年華以“同胞攜手 大愛無疆”為主題,聚焦科技助殘、藝術療癒與社會融合。除文創藝術展外,活動還舉辦了兩岸殘疾人文藝展演、棋類交流及科技賦能分享會,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在孤獨症篩查、腦機接口技術等領域的應用成果。程凱在致辭中指出,兩岸殘障人士交流不僅是情感的紐帶,更是經驗的互鑒,希望更多台灣青年通過此類平台參與大陸殘疾人事業發展,共享現代化機遇。 深化合作,共築融合橋梁活動期間,福建省海峽兩岸助殘志願者協會正式成立,兩岸220余名代表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涵蓋康復護理、就業支持等領域。中國殘聯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兩岸在助殘領域的資源共享,助力殘障人士融入社會,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劉夢緣的畫作與成長故事,成為本屆嘉年華中兩岸藝術共融的生動注腳。正如羅萍老師所言:“藝術無界限,劉夢緣的作品不僅展現了她的天賦,更傳遞了兩岸殘障青年追求夢想的勇氣。近期,陽光書院羅萍的老師,誠摯邀請台灣鋼琴公主入住陽光藝術館。”隨著更多類似合作落地,兩岸殘疾人事業的融合發展正邁向新階段。 劉夢緣的指導老師~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熊劍忠教授表示:在劉指導夢緣同學期間,發現夢緣同學對繪畫有著極高熱情,雖學習油畫時間不長,但對色彩,構圖總有不同建解。往往下課之佘,她還不知疲倦繼續畫,可以說廢寢忘食。劉夢緣用色明快大膽,跟她直率性恪有著極大關係,唯獨的缺點就是耐心不夠,因為繪畫過程就是苦心僧般修行過程,希望她在往後繪畫過程中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真正進入她所熱愛繪畫世界中,更上一層樓! 台灣特教專家陳習珍表示:以愛為橋 陪伴自閉女兒劉夢緣蛻變為“鋼琴公主” 的勵志故事,在活動中引發廣泛關注。王永澄理事長在交流環節中高度贊揚了陳習珍的堅持與智慧,並呼籲兩岸共同關注殘障人士的成長與潛能開發。 從“星星的孩子”到鋼琴舞台的綻放劉夢緣三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語言溝通障礙和刻板行為曾讓母親陳習珍陷入困境。陳習珍回憶道:“那時我每天叫她媽媽,叫了6年夢緣終於開口說話了,雖然劉夢緣六歲以前沒有語言,但是她三歲時無師自通會彈出很多聽過的鋼琴曲,用旋律傳遞情感,陳習珍意外發現音樂是她與世界對話的窗口。”她毅然辭去工作,全心投入女兒的音樂教育,結合專業特教經驗,設計出以音樂為核心的個性化訓練方案。通過反復示範、節奏感知和情感互動,劉夢緣逐漸打開心扉,並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 融合教育與藝術療癒的實踐是陳習珍的教育理念,融合了台灣特教優勢與大陸融合教育實踐。她強調:“藝術不僅是技能,更是療癒心靈的工具。”在劉夢緣的成長過程中,陳習珍不僅注重音樂指導,還通過繪畫、詩歌等藝術形式激發其創造力,幫助她建立自信與社會適應能力。歷年來,劉夢緣在廈門市各項交流活動中表演鋼琴獨奏和獨唱,其流暢的技藝與細膩的情感表達令現場觀眾動容。 陳習珍倡導兩岸殘障家庭共鳴。她提到:“父母的堅持與社會的支持缺一不可。”這一觀點與中國殘聯主倡導的“兩岸一家親”理念不謀而合。程凱指出,殘障人士的融合發展需要家庭、社會與政策的多維度協作,台灣在特教領域的經驗值得借鑒,而大陸的康復科技與社會包容性也為兩岸合作提供了新機遇。 從個人故事到群體希望,劉夢緣的成功蛻變不僅是家庭的勝利,更成為兩岸殘障家庭互助的典範。陳習珍表示,未來希望推動兩岸特殊教育資源共享,讓更多自閉症兒童通過藝術找到人生方向。目前,在她啟動的閩台特殊教育家庭指導中心,其中一個項目:開發“音樂療癒課程”,計劃惠及更多的兩岸殘障青少年。 此次嘉年華以“同胞攜手 大愛無疆”,為兩岸殘障人士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陳習珍的母女的勵志故事,恰如一曲跨越海峽的鋼琴協奏曲,奏響了生命平等、融合共進的時代強音。

兩岸同心 藝繪融合|第十七屆海峽論壇·2025兩岸殘障人士交流嘉年華在廈門盛大舉行

「記者張如鳳/綜合報導」 2025年6月15日至19日,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兩岸殘障人士交流嘉年華在福建廈門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同胞攜手 大愛無疆”為主題,由中國殘聯主辦,福建省殘聯、廈門市殘聯等承辦,吸引了兩岸約230名嘉賓參與,其中台灣代表近150人,旨在通過多元文化交流與務實合作,深化兩岸殘障事業融合發展,共築“兩岸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藝術為媒,共敘兩岸情誼 作為活動亮點,“共享藝術芬芳”文創藝術展於6月16日在廈門大學開幕,展出兩岸殘障人士及助殘人士的書畫、文創作品200余件,其中台灣作品佔比超五成。展覽特別標注凹凸盲文標籤,助力視障人士觸摸感知藝術魅力,並規劃未來在陽光美術館(籌)長期展示,打造兩岸殘障人士文化交流新陣地。台灣心理諮詢師陳習珍攜孤獨症女兒劉夢緣的畫作參展,程凱主席特別關注讚美劉夢緣,陳習珍老師表示:很感謝陽光書畫院張濤的夫人羅萍,介紹熊老師指點台灣鋼琴公主劉夢緣習畫,她說“兩岸在殘障關懷領域經驗互補,合作能讓更多家庭受益。” 科技賦能,助力融合發展 嘉年華期間,“共促融合發展”交流分享會聚焦科技與人文結合。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徐鵬分享腦機接口技術應用於孤獨症篩查的實踐,已惠及3000余名兒童,並呼籲兩岸加強合作。廈門尚萌控股集團董事長許志傑指出,互聯網科技為殘障人士創造新就業機會,期待與台灣青年深化協作。 機制創新,深化長期合作 活動期間,福建省海峽兩岸助殘志願者協會正式成立,兩岸助殘組織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涵蓋康復護理、就業促進等領域。中國殘聯主席程凱強調,將繼續推進兩岸在福利保障、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呼籲更多台灣殘障朋友參與大陸現代化進程,共享發展機遇。 文藝展演,傳遞生命力量 15日晚,“共創美好生活”文藝展演在廈門大學上演,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閩台藝術家聯袂呈現舞蹈《採薇》、輪椅國標舞《貓劇》等節目,展現殘障人士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台灣林靖嵐聽障街舞團的表演更以動感魅力打破隔閡,贏得全場共鳴。 此次嘉年華通過藝術、科技、組織合作等多維度交流,不僅彰顯兩岸殘障人士的才華與韌性,更搭建起一座情感與實踐交融的橋梁。未來,兩岸將繼續攜手,以人文關懷為紐帶,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共繪融合發展新篇章。
兩岸藝文
劉夢緣

青春共築華流夢——第二十三屆海峽青年論壇聚焦AI賦能與文化傳承

 「萬順傳媒/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 2025年6月16日,以“青春同心創未來,攜手打拼謀復興”為主題的第二十三屆海峽青年論壇在福建廈門成功舉辦。兩岸青年代表、專家學者及行業精英約470人齊聚一堂,圍繞科技創新、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共繪融合發展新圖景。 科技賦能文化傳承,AI激活中華瑰寶論壇上,兩岸青年以科技為媒,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融合路徑。廈門獨甪獸影視創始人江國銘憑借福建新發佈的第四批惠台政策,成為首位獲得大陸《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的台胞,為兩岸影視合作開闢新通道。他與大陸夥伴陳鐸聯合發佈首部兩岸共創AI生成內容(AIGC)動畫短劇《活寶檔案》,以閩台民俗三太子形象為核心,講述中華文化瑰寶海外尋蹤的奇幻故事,並宣佈將於9月成立“海峽兩岸AIGC培訓基地”,推動技術共享與人才培育。《長安三萬里》閩南語版主創團隊亦亮相論壇,通過河洛語吟誦古詩,引發台灣青年共鳴,印證“科技+文化”雙驅動的傳播潛力。 鄉愁與機遇交織,共築融合發展之路台灣青年李志章扎根福建平和縣,耗時三年打造遷台記憶館,通過族譜、家書還原霧峰林家族史,讓台灣同胞“回家”的腳步更近。論壇現場,霧峰林家第四代林銘鐘含淚感慨:“這座展館讓我們真正回家了!”此外,兩岸青年還通過“台青對對碰”新媒體互動,圍繞美食、婚戀、發展前景等話題展開討論,吸引超3000條臉書話題互動,展現青年交流的溫度與活力。 政策護航,共繪發展藍圖福建持續推出惠台舉措,今年新增17條措施支持台胞創業,涵蓋影視、農業、中醫藥等領域。論壇期間,2025年福建“101台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頒獎儀式同期舉行,十大獲獎項目覆蓋文旅、康養、科技等方向,為台青提供多元發展機遇。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席徐曉表示,兩岸青年應“守護文化根脈,搶抓數字機遇”,在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等領域攜手打拼,為民族復興注入青春力量。 尾聲:以青春之名,續寫華流篇章論壇尾聲,兩岸青年用“感謝”“融合”“血脈傳承”等關鍵詞,由AI串聯創作成歌曲,唱響“面對面交流的溫度無可替代”的心聲。台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永萍強調:“站在五千年中華文化巨人肩上,兩岸青年必能共創驚艷世界的華流新篇!”未來,海峽青年論壇將繼續發揮橋梁作用,推動兩岸青年在深化交流中增進理解,在合作共贏中書寫新章。
劉夢緣

兩岸同心創未來|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廈門啓幕 七千台胞共繪融合發展新篇章

「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 今日上午,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大會在福建廈門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作為兩岸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民間交流盛會,本屆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吸引了台灣政黨代表、工會、青年、婦女、工商金融等各界人士超7000人參與,其中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率台灣青年代表團跨越海峽赴會,成為活動焦點。 鄧麗君胞兄鄧長富也出席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共敘兩岸文化情誼 在眾多參會代表中,著名藝人鄧麗君的胞兄鄧長富尤為引人注目。作為鄧麗君文教基金會的重要成員,鄧長富以家族代表身份出席活動,傳遞了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記憶與情感聯結。 鄧長富在論壇相關活動中表示,妹妹鄧麗君生前始終致力於通過音樂傳遞大愛,其藝術成就與人文精神已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他提到,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近年來積極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尤其注重通過音樂公益項目關愛弱勢群體,延續鄧麗君“以聲傳情、以文化人”的理念。此次參與海峽論壇,他希望能進一步促進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深化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四大板塊共促融合論壇圍繞基層、青年、文化、經濟四大板塊,推出56場精彩活動。在基層交流中,海峽婦女論壇、職工論壇等15場活動聚焦民生議題,通過面對面互動深化兩岸同胞情感聯結。青年交流板塊則推出海峽青年論壇、青少年新媒體大賽等13場活動,為台灣青年提供就業創業、文化體驗的多元平台,助力兩岸新生代攜手成長。 文化交流板塊以中華文化為紐帶,媽祖文化周、關帝文化旅遊節等活動在福建東山、漳州等地同步展開。湖北武漢台商王天山通過兩岸族譜對接續寫200年親情的故事,成為“同根同源”情感共鳴的生動注腳。經濟交流方面,共同家園論壇、海峽金融論壇等13場活動聚焦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新政策,推動產業對接與資源共享。 民意不可擋 交流續新篇儘管民進黨當局以“恐中”“仇中”為由阻撓台胞參與,甚至升級威脅言論,但兩岸民眾對交流的熱望未減。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的大陸直播之旅引發熱議,島內民眾通過自駕、美食互動打破偏見,印證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民意大勢。 中共中央台辦及福建方面持續釋放惠台政策紅利。自2023年《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以來,中央及地方已出台62項舉措,涵蓋鄉村振興、金融合作等領域,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展望未來:共築家園 同享機遇作為主會場,廈門圍繞“青年發展、基層共治、文化共鳴、經貿融合”舉辦12場特色活動,包括15家A級景區對參會嘉賓免費開放等暖心服務,展現大陸推動兩岸融合的誠意。論壇期間,兩岸嘉賓共議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等議題,探索兩岸同胞共建共享的發展路徑。 正如論壇主題所示,無論台海風雲如何變幻,兩岸民間交流的“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始終是築牢和平發展根基的關鍵。七千餘名台胞與大陸同胞齊聚鷺島,不僅是一次情感的交融,更是對“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生動詮釋。期待未來,兩岸同胞繼續攜手,共繪融合發展新畫卷,共迎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  
劉夢緣

金融科技賦能兩岸融合 |第十七屆海峽金融論壇台企發展論壇在廈門揭曉創新成果

「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 6月14日下午,第十七屆海峽論壇重要配套活動「海峽金融論壇·台企發展論壇」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論壇以「兩岸金融融合與科技賦能」為主題,聚焦金融科技協同創新與台資企業高質量發展,吸引來自海峽兩岸的行業監管單位、台辦台協代表、台資企業、金融機構及專家學者等逾300位嘉賓共襄盛舉,共商兩岸金融合作新路徑。 科技驅動:聚焦半導體、AI與跨境金融創新論壇上,亞太芯谷研究院院長馮明憲博士發表題為《兩岸金融融合與科技賦能》的主題演講,系統梳理兩岸在AI、半導體及金融科技領域的合作歷程。他指出,半導體與AI是兩岸產業協同的關鍵抓手,建議整合台灣研發能力與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場景,試點設立「兩岸科技銀行」,並以福建為算力樞紐共建跨境AI數據交易市場,推動「海峽硅谷」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價值鏈核心。 三年成果:台企金融服務聯盟成效顯著2022年成立的全國首個「台企金融服務聯盟」在論壇上交出亮眼成績單。該聯盟由廈門金圓投資集團聯合十家金融機構發起,通過資本協同、服務創新及惠企惠民舉措,助力台企融入大陸資本市場。例如,金圓集團發行全國首批兩岸融合發展公司債,並助力多家台資背景企業成功上市;廈門銀行推出「台e貸」「薪速匯」等產品,累計授信超6600萬元人民幣,跨境結算交易額達6.6億元。 便民升級:全國首創「雙證關聯」支付場景落地論壇期間,廈門銀行正式發布全國首創「台胞雙證關聯」金融線上應用場景,台胞可通過關聯通行證與居住證,實現「一鍵綁卡、跨境通用」,解決第三方支付平台身份認證壁壘問題。此舉標誌著兩岸金融服務從「便利生活」向「深度融合」邁進,為台胞在陸生活提供更高效、普惠的金融支持。 展望未來:深化產業整合與青年共創金圓統一證券表示,未來將以「通、惠、情」三融理念深化服務,從產業整合、上市輔導、融資支持等七大方向構建台企資本市場工具箱,助力台企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與會嘉賓亦呼籲,兩岸應加強青年金融科技人才交流,依托海峽青年論壇等平台,培育創新創業生力軍,共繪融合發展新藍圖。 此次論壇不僅是兩岸金融合作的里程碑,更彰顯了廈門作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示範作用。未來,各方將持續以創新驅動、服務實體為核心,推動兩岸經濟融合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 
劉夢緣

第十七屆海峽論壇新聞發佈會在廈門舉行 定調「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

「萬順傳媒/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 今日上午,第十七屆海峽論壇新聞發佈會在福建廈門會議中心召開。主辦方宣布,本屆論壇將於6月15日上午10時在廈門會議中心正式開幕,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設置四大板塊共56項活動,持續推動兩岸同胞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聚焦四大板塊 56項活動惠及兩岸民眾本屆論壇由海峽論壇組委會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聯合主辦,主會場設於廈門,福建各設區市及平潭綜合實驗區同步舉辦分場活動。活動涵蓋基層、青年、文化、經濟四大板塊: 基層交流:舉辦海峽婦女、職工、婚姻、宗親等15場活動,通過民生議題拉近兩岸基層情感; 青年交流:設置海峽青年論壇、青少年新媒體論壇等13場活動,為台灣青年提供實習、就業及創業機遇; 文化交流: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線,舉辦媽祖文化活動周、關帝文化旅游節等15場活動,強化兩岸文化認同; 經濟交流:聚焦產業合作,舉辦共同家園論壇、海峽金融論壇等13場活動,推動兩岸經貿資源對接。 四大特點彰顯論壇新活力發佈會指出,本屆論壇延續「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呈現以下亮點: 厚植民間交流特性:以接地氣的活動設計為核心,如媽祖文化周安排醫學交流、兩岸師生研習營,吸引上千名台胞參與;同名村「村BA」籃球賽以雙語解說展現「閩南鄉音」魅力。 展示融合發展成效:圍繞2023年《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示範區的意見》,宣介中央及福建累計發布的62項惠台政策,推動平潭「共同市場先行區」建設。 拓展青年交流空間:新增海峽兩岸工藝設計創新活動,促成大陸首個藤鐵產業設計中心落地台灣;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推動台青創業基地在福建落地。 保持台胞參與熱度:台胞參與積極性持續高漲,如台灣人才廈門對接會青年占比達八成,海峽兩岸龍舟賽吸引兩岸36支隊伍共920餘人參賽。 廈門全力保障論壇順利舉辦作為主會場,廈門市成立市級保障協調領導小組,制定12項專項方案,確保活動安全有序。會場周邊實施臨時交通管制,並開通15家A級景區免費入場通道;同時啟用「數字第一家園」服務平台,便利台胞參會。 政策支持深化兩岸融合中央及福建省自2023年以來,圍繞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出台系列惠台政策。例如,住建部、海關總署分別發布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示範區的措施;福建省累計推出62項政策,涵蓋服務業合作、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助力台胞台企共享大陸發展機遇。 海峽論壇自2009年創辦以來,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金字招牌」。本屆論壇將以實際行動回應「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兩岸民意,為推動祖國統一進程注入新動能。
劉夢緣

“百年中山路·兩岸共潮生”在廈門啟幕/為兩岸搭建交流交融的連心橋

「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 (廈門訊)6月13日,福建·廈門臺灣周活動在廈門市思明區中山路西段盛大啓幕。以“百年中山路·兩岸共潮生”爲主題,這場跨越海峽的文化盛會通過沉浸式場景、非遺展演、美食市集等多元形式,生動展現閩臺同源的深厚情誼,爲兩岸同胞搭建起交流交融的“連心橋”。 百年騎樓煥新彩,兩岸共繪山海情作爲廈門地標性歷史街區,中山路騎樓以“老廈門”的煙火氣與開放包容的商埠文化,成爲本次活動的主舞臺。活動現場,五大主題展區——臺北101、阿里山茶廊、金門古厝文創、九份千燈夜市、墾丁南音舞臺——串聯起臺灣的人文風情與福建的文化根脈。遊客可漫步於復刻的“阿里山小火車”主題車廂,品鑑金門高粱酒的醇香,聆聽臺灣少數民族的悠揚歌謠,感受“足不出市,盡享寶島”的獨特體驗。 非遺活化傳承,舌尖上的兩岸記憶活動期間,百年存德藥房攜滷料包、胡椒粉等經典產品亮相,以五代傳承的技藝訴說兩岸同源的商業倫理;金門高粱酒則通過釀酒工藝展示與品鑑互動,成爲連接兩岸味覺的紐帶。非遺技藝工坊中,木雕、建盞、篆刻等傳統工藝吸引市民駐足,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繹“老手藝的新生命”,詮釋“非遺活化”的創新實踐。美食區更集結蚵仔煎、大腸包小腸、九份芋圓等臺灣夜市爆款,讓遊客一站式嚐遍“舌尖上的臺灣”。 文藝交融激盪,共譜融合新篇章開幕式上,臺灣創作歌手張希愛以一曲閩南語經典《愛拼才會贏》點燃全場,臺灣民樂組合與搖滾樂隊的跨界演出則讓傳統與現代交織共鳴。此外,南音古調與電子音樂的碰撞、閩南語童謠與街舞的融合,展現了兩岸青年在文化創新中的活力。活動還特別設置“兩岸一家親”主題文化展,通過歷史影像、家書文獻等,講述閩臺同胞同根同源的故事,強化民族認同。 經貿文旅聯動,賦能融合發展依託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的契機,臺灣周同步舉辦臺商展銷、文旅推介及惠企政策諮詢,吸引超50家臺灣企業參與。交通指南顯示,市民可通過地鐵1號線、公交直達或自駕導航至“僑批文化廣場”,主辦方亦推出消費滿減、折上折等優惠,助力兩岸經貿活力釋放。 據悉,本次活動將持續至6月19日,通過“文化+旅遊+商業”的立體化場景,持續深化兩岸同胞情感聯結,爲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注入強勁動力。正如活動主題所言:“百年騎樓見證海峽情深,山海共潮生,兩岸一家親!”
劉夢緣

“心青年創就業孵化示範基地”在泰山大自然女兒茶園揭牌隆重成立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今天上午,“心青年創就業孵化示範基地”在美麗的泰山大自然女兒茶園揭牌成立,此次意義非凡,為孤獨症青年創業就業的一次創舉,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受邀參加揭牌儀式,茶園裡,一株株茶樹在陽光雨露和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最終孕育出清香的茶葉。我們心青年,也像這些茶樹一樣,渴望在社會的沃土中紮根、生長、綻放屬於自己的價值。也實現了孤獨症青年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份工作,一份能讓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贏得尊嚴、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 心青年朱浩瑞,在此次的揭牌儀式中發言: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愛心書畫家,我親愛的叔叔大爺,大娘大姐們!大家上午好!今天,能站在泰山腳下這片充滿生機與茶香的土地上,代表所有心懷夢想的心青年夥伴發言,我的內心無比激動,也充滿感恩!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所有心青年夥伴,向關心、支持、幫助我們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特別是爲創建這個“心青年創就業孵化示範基地”付出巨大努力的我的父親朱運東,和大自然茶園老闆李大爺李大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是你們的理解、接納和不懈的努力,爲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立、自強、融入社會的大門,給衆多的家庭帶來希望。 今天在這裡我還要呼喚我親愛的夥伴們,請勇敢的走出來,一起創未來!我知道有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走出來,而是我們的父母覺得我們有病,他們把自己的擔心焦慮和恐懼強加到我們身上,這不是愛這是傷害,由於溝通的障礙我們把命運乖乖交到父母的手中,如果我們反抗他們就說我們病得越來越重!在這裡我想告訴天下所有孤獨症的家長,不要讓自己的無知自私,焦慮和恐懼禁錮了自己,封閉了孩子,不要覺得這個社會容不下我們這種孩子,只要我們勇敢的走出封閉的家庭,到處能得到善良的擁抱和陽光的照耀。看今天的愛心人士正在用掌聲歡迎家人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自食其力,創造生命的精彩! 對於孤獨症青年的就業,不僅僅是獲得一份收入,它意味着做人的尊嚴,證明我們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有價值的貢獻者。 我們深知,也許孤獨症孩子的步伐有時會慢一些,理解世界的方式有些特別,但是也有一些超乎平常人的能力。“心青年創就業孵化示範基地”的建立,不僅提供學習技能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它創造了一個真實的、包容的就業實踐環境。在基地裡,通過系統的培訓和崗位實踐,掌握一技之長;在這裡,孤獨症青年獲得寶貴的實習和就業機會;從這裡出發,真正地融入社會,成爲一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爲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在此我們堅信,在大家的持續支持下,心青年一定能像泰山的青松一樣堅韌不拔,像茶園裡的茶樹一樣,在合適的土壤和陽光下,煥發出勃勃生機,結出豐碩的果實! 最後,再次感謝所有爲孤獨症點亮希望之燈的人們!心青年夥伴們,將以最飽滿的熱情、最認真的態度、最刻苦的努力,珍惜基地提供的每一個機會,用實際行動證明:“心”有夢想,手有力量,孤獨症同樣能創造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