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緣

161 Articles written
spot_imgspot_img
新聞分類

2025新社花海暨臺中國際花毯節/29公頃花海引進國際IP花毯帶來震撼視覺衝擊

【記者如風/臺中報道訊】 2025新社花海暨臺中國際花毯節即將重磅登場!11月5日,市府觀旅局盛大舉辦記者會,由張大春副秘書長代表盧秀燕市長出席,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新社區長林淑惠,以及各區相關單位主管、新社農會代表、休閒農業協會成員、在地里長、長者及愛苗幼兒園孩童等嘉賓踴躍參與,共同揭開這場年度花海盛事的序幕,預告新社已萬事俱備,誠邀海內外遊客共赴花之約。 本屆活動以「花開三盛事」為核心,集結花海、花毯、中農展售會三大亮點,將於11月8日至11月30日在新社區種苗改良繁殖場二苗圃精彩上演,為期23天的盛宴將全方位演繹山城獨特魅力。此前,主辦單位已於農業部舉辦展前記者會,三大特展亮點提前曝光,引發廣泛關注。 作為活動核心,本屆盛會圍繞三大主軸打造沉浸式體驗:以「愛與勇氣」為主題的新社花海,用6萬株一串紅、千日紅、波斯菊等多樣草花鋪陳13.5公頃大地畫布,色彩繽紛宛如自然交響;引進國際知名IP打造的2公頃絕美花毯,將藝術與自然完美融合,帶來震撼視覺衝擊;更有串聯臺中、苗栗、彰化等8縣市的「中臺灣農業行銷展售會」,匯集「臺中領鮮」「豐味苗栗」「幸福嘉義」等特色農產品牌,讓遊客在賞花之餘暢享購物樂趣。 總面積達29公頃的展區,將自然景觀、文創藝術與在地農業深度結合,不僅是視覺與感官的雙重饗宴,更為中臺灣觀光產業注入強勁動能。11月8日起,誠邀各界遊客走進新社,在花海中徜徉、在花毯前駐足、在農展中尋味,共度充滿詩意與歡樂的美好時光!  

山海同音 兩岸同心——2025兩岸殘疾人藝術交流演出永春綻放融合之花

  「記者張如鳳/綜合報導」 11月1日晚,"鄉愁永系·春天永駐——2025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演出"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人民會堂隆重舉行。來自臺灣、西藏、寧夏、新疆、吉林五地的殘疾人藝術家齊聚一堂,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臺灣古箏王子張揚任受邀助陣,以藝術爲橋,共同演繹了一場跨越海峽的文化盛宴。臺灣代表團團長陳習珍在晚會授旗儀式中接過福建省海峽兩岸助殘志願者協會志願服務隊旗幟,成爲活動重要亮點。 本次交流演出是2025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晚會於19時30分準時開幕,永春人民會堂內座無虛席。在《白鶴雄風》的武術表演中,演出正式拉開帷幕,永春白鶴拳的剛柔並濟瞬間點燃了現場氣氛。 授旗儀式凝聚兩岸共識 晚會中場舉行的福建省海峽兩岸助殘志願者協會志願服務隊授旗儀式將活動推向高潮。臺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理事長陳習珍作爲臺灣代表受邀上臺,鄭重接過志願服務隊旗幟。她雙手握旗,眼眶溼潤,這一刻不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兩岸助殘事業共同理念的象徵。 陳習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面旗幟代表着責任與承諾,將激勵我們繼續爲兩岸殘疾人藝術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多元藝術展現融合之美 整場演出分爲"源·山海禮讚"、"緣·兩岸情深"、"圓·同心築夢"三個篇章。西藏的堆諧非遺民歌《卓姆仁青崗》、寧夏的秦腔《火焰駒·表花》選段、新疆的舞蹈《絲路花開》等節目輪番上演,臺灣藝人徐承剛演唱的《甲天拼輸贏》配以手語翻譯,充分體現了"平等、融合、共享"的活動理念。 吉林殘聯王琦主席在觀演後深有感觸地說:"臺灣有個日月潭,吉林有個淨月潭,兩潭相映,情誼相連,我們非常願意邀請臺灣陳嵐老師一行攜手創辦兩潭音樂交流會,讓兩岸藝術之花在山水之間綻放。"吉林籍歌手王凱與嗩吶吹手張亮亮也現場表態,將正式向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發出邀約,約定來年春暖花開時在吉林同臺獻藝,延續這場跨越海峽的藝術之約。 新疆昌吉州殘聯理事長阿力木在演出間隙,與臺灣代表團團長陳習珍一行同遊永春山水。一行人漫步於永春的青綠景緻中,暢談兩岸文化特色與助殘心得,歡聲笑語不斷,還頻頻駐足合照,定格下兩岸同胞相知相近的美好瞬間。阿力木理事長當場誠摯發出邀請:"新疆有獨特的民族音樂與人文風情,盼陳習珍老師能帶團前來交流,讓兩岸殘疾人藝術家共奏民族團結與文化融合的樂章。" 鄉愁主題串聯情感紐帶 晚會中,鄉愁主題貫穿始終。董麗娜朗誦的《鄉愁》與臺灣嘉賓吳洪峯的情境表演相得益彰,當《一字鄉愁》的旋律響起時,不少臺胞觀衆輕聲跟唱,展現出兩岸共同的情感記憶。 陳習珍動情地說:"從《鄉愁》詩朗誦到《一字鄉愁》的演唱,每一句都觸動心靈。今晚,鄉愁不再是遺憾,而成爲連接兩岸的橋梁。" 演出在《歌唱祖國》的合唱中圓滿落幕。劉夢緣、張揚任與兩岸藝術家們相互擁抱、交換聯繫方式,約定繼續推動兩岸殘疾人藝術交流。在永春這個有着"永遠春天"美好寓意的地方,兩岸殘疾人藝術交流的種子已悄然生根發芽,爲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鄉愁為橋藝暖兩岸 |2025海峽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在永春啓幕

「記者張如鳳/綜合報導」 在第32個世界助殘日來臨之際,“鄉愁永系·春天永駐2025海峽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於10月31日在文學大師余光中的故鄉福建永春正式啓動。來自台灣、西藏、寧夏、吉林、河南、福建等地的百餘名嘉賓與演職人員齊聚一堂,以文化為媒、以藝術為橋、以愛心為紐帶,開啓了一場兼具詩意情懷、公益溫度與深厚情誼的沈浸式文化交流之旅,深化兩岸及多地特殊群體的情感聯結與文明互鑒。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殘疾人聯合會、福建省海峽兩岸助殘志願者協會、永春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特別迎來了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理事長、知名詩人陳習珍率領的交流團。團中不僅有協會團員,更特邀“台灣古箏王子”張揚任、“台灣鋼琴公主”劉夢緣隨行助陣,兩岸五地攜手共襄藝術盛舉,讓跨越海峽的手足深情在公益實踐中愈發深厚。 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長期深耕特殊群體公益事業,為亞斯伯格症、肯納症群體搭建融入社會、展現自我的平台,而理事長陳習珍自幼與詩歌結緣,對余光中先生的詩作情有獨鍾,其深沈的故鄉情懷始終是她的精神指引。此次率團赴約,既承載著對文學大師的敬仰,更旨在以永春的詩意氛圍為載體,為團員們搭建感受文化、收穫溫暖的橋梁。隨行的張揚任雖被診斷為重度自閉症,卻在陳習珍十餘年的培育下展露非凡古箏天賦,斬獲多項大獎;3歲便無師自通的劉夢緣憑借靈動琴音屢獲殊榮,常年投身兩岸公益音樂演出,二人用音樂傳遞希望與力量。 活動期間,兩岸五地的殘疾人嘉賓與演職人員一同走進余光中文學館、余光中故居及詩歌主題展館,在青磚瓦黛的古街巷與靈秀山水間沈浸式感受詩歌里的故土意境,聆聽大師與故鄉的淵源故事。參觀途中,大家打破地域界限熱絡交友,歡聲笑語不斷:台灣嘉賓與吉林的亮亮歌手、王凱歌手相談甚歡,與新疆殘聯一行坦誠交流、互訴心聲,迅速建立起深厚的友好關係。交流中,吉林、新疆的嘉賓們更是熱情邀約,主動策劃表演合作,誠摯邀請台灣殘疾朋友及張揚任、劉夢緣前往當地登台演出,讓這份跨越山海的情誼有了更具體的延續方向,文化同根同源的認同感在真摯互動中愈發強烈。台灣嘉賓動情表示:“‘鄉愁’在這裡成為我們共同呼吸的空氣,而跨越山海的友誼與演出邀約,更讓這份文化聯結有了溫度與期待。”隨後,大家徜徉於永春的綠水青山,領略“一縣一溪一特色”的生態畫卷,在僑新釀造公司觸摸永春老醋的傳統工藝與創新活力,在五里古街欣賞永春白鶴拳、紙織畫等非遺項目,濃濃鄉愁與文化魅力讓嘉賓們深深沈醉。一位西藏演職人員感慨:“永春的文化與高原迥異卻同樣深厚,更難得的是結識了這麼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定下了未來的相聚之約,讓我們眼界大開、內心溫暖。” 在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展演彩排環節,現場氛圍熱烈而溫馨。陳習珍深情分享余光中《鄉愁》等經典詩作的魅力與自身創作感悟,張揚任、劉夢緣與台中市協進會的團員們一同參與大合唱彩排,以真摯飽滿的情感磨合曲目、校准節奏,質樸而專注的狀態感染了在場眾人。不少團員表示,此次旅程不僅感受到了永春的人文底蘊與真摯關懷,收穫了跨越地域的珍貴友誼與演出邀約,更在集體彩排中體會到協作的快樂與登台的勇氣,滿心期待明日正式演出的精彩呈現。 主辦方充分考慮特殊群體需求,提供全方位貼心保障,安排專人全程講解引導,並設計詩歌朗誦互動、簡易樂器體驗等環節,讓大家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中感受永春的熱情與包容。陳習珍理事長感慨道:“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特殊群體的關懷與守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此次交流不僅是文化的互鑒、情誼的聯結,更促成了未來演出的美好約定,希望未來能與大陸相關單位深化合作,常態化開展文化交流、公益幫扶等活動,共享助殘經驗、共築愛心橋梁。” 據悉,此次活動將詩歌文化、故鄉情懷、公益助殘與藝術展演深度融合,既為台灣特殊群體帶來了獨特的文化藝術體驗、珍貴友誼與演出邀約,傳遞了“自強不息、向陽而生”的力量,更增進了兩岸及多地民間公益理念的交流互鑒,讓文化傳承在愛心與情誼的澆灌中煥發新活力,夯實了同胞守望相助的情感基礎。後續,陳習珍計劃整理旅程見聞創作系列詩歌,張揚任、劉夢緣也將把永春之行的感悟與友誼的溫暖融入新的音樂創作,而吉林、新疆與台灣的演出之約,更讓這份跨越海峽的愛心、詩意與深情有了長久延續的可能。

泉州光慧國學院重陽節活動中兩岸特教與家庭心理輔導專家陳習珍熱心為市民公益咨詢維繫家庭和諧

「記者如風綜合報導」歲歲重陽,情暖僑鄉。近日,泉州光慧國學院以“家國有愛 光慧有孝”為主題的重陽節活動圓滿落幕。活動現場,傳統禮儀展示區里,孩子們身著漢服向長輩行“拱手禮”,孝親故事分享環節中,多位市民講述自家的尊老往事,暖意融融;而另一側的公益咨詢區前,始終排著長隊——這是兩岸特殊教育與家庭心理輔導領域專家陳習珍老師的“家庭和諧方案”咨詢專場,近20組家庭帶著親子、婚姻、代際相處的難題而來,最終都帶著可落地的解決方法滿意而歸。作為深耕行業15年的實戰型專家,陳習珍老師的專業實力兼具權威認證與落地經驗:持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台灣特殊教育專業資格證雙認證,曾獲台灣地區“特殊教育輔導卓越獎”,2018年起牽頭“兩岸家庭正向溝通公益項目”,累計為超3000組家庭提供咨詢服務。此次她帶來的“家庭和諧方案”,不僅包含針對情緒管理的“離場冷靜法”,還新增了“親子需求翻譯術”“代際共識清單”等實操技巧,專門破解當下家庭常見的溝通痛點。 活動現場,“幼兒家庭爭吵”問題成為咨詢焦點之一。一對年輕夫妻抱著剛滿3歲的孩子前來,丈夫無奈地說:“昨天就因為孩子睡前要不要讀繪本吵了起來,我覺得該讓孩子早點睡,她非要讀,吵到最後孩子哭了,我們也冷戰了一晚上。”針對這類困境,陳習珍老師當場拆解“離場冷靜三步法”,還補充了“事後修復技巧”:“吵完別冷戰,等孩子睡後,你們可以用‘我擔心……’的句式溝通,比如媽媽說‘我擔心不讀繪本會讓孩子失去閱讀興趣’,爸爸說‘我擔心晚睡影響孩子發育’,先講需求,再找折中辦法,比如‘今天讀10分鐘短繪本,明天提前半小時開始’。”夫妻二人邊聽邊記,妻子還掏出手機拍下老師畫的“溝通流程圖”,笑著說:“以前總盯著‘誰對誰錯’,現在知道該怎麼找中間路了。”除了年輕父母關注的親子與婚姻問題,祖輩參與的“代際帶娃矛盾”也佔咨詢量的近三成。一位爺爺帶著兒媳和剛滿1歲的孫子前來,直言“我早上想給孩子餵點米湯,兒媳說太早了,為此我們倆已經拌了好幾次嘴,現在都不敢在她面前餵東西了”。陳習珍老師沒有急於評判,而是拿出紙筆,引導二人一起列“代際共識清單”:先寫下雙方都認可的“核心原則”(比如“寶寶健康安全”“不強迫進食”),再針對“輔食添加”列出具體問題,比如“米湯能不能加”“什麼時候加”,建議他們一起查兒科醫生的專業建議,用“第三方權威”代替“長輩經驗”與“年輕觀念”的對抗。“這樣一來,你們對抗的就不是彼此,而是‘怎麼找到對寶寶最好的方法’。”陳習珍老師的話讓祖孫二人茅塞頓開,爺爺當場表示:“明天就和兒媳一起查資料,再也不因為這事鬧彆扭了。”咨詢間隙,不少家庭還圍著陳習珍老師交流後續問題,有人問“孩子挑食怎麼辦”,有人咨詢“青春期孩子不願說話怎麼引導”,老師都一一耐心解答,還現場演示“親子遊戲溝通法”——用積木搭建“家庭樹”,讓孩子通過擺放積木的位置,表達對家人的感受,不少家長看完後直呼“原來和孩子溝通還能這麼有趣”。 泉州光慧國學院負責人在活動尾聲表示:“我們希望借助重陽這個節日,將傳統文化中的‘家和’理念與現代心理服務結合。陳習珍老師的‘家庭和諧方案’不僅有方法,還懂人心,能幫家庭真正解開疙瘩,未來我們會繼續邀請此類專業力量,讓公益服務真正走進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 此次活動不僅為泉州民眾送上了重陽的溫暖關懷,更搭建了兩岸專業心理服務落地基層的橋梁。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像陳習珍老師這樣的專家,用接地氣的“和諧方案”,為更多家庭點亮幸福生活。
新聞分類
劉夢緣

徐飴鴻受邀瑞士代表處舉辦國慶酒會將台灣雲林古坑咖啡帶向國際舞臺飄香國際 

中華民國駐瑞士代表處昨9日在瑞士伯恩美景飯店舉辦國慶酒會,由駐瑞士代表王思為主持,瑞士國會議員、聯邦與邦政府官員、地方政要、友邦及友好國家駐瑞士官員、僑胞及瑞士各界重要人士約200多名貴賓出席,也特別邀請排灣族原音歌后桑梅絹至現場演出,雲林古坑咖啡達人、雲林古坑咖啡企業有限公司徐飴鴻先生及兒子徐華隆受邀參與盛會,並應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駐瑞士大使王思為之邀,將台灣精品咖啡帶向國際舞台,傳遞一杯有溫度的台灣好咖啡到瑞士,在國際舞台上與國際接軌讓世界看到台灣。開始台灣咖啡國際化的里程碑。瑞士首都伯恩市前市長對台灣的咖啡讚不絕口,我們也致贈台灣咖啡豆給市長。開啟TGC台灣咖啡國民外交的道路。 王思為大使也介紹瑞士首都伯恩市政府安全環境及能源主委葛拉芙恩里德與雲林古坑咖啡企業有限公司徐飴鴻董事長認識,相談甚歡,好客之雲林人亦送其精美咖啡請國際友人來品嚐,與會還有駐瑞士台北文化經濟代表團 一等秘書李俊志、TAS瑞士台商協會張綉慧會長、歐洲台灣青年協會王語樓、日內瓦辦事處大使銜處長李冠德等多位國際友人,共同見證台灣咖啡的驕傲。 雲林古坑咖啡企業有限公司徐飴鴻、徐華隆父子表示,該公司多年來秉持「用心烘焙、誠心待客」的精神,致力推廣在地咖啡文化,所生產的咖啡豆香氣濃郁、口感溫潤,深受國內外咖啡愛好者與外國賓客一致讚賞。長年推動雲林古坑咖啡品牌化與精緻化,不僅多次榮獲全國精品咖啡評鑑特優獎、行政院農委會優質農產品金質獎、台灣國際咖啡評鑑金牌獎等多項殊榮,更代表台灣參與多場國際咖啡交流展覽,以專業烘焙技術與香醇風味,成功讓「古坑咖啡」在國際間嶄露頭角,成為台灣咖啡界的領航者。能代表雲林、代表台灣站上國慶外交舞台,是莫大的榮耀與肯定。 此次參與國慶酒會,不僅展現雲林農產的精緻實力,也象徵「古坑咖啡」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讓「雲林之光」閃耀國際。徐飴鴻先生此次受邀參與國慶酒會,不僅是對徐飴鴻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雲林古坑咖啡」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在他的堅持與用心下,一杯杯香氣四溢的古坑咖啡,不只是飲品,更是台灣農業與人情溫度的最佳代言。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雲林之光飄香國際。
劉夢緣

2025雲林國際偶戲節開幕 以音樂與科技展現布袋戲創新魅力

[記者劉夢緣綜合報道】 2025雲林國際偶戲節10日晚間於高鐵特定區舉行結合音樂、影像與戲偶的「超越偶音樂會」,百合花樂團、豎琴獵人管弦樂團與永興樂皮影戲團、偶戲結合演出,及歌手許富凱、婁峻碩、黃小琥、TRASH樂團精彩表演,為第23屆國際偶戲節拉開精彩序幕。 今年偶戲節以「超越偶」為主題,除今天晚間「超越偶音樂會」,明天於高鐵特定區的活動會場,將有在地布袋戲團、日本、韓國、越南水傀儡團、美國等國際表演團體演出。12日則有比照「三金」規格的第四金「金掌獎」頒獎典禮。 另在雲林縣布袋戲館今天上午舉辦Cosplay比賽,廿組選手化身動漫、偶戲角色,爭取佳績。館內即日起至12月底全新策展「英雄篇」,展覽霹靂布袋英雄,並有經典場景供民眾沉浸式體驗。 張麗善縣長指出,雲林是布袋戲的故鄉,也是台灣傳統偶戲文化的核心所在。今年「雲林國際偶戲節」不僅推廣在地布袋戲藝術,同時透過系列活動節目,展現布袋戲從傳統戲台到現代科技不斷蛻變升級,如結合5G技術、數位影像結合,與日本動漫界、Cosplay攜手演出等,透過跨世代、跨領域合作,讓布袋戲融入年輕世代的語彙與想像,展現布袋戲文化跨世代的魅力。 張縣長指出,國際偶戲節邀請來自日本、韓國、越南水傀儡團、美國等國際表演團體參與,與本地戲團表演相互輝映,讓雲林的偶戲走上國際舞台,與世界文化閃耀光芒。歡迎所有民眾在國慶連假來雲林,參與精彩的雲林國際偶戲節。 張縣長表示,雲林國際偶戲節自創辦以來,已逐漸成為台灣文化的重要品牌。今年以音樂作為核心策展,不僅展現布袋戲的傳統底蘊,更突破形式,讓傳統藝術與現代觀眾產生共鳴。展現布袋戲不再只是傳統戲棚下的演出,而能成為當代表演藝術的核心語彙,並具備走向國際的能量。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傳統布袋戲隨著時代演進不斷的創新,縣府每年精心策劃國際偶戲節,透過精彩活動與節目,吸引更多民眾參與,體驗偶戲文化,愛上這項藝術表演。 陳璧君處長指出,今天開幕音樂會,是全台灣唯一以偶為主題的音樂會,不管是藝人演出,還有樂團結合皮影戲跟布袋戲還有Cosplay來演出,都精彩萬分。明、後天節目也都非常精彩,偶戲迷與民眾千萬不要錯過。 陳處長進一步表示,10月23日台北101將舉辦結合偶戲、雲林世界竹地標展覽,讓來自全世界的觀光客與台灣民眾,感受偶戲魅力,與竹地標永續、療癒目標
劉夢緣

迷途不孤單!斗六暖警助老翁找到回家的路

【記者劉夢緣綜合報道】 雲林縣警察局斗六分局公正派出所警員許仕翰、黃振育,日前巡經斗六市大學路時,發現一名陳姓老翁獨自坐在路旁,神情恍惚,疑似迷途。兩員立即上前關心,得知老翁因徒步外出,卻走失許久無力返家,只能無助地停在路邊。 警方見狀,隨即將老翁攙扶上巡邏車,依其口述地址護送返家,未料抵達後,老翁卻表示「這裡不是我家」。眼看情況陷入僵局,許、黃兩員並未放棄,而是耐心陪同老翁在附近街道與巷弄逐一尋找。 經過多次確認與反覆查找,終於在一處熟悉的巷口,老翁眼神一亮,指著眼前的住處露出笑容。當家門打開、家屬見到親人平安返家時,心中大石終於落下,激動地向警方表達萬分感謝。 斗六分局長李宗儒提醒,家中若有高齡或失智親友,務必加強照護,避免讓其獨自外出。民眾亦可申請雲林天倫D+卡、防走失手環,或在長者衣物上留下聯絡資訊,以利警方在第一時間協助返家,讓更多家庭避免憂心的迷途。
劉夢緣

「但願血常有~千里共首捐」捐血公益嘉年華/雲林縣螺暉青年協會鼓勵大衆團結互助做公益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雲林縣螺暉青年協會是由一群西螺在地的六輕員工朋友所組成,秉持著「團結、互助、做公益」自協會成立以來,每年固定都會在西螺辦理一場大型公益活動,最早於111年辦理親恩節-孝親洗腳活動,喚起子女對長輩養育辛勞的孝親感恩,以及發放中元普讚品給西螺地區弱勢家庭。自112年起,聽聞台灣血液基金會(捐血中心)訴求,缺血最大的困境是首捐者不足,以及曾經捐血過的民眾沒有一個機會持續捐熱血(捐血中斷),故辦理「但願血常有~千里共首捐」公益捐血活動。前幾年疫情的社交限縮,導致全台鬧血荒!現疫情雖解封,但缺血仍嚴峻。基金會統計,17-30歲年輕族群捐血人次逐年下滑,尤其17歲到20歲區間年齡層,捐血頻率、意願都比其他年齡層來得低。若無法吸引年輕族群加入,且伴隨著捐血習慣中斷,那麼隨著中高齡捐血人口老化凋零,日後將有供血斷層憂慮。 因此,延續多年的「但願血常有~千里共首捐」活動,不僅營造公益嘉年華氛圍,創造「三多」-活動多、禮品多、首捐加碼多,今年更是結合年度西螺盛事-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廣邀外縣市民眾觀光之餘也一起做捐熱血做公益!也串連多個單位,由不同領域團隊聯合主辦:雲林縣螺暉青年協會、西螺農產品市場股份有限公司、西螺獅子會、西螺信義佛堂及雲林縣產業總工會,亦感恩眾多贊助、協辦單位及個人,一同在10/05日(日)上午9點至下午4點,二台捐血車在西螺大橋下高灘地,等您熱血蒞臨,歡迎共襄盛舉拍照打卡上傳。  「活動多」-本活動透過捐血結合各路好手,不僅社區媽咪們健身操與陽光舞藝的藝文表演、在地樂團現場演奏、西螺鎮內超級紅人榜冠軍鄭品蓁老師現場天籟演唱,更是有義剪、義相等,甚至是透過AI進行潛在中風預防檢測,為高齡化的台灣,貢獻更多在地心力,廣邀更多朋友一同共襄盛舉,期待大家攜家帶眷作伙來參加。 「禮品多」-本活動回饋的捐血伴手禮多達有12樣,包含西螺福興宮太平媽客製乖乖、在地紅蘿蔔、西螺農會米、雲林在地蒜頭、醬油、蘋果、台塑生醫沐浴乳、長庚生技能量水、口罩、廣福宮老大媽側背包、雞肉鬆等,市值超過千元! 「首捐加碼多」-針對首捐者,不僅禮品獨家再加碼,更直接送出全台各大旅宿之住宿券,吸引更多新手熱血加入捐血的善循環!再此也特別感謝本活動贊助之旅宿業者,如福容大飯店、綠棧墾丁民宿、桃園楊梅麗多森林溫泉酒店、日月潭馥麗溫泉大飯店、高雄佑煦行旅、台東立麗大酒店、Success Banner溪頭飯店等。  本活動廣邀多元族群一同響應,本活動特別感謝【雲林縣復健青年協進會】自螺暉青年協會成立多年以來的支持,不僅透過薩克斯風現場演奏外,也帶領西螺日照據點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長者們,演奏歡快的打擊樂《粉紅超跑》,讓高齡長者打擊出生命的力量,並鼓舞更多人加入首捐的榮譽,傳遞與分享捐血的榮耀。  許多企業朋友聽聞本活動,都邀請員工及來台工作的移工夥伴一同來參加,藉此不僅創造善的循環、為員工創造健康,更是走入社區符合當代全球ESG浪潮。再者,亦感謝在地西螺鎮公所,看見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大力協助促成及宣傳,進一步透過在地電台、每日垃圾車錄音宣傳及各里辦公室廣播,更貼近民眾,讓民眾更願意走出來,一起成就捐血做公益的善循環。 「但願血常有~千里共首捐」是因為認同及看見首捐者的不足與中斷捐血再出發的重要性,我們都需要這一袋熱血,尤其是在風險發生時給予最大的幫助。藉由雲林在地公益社團的發聲,讓社會大眾重視捐血助人的需要,而拋磚引玉讓更多公益團體接棒,以社會的溫馨動員克服血荒。聯合主辦單位感謝所有加入首捐的熱血者,亦感謝中斷捐血再出發的夥伴,讓我們一同將捐血成為習慣,並與您持續攜手努力,把西螺的人情及雲林的風景被看見,我們一起吶喊「我捐血~我驕傲」。     
劉夢緣

雲林地方產業再傳捷報!虎尾釀酒廠「米釀威士忌」榮獲經濟部2025金點設計獎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雲林地方產業再傳捷報!虎尾釀酒廠「米釀威士忌(旗艦版)」榮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的「2025年金點設計獎」傳達設計類標章肯定。雲林縣政府建設處長廖政彥特別代表縣長張麗善前往酒廠張貼紅榜,除表達縣府的祝賀之意外,更肯定虎尾釀酒廠多年來以在地農產為基礎,透過創新設計與品牌精神,成功將雲林的文化價值推向國際舞台。 虎尾釀酒廠創立以來,即秉持「100%職人純釀、100%無化學添加物、100%取材台灣在地」的三大理念,強調從原料到釀造的全程把關,讓酒回歸最純粹的本質。多年來不僅持續投入研發,以米、黑米、蒜頭、甘蔗等雲林特色農作物為基礎開發出多樣酒品,也透過創新設計與文化敘事,將酒品從單純的飲品提升為具有文化與土地記憶的載體。「米釀威士忌」正是這樣的代表性作品,結合在地稻米、傳統釀造技術與現代設計美學,打造出全台首創的單一穀類威士忌,展現台灣土地的豐饒與職人精神。 此次獲獎的旗艦版包裝設計,以五感體驗為核心,將台灣稻米與威士忌的深厚連結具體呈現:瓶身挖空輪廓象徵台灣島型,從中可見稻米意象,呼應「每瓶封存約三千粒台灣米」的概念;瓶身浮刻22顆米粒,象徵台灣22縣市共同參與的土地記憶;外盒則以「精裝書」為設計靈感,傳達珍藏故事與文化的意涵,兼具國際贈禮價值。貼標紙張更採用稻穗纖維製成,讓視覺、觸感乃至於味覺與嗅覺,都能完整傳遞台灣米釀文化的細膩與深度。 「金點設計獎」自1981年創立以來,一直是華人設計產業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不僅代表著產品與設計的專業肯定,更是品牌走向國際的重要敲門磚。今年共有上千件來自台灣、中國、日本、東南亞、歐洲及美國等地的作品參賽,最終僅429件脫穎而出,虎尾釀酒廠能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足見其品牌力與設計力深獲專業評審肯定。 建設處廖政彥處長表示,虎尾釀酒廠不僅是地方產業的驕傲,更是雲林農業轉型與文化價值升級的重要示範。這款台灣「米釀威士忌」的研發,正是雲林地方型SBIR的產品,也是台灣第一瓶「米釀威士忌」,不僅提升了台灣米的經濟效益,也讓世界看見台灣農業與文化的獨特風貌。未來縣府將持續攜手在地產業,協助更多品牌在國際舞台展露頭角,推動雲林從「農業大縣」邁向「文化與設計並重的農產品牌基地」,以展現地方產業無限的可能性與軟實力。 此次榮獲金點設計獎,不僅是對虎尾釀酒廠長期努力的肯定,也象徵雲林農業與設計跨域結合的成功實例,讓更多人透過一瓶酒看見台灣土地的故事,體會產地到餐桌的文化傳承與美好價值。 SDGs9 永續工業、產業創新、韌性基礎建設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劉夢緣

斗六市長關懷長輩/長青食堂送柚子迎中秋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中秋將至,斗六市長林聖爵前往各里長青食堂,親手致贈象徵團圓的柚子,向長輩們送上佳節祝福。長輩們開心地接過柚子,直呼「很有過節的感覺」。陪同有多位市代表范植增、林益豪及代表會副主席黃尤美及前主席許百芳等多位、縣議員黃勝志、縣府社會處代表、立委張嘉郡秘書、公所社會課長張月秋及同仁、各里里長里幹事。 林市長表示,長青食堂不只是共餐場所,也是長輩交流、減少孤單的重要平台。市府持續推動長青食堂增設據點、送餐與到宅關懷服務、日間照顧中心及樂齡學習課程,讓長輩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 活動現場溫馨熱鬧,市長與長輩握手、聊天,共同分享中秋佳節的喜悅。長輩們紛紛表示,市長的親訪讓他們感受到如家人的關心。大家合影互祝佳節快樂,溫馨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