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音樂會現場兩百多人齊唱生日歌為八月星媽星娃慶生
「記者如風/深圳報導」
2025年8月3日,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在深圳南山區向南社區服務中心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心海康復中心主辦,旨在促進海峽兩岸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和教育引導工作,為兒童康復路提供多元化路徑。
活動當天,來自兩岸的孤獨症兒童、家長、康復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200余人齊聚一堂。在交流會上,台灣星媽星娃講師團的成員們,分享了孤獨症康復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家長們也積極交流了在照顧孤獨症兒童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為彼此提供了寶貴的支持和幫助。
隨後,慢飛天使慈善音樂會正式開始。孤獨症兒童們在舞台上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藝,他們用歌聲、舞蹈和樂器演奏,傳遞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他們的表演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也讓大家感受到了他們獨特的魅力和無限的潛力。
慢飛天使慈善音樂會的發起人是陳嵐:陳嵐是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因為患有重度自閉症的女兒,她開始從事針對障礙兒童心靈醫療、咨詢、教學及助人的工作。她是深圳市心海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的創辦人兼培訓講師督導、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創會理事長、二級心理諮詢師
在交流會與音樂會中間,陳習珍訂了巨大的生日蛋糕為八月生日的星媽星娃慶祝生日,當月生日有古箏王子張揚任的姑姑張淑蓉,因為在520特殊的日子裡,一場嚴重的車禍揚任的父親離開他們,現在姑姑代替過世的弟弟,繼續陪伴揚任巡迴表演。以及講師張如鳳,感謝陳習珍老師如親人般的關愛,每月的聚會都會為當月的星媽星娃慶祝生日,為大大小小星媽星娃們十幾年不離不棄。現場兩百多人齊唱生日歌,為星媽星娃慶生。台下眾人也被深深感染紛紛落淚。
現場鋼琴公主劉夢緣身兼數職,從主持人到講師、歌手、以及臨場與自閉症孩子四手合奏,沒有事先彩排依然變換自如,游刃有餘,充分體現了自閉症孩子只要後期給予足夠的支持與舞台,孩子就會有非常令人驚喜的一面展示出來。
來深圳做志願者20多年的香港人余振芳,南山區志願者聯合會助殘組副組長表示,我非常鼓勵星星孩子的家長能夠帶孩子走出來看看世界,多接觸人群,她也常常會找時間陪自閉症孩子聊天,講故事,組織各種活動,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最有成就的就是走在路上,這些她帶過的孩子遠遠地就認出我來,大聲的喊我奶奶!”
此次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慈善音樂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孤獨症兒童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為社會各界瞭解孤獨症兒童、關注孤獨症康復事業提供了機會,進一步推動了孤獨症康復教育事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關注和關愛孤獨症兒童這一特殊群體。
香港人余振芳組織深圳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全力協助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
「記者如風/深圳報導」
2025年8月3日,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在深圳南山區向南社區服務中心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心海康復中心主辦,旨在促進兩岸三地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和教育引導工作,為兒童康復路提供多元化路徑。活動當天,來自兩岸三地的孤獨症兒童、家長、康復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200余人齊聚一堂。
“以愛聚力 共向未來——2023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助殘者’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副組長余振芳,組織深圳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全力協助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會場人員的佈置、協調和秩序維護。
現場一位精神奕奕的75歲香港人余振芳,從事助殘事業20多年,作爲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余振芳在兒時,便常常聽家裏的長輩聊起內地的生活見聞,這也讓她對深圳這座城市有着模糊的認知。80年代初期,因爲哥哥來深圳蛇口創業,讓她有機會踏足內地這片令她充滿好奇且心生嚮往的熱土。
2004年,餘振芳在香港退休以後,決定要來深圳生活。這一決定也讓她與家人產生分歧,遠在加拿大的2個兒子希望把她接過去生活,頤養天年。
余振芳斷然拒絕了,“我是中國人,我想在退休以後爲別人做一些事情,爲祖國做一些貢獻。”
自此,她在深圳開啓了自己的助殘生涯。
“我不願意離開深圳,深圳是我家。我在深圳能做公益事業,盡我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別人得到了幫助,得到了快樂,我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樂,這就夠了。”
時至今日,75歲高齡的余振芳已經服務深圳自閉症康復中心長達20多年,先後獲得深圳市百名優秀志願者、深圳市五星級志願者、“以愛聚力 共向未來——2023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助殘者’等表彰。
余振芳表示:我非常鼓勵星星孩子的家長能夠帶孩子走出來看看世界,多接觸人群,她也常常會找時間陪自閉症孩子聊天,講故事,組織各種活動,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最有成就的就是走在路上,這些她帶過的孩子遠遠地就認出我來,大聲的喊我奶奶!”
此次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余振芳帶領南山義工聯助殘組為兩岸三地的自閉症孩子獻上手語舞蹈《感恩的心》為自閉症家庭送上祝福和鼓勵!
連續八年在平潭舉辦孤獨症兒童康復交流會/各地家長遠道而來奔赴現場
【記者如風平潭報道】
2025年7月31日,第八屆嵐台孤獨症兒童康復交流會在平潭綜合實驗區圖書館舉辦。為推動兩岸殘障事業融合發展,提高實驗區孤獨症兒童康復質量,本次活動由平潭綜合實驗區殘疾人聯合會、平潭綜合實驗區文旅局、主辦,平潭慢飛天使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承辦,廈門陳嵐心理諮詢中心協辦、平潭扶貧助殘服務中心各單位領導以及來自嵐台兩地的孤獨症康復專業人員、在嵐台胞、孤獨症障礙者家長共百余人參加會議。
平潭綜合實驗區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林曉燕出席會議並致辭。她表示,希望嵐台廣大殘疾人康復工作者珍惜把握這個機會,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探索出更多科學、有效的康復方法和策略,為孤獨症兒童及其家庭帶去更多的希望與光明。同時,呼籲社會各界加大對孤獨症群體的關注和支持,提高公眾認知度,消除偏見與歧視,為孤獨症兒童及其家庭營造一個更加包容、理解、接納的社會環境。
在交流會上,來自台灣的孤獨症療育師陳習珍、張如鳳、吳慧娟,身為星星孩子的母親,結合自己的孩子康復歷程,講述孤獨症障礙者生活、生命、生存技能的培養,尤其是陳習珍平潭慢飛天使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督導提出,家長要在陪伴中引導孩子圓夢,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此外,還有多位來自嵐台兩地的康復專家、學者和家長代表,圍繞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教育、社會融合、家庭支持等主題,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研究成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每年暑假,陳習珍理事長都會帶上台灣星媽星娃巡回演講、表演,其目的就是讓身處各地的家長能夠相互交流,將好的經驗分享,正向的引導孩子成長。
演講中廖翊丞講述了對平潭的感謝,2018年他的第一場朗誦表演就是在平潭提供的舞台上完成的,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掌聲與鼓勵!讓他開始為此努力做出改變。感謝為他提供舞台的陳習珍阿姨,願意賞識他鼓勵他,更為了他們這樣的孩子不懈努力這麼多年!他也想將這份愛心傳承下去,幫助更多自閉症的孩子。
劉夢緣則被譽為“台灣鋼琴公主”。她4歲時被診斷為重度自閉症,6歲才學會說話,曾因情緒問題被33家幼兒園拒絕。在母親陳嵐(台灣第19屆“大愛獎”得主)的堅持引導下,她憑借音感天賦無師自通彈奏鋼琴,逐漸蛻變為國際知名的鋼琴演奏家。演講中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歷程:台灣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畢業於僑光科技大學,因自閉症特質影響,大學歷時八年完成學業。近年來,她活躍於兩岸公益演講,截至2025年已完成第132場專題分享,激勵眾多自閉症家庭。劉夢緣的音樂與公益成就 有:2011年獲台灣身障才藝大賽鋼琴第一名,2013年舉辦個人音樂會,2015年受邀哈佛自閉症國際論壇演講。多次在北京、貴州、廈門、四川、深圳、鄭州、福州、西安、香港、美國等地舉辦“圓夢中原”等近百場慈善音樂會演出,並參與兩岸融合教育等論壇演講。擔任偉眾孤獨症康復形象大使、深圳心海康復中心、西南兒童醫院、數十家康復形象代言人等,推動自閉症群體關注。社會影響:她與母親合著演講內容,強調“用心陪伴,共同成長”,其故事被寫入書籍並改編為影視作品。2025年,她獲評“全球華人慈善佳麗-最佳公益獎”,並持續通過音樂與演講傳遞正能量。劉夢緣的蛻變展現了自閉症群體的潛能,其經歷被兩岸媒體廣泛報道,成為特殊兒童康復教育的典範。
此次專程從台灣趕赴現場的講師也是一名星娃高子羚分享的主題是「我的蜕变之路~爱相随、星星的眼淚」,這是她在兩岸的總第17場演講,從星娃到东海大学EMBA高阶经营管理 硕士、空中大学社工系、 高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圆梦深羚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长、台湾一起爱关怀社会协会 理事长、台湾新住民两岸新思路经贸文化协会荣誉理事长、自由网络电影导演、三立电视台艺人 、自闭症 疗愈师 (師资级)、融合教育指导师,她的成長軌跡都是緣自她的堅強意志,從小沒有父母的愛,发展迟缓 、小学六年级還尿床,挨育幼院人員揍,她不善表達、结果都被误解~被打~被罚~恐惧、社交障碍 ,身材弱小,在福利院抢不贏饭、每餐幾呼是殘湯剩菜、在 学校生活 、小圈圈~分组~格格不入,工作社交不懂那些所谓的客套 ,那些生命故事换来的现在的蛻變,只因有陳習珍媽咪的愛陪伴與愛相隨,當她可以在陳習珍媽咪面前大聲說:我要吃肉肉、當她去學校有陳媽咪陪同報到、陪她進教室,並叮嚀同學們要記得照顧,陳媽咪為她做的一切、讓她變得越來越有自信了。
星媽講師吳慧娟為母者剛,先生因一場車禍離開了他們,為了孩子勇敢的站上舞台,看到孩子演奏古箏的喜悅笑容,用堅定的心去告訴大家,她會繼續努力的帶著孩子堅持下去。現場眾多家長激動萬分,紛紛給予掌聲和加油聲!
現場鋼琴公主劉夢緣表演了鄧麗君等經典串台灣燒歌曲「小城故事」,全場觀眾隨著熟悉的音樂一起合唱!
與高子羚合唱「親愛的小孩」讓在場觀眾無比動容。
古箏王子張揚任,重度自閉症,台灣知名的自閉症青年古箏演奏者,被譽為「古箏王子」。為大家演奏新學的中國古典曲目「桃花笑」輕快的旋律和純真的意境,俏皮跳動的節奏,打破了現場沉悶的氣氛,場下的家長和孩子們都隨著節奏擺動。
星媽郭小紅「讓星娃實現自利利他的人生」自營民宿,帶著孩子學習中國傳統經絡,透過經絡拍打療法幫助顧客舒緩壓力。分享孩子獨立就業的經驗! 第八屆嵐台孤獨症兒童康復交流會的成功舉辦,搭建了一個更加廣闊、深入的平台,分享了嵐台兩岸在孤獨症康復領域的研究成果、實踐經驗與創新模式。不僅體現了對孤獨症群體深切的人文關懷,也彰顯了嵐台同胞攜手共進、共謀殘疾人福祉的堅定信念。現場看到各地家長遠道而來奔赴現場,認真的聆聽星媽星娃們的經驗分享,即便散場都久久不願離開,積極的咨詢!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與未來!
陳習珍創辦首届鷺臺星媽星娃交流會暨天使之約音樂公益慈善晚宴/廈門隆重舉辦
【記者如風廈門報道】
7月26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盛會——首届鷺臺星媽星娃交流會暨天使之約音樂公益慈善晚宴在廈門京閩中心飯店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以“臺灣星媽星娃組成的講師團,·展開一年ㄧ度的巡迴演講、演出,”為主題,廈門首站開講,旨在為鷺臺星媽星娃搭建交流平臺,推動社會對特殊群體的理解與支持,同時深化兩岸自閉症交流在公益領域的合作。
主辦單位廈門陳嵐心理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習珍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對鷺臺星媽星娃及參與活動的各界人士表示熱烈歡迎,強調了本次活動的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承辦單位平潭兩岸圓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代表也上臺發言,表達了對活動順利進行的美好祝願。 廈門陳嵐心理諮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24年9月30日,該公司由星娃劉夢緣擔任法定代表人,公司提供的服務包括心理諮詢、心理教育講座、家庭治療(親子關係、親密關係)、青少年團輔等。 公司支持線上會議室和線下心理工作室面對面的諮詢管道,並提供個案諮詢、家庭治療、團體輔導和集體講座等服務。 公司創始人陳嵐(陳習珍)是二級心理諮詢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和諮詢經驗,曾創辦多個特殊兒童康復中心並擔任教學督導,同時也是臺灣東海大學的EMBA碩士和多個社團的法人代表。 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理事長; 臺灣夢想起飛樂團團長; 平潭慢飛天使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教學督導; 深圳南山心海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教學督導; 兩岸孤獨症亞斯伯格友善校園宣導巡迴講師; 臺灣教育行政部門十二年國教種子講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孤獨症療育師(高級); 社工指導師(高級); 危機干預導師(高級); 成都龍泉驛特殊學校特聘專家; 東海大學企業導師社導師; 西安中童兒童康復醫院特聘專家; 廣州國際康復論壇特聘專家; 臺灣全境非凡母愛獎得主; 臺灣第十九届大愛獎得主; 臺灣第24届十大傑出媽媽獎得主; 河南省殘疾人康復協會特聘專家;...
金融科技賦能兩岸融合 |第十七屆海峽金融論壇台企發展論壇在廈門揭曉創新成果
「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
6月14日下午,第十七屆海峽論壇重要配套活動「海峽金融論壇·台企發展論壇」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論壇以「兩岸金融融合與科技賦能」為主題,聚焦金融科技協同創新與台資企業高質量發展,吸引來自海峽兩岸的行業監管單位、台辦台協代表、台資企業、金融機構及專家學者等逾300位嘉賓共襄盛舉,共商兩岸金融合作新路徑。
科技驅動:聚焦半導體、AI與跨境金融創新論壇上,亞太芯谷研究院院長馮明憲博士發表題為《兩岸金融融合與科技賦能》的主題演講,系統梳理兩岸在AI、半導體及金融科技領域的合作歷程。他指出,半導體與AI是兩岸產業協同的關鍵抓手,建議整合台灣研發能力與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場景,試點設立「兩岸科技銀行」,並以福建為算力樞紐共建跨境AI數據交易市場,推動「海峽硅谷」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價值鏈核心。
三年成果:台企金融服務聯盟成效顯著2022年成立的全國首個「台企金融服務聯盟」在論壇上交出亮眼成績單。該聯盟由廈門金圓投資集團聯合十家金融機構發起,通過資本協同、服務創新及惠企惠民舉措,助力台企融入大陸資本市場。例如,金圓集團發行全國首批兩岸融合發展公司債,並助力多家台資背景企業成功上市;廈門銀行推出「台e貸」「薪速匯」等產品,累計授信超6600萬元人民幣,跨境結算交易額達6.6億元。
便民升級:全國首創「雙證關聯」支付場景落地論壇期間,廈門銀行正式發布全國首創「台胞雙證關聯」金融線上應用場景,台胞可通過關聯通行證與居住證,實現「一鍵綁卡、跨境通用」,解決第三方支付平台身份認證壁壘問題。此舉標誌著兩岸金融服務從「便利生活」向「深度融合」邁進,為台胞在陸生活提供更高效、普惠的金融支持。
展望未來:深化產業整合與青年共創金圓統一證券表示,未來將以「通、惠、情」三融理念深化服務,從產業整合、上市輔導、融資支持等七大方向構建台企資本市場工具箱,助力台企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與會嘉賓亦呼籲,兩岸應加強青年金融科技人才交流,依托海峽青年論壇等平台,培育創新創業生力軍,共繪融合發展新藍圖。
此次論壇不僅是兩岸金融合作的里程碑,更彰顯了廈門作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示範作用。未來,各方將持續以創新驅動、服務實體為核心,推動兩岸經濟融合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
第十七屆海峽論壇新聞發佈會在廈門舉行 定調「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
「萬順傳媒/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
今日上午,第十七屆海峽論壇新聞發佈會在福建廈門會議中心召開。主辦方宣布,本屆論壇將於6月15日上午10時在廈門會議中心正式開幕,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設置四大板塊共56項活動,持續推動兩岸同胞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聚焦四大板塊 56項活動惠及兩岸民眾本屆論壇由海峽論壇組委會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聯合主辦,主會場設於廈門,福建各設區市及平潭綜合實驗區同步舉辦分場活動。活動涵蓋基層、青年、文化、經濟四大板塊:
基層交流:舉辦海峽婦女、職工、婚姻、宗親等15場活動,通過民生議題拉近兩岸基層情感;
青年交流:設置海峽青年論壇、青少年新媒體論壇等13場活動,為台灣青年提供實習、就業及創業機遇;
文化交流: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線,舉辦媽祖文化活動周、關帝文化旅游節等15場活動,強化兩岸文化認同;
經濟交流:聚焦產業合作,舉辦共同家園論壇、海峽金融論壇等13場活動,推動兩岸經貿資源對接。
四大特點彰顯論壇新活力發佈會指出,本屆論壇延續「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呈現以下亮點:
厚植民間交流特性:以接地氣的活動設計為核心,如媽祖文化周安排醫學交流、兩岸師生研習營,吸引上千名台胞參與;同名村「村BA」籃球賽以雙語解說展現「閩南鄉音」魅力。
展示融合發展成效:圍繞2023年《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示範區的意見》,宣介中央及福建累計發布的62項惠台政策,推動平潭「共同市場先行區」建設。
拓展青年交流空間:新增海峽兩岸工藝設計創新活動,促成大陸首個藤鐵產業設計中心落地台灣;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推動台青創業基地在福建落地。
保持台胞參與熱度:台胞參與積極性持續高漲,如台灣人才廈門對接會青年占比達八成,海峽兩岸龍舟賽吸引兩岸36支隊伍共920餘人參賽。
廈門全力保障論壇順利舉辦作為主會場,廈門市成立市級保障協調領導小組,制定12項專項方案,確保活動安全有序。會場周邊實施臨時交通管制,並開通15家A級景區免費入場通道;同時啟用「數字第一家園」服務平台,便利台胞參會。
政策支持深化兩岸融合中央及福建省自2023年以來,圍繞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出台系列惠台政策。例如,住建部、海關總署分別發布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示範區的措施;福建省累計推出62項政策,涵蓋服務業合作、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助力台胞台企共享大陸發展機遇。
海峽論壇自2009年創辦以來,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金字招牌」。本屆論壇將以實際行動回應「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兩岸民意,為推動祖國統一進程注入新動能。
“百年中山路·兩岸共潮生”在廈門啟幕/為兩岸搭建交流交融的連心橋
「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
(廈門訊)6月13日,福建·廈門臺灣周活動在廈門市思明區中山路西段盛大啓幕。以“百年中山路·兩岸共潮生”爲主題,這場跨越海峽的文化盛會通過沉浸式場景、非遺展演、美食市集等多元形式,生動展現閩臺同源的深厚情誼,爲兩岸同胞搭建起交流交融的“連心橋”。
百年騎樓煥新彩,兩岸共繪山海情作爲廈門地標性歷史街區,中山路騎樓以“老廈門”的煙火氣與開放包容的商埠文化,成爲本次活動的主舞臺。活動現場,五大主題展區——臺北101、阿里山茶廊、金門古厝文創、九份千燈夜市、墾丁南音舞臺——串聯起臺灣的人文風情與福建的文化根脈。遊客可漫步於復刻的“阿里山小火車”主題車廂,品鑑金門高粱酒的醇香,聆聽臺灣少數民族的悠揚歌謠,感受“足不出市,盡享寶島”的獨特體驗。
非遺活化傳承,舌尖上的兩岸記憶活動期間,百年存德藥房攜滷料包、胡椒粉等經典產品亮相,以五代傳承的技藝訴說兩岸同源的商業倫理;金門高粱酒則通過釀酒工藝展示與品鑑互動,成爲連接兩岸味覺的紐帶。非遺技藝工坊中,木雕、建盞、篆刻等傳統工藝吸引市民駐足,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繹“老手藝的新生命”,詮釋“非遺活化”的創新實踐。美食區更集結蚵仔煎、大腸包小腸、九份芋圓等臺灣夜市爆款,讓遊客一站式嚐遍“舌尖上的臺灣”。
文藝交融激盪,共譜融合新篇章開幕式上,臺灣創作歌手張希愛以一曲閩南語經典《愛拼才會贏》點燃全場,臺灣民樂組合與搖滾樂隊的跨界演出則讓傳統與現代交織共鳴。此外,南音古調與電子音樂的碰撞、閩南語童謠與街舞的融合,展現了兩岸青年在文化創新中的活力。活動還特別設置“兩岸一家親”主題文化展,通過歷史影像、家書文獻等,講述閩臺同胞同根同源的故事,強化民族認同。
經貿文旅聯動,賦能融合發展依託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的契機,臺灣周同步舉辦臺商展銷、文旅推介及惠企政策諮詢,吸引超50家臺灣企業參與。交通指南顯示,市民可通過地鐵1號線、公交直達或自駕導航至“僑批文化廣場”,主辦方亦推出消費滿減、折上折等優惠,助力兩岸經貿活力釋放。
據悉,本次活動將持續至6月19日,通過“文化+旅遊+商業”的立體化場景,持續深化兩岸同胞情感聯結,爲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注入強勁動力。正如活動主題所言:“百年騎樓見證海峽情深,山海共潮生,兩岸一家親!”
“心青年創就業孵化示範基地”在泰山大自然女兒茶園揭牌隆重成立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今天上午,“心青年創就業孵化示範基地”在美麗的泰山大自然女兒茶園揭牌成立,此次意義非凡,為孤獨症青年創業就業的一次創舉,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受邀參加揭牌儀式,茶園裡,一株株茶樹在陽光雨露和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最終孕育出清香的茶葉。我們心青年,也像這些茶樹一樣,渴望在社會的沃土中紮根、生長、綻放屬於自己的價值。也實現了孤獨症青年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份工作,一份能讓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贏得尊嚴、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
心青年朱浩瑞,在此次的揭牌儀式中發言: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愛心書畫家,我親愛的叔叔大爺,大娘大姐們!大家上午好!今天,能站在泰山腳下這片充滿生機與茶香的土地上,代表所有心懷夢想的心青年夥伴發言,我的內心無比激動,也充滿感恩!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所有心青年夥伴,向關心、支持、幫助我們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特別是爲創建這個“心青年創就業孵化示範基地”付出巨大努力的我的父親朱運東,和大自然茶園老闆李大爺李大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是你們的理解、接納和不懈的努力,爲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立、自強、融入社會的大門,給衆多的家庭帶來希望。
今天在這裡我還要呼喚我親愛的夥伴們,請勇敢的走出來,一起創未來!我知道有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走出來,而是我們的父母覺得我們有病,他們把自己的擔心焦慮和恐懼強加到我們身上,這不是愛這是傷害,由於溝通的障礙我們把命運乖乖交到父母的手中,如果我們反抗他們就說我們病得越來越重!在這裡我想告訴天下所有孤獨症的家長,不要讓自己的無知自私,焦慮和恐懼禁錮了自己,封閉了孩子,不要覺得這個社會容不下我們這種孩子,只要我們勇敢的走出封閉的家庭,到處能得到善良的擁抱和陽光的照耀。看今天的愛心人士正在用掌聲歡迎家人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自食其力,創造生命的精彩!
對於孤獨症青年的就業,不僅僅是獲得一份收入,它意味着做人的尊嚴,證明我們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有價值的貢獻者。
我們深知,也許孤獨症孩子的步伐有時會慢一些,理解世界的方式有些特別,但是也有一些超乎平常人的能力。“心青年創就業孵化示範基地”的建立,不僅提供學習技能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它創造了一個真實的、包容的就業實踐環境。在基地裡,通過系統的培訓和崗位實踐,掌握一技之長;在這裡,孤獨症青年獲得寶貴的實習和就業機會;從這裡出發,真正地融入社會,成爲一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爲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在此我們堅信,在大家的持續支持下,心青年一定能像泰山的青松一樣堅韌不拔,像茶園裡的茶樹一樣,在合適的土壤和陽光下,煥發出勃勃生機,結出豐碩的果實!
最後,再次感謝所有爲孤獨症點亮希望之燈的人們!心青年夥伴們,將以最飽滿的熱情、最認真的態度、最刻苦的努力,珍惜基地提供的每一個機會,用實際行動證明:“心”有夢想,手有力量,孤獨症同樣能創造精彩人生!
端午佳節廈門舉辦“粽廈”之夜兩岸同歡端午民俗匯演
「記者如風/綜合報導」
5月30日晚間,廈門市湖裏區湖裏街道後浦社區宗祠廣場內,粽葉飄香、詩韻悠揚。一場以粽廈之夜兩岸同歡爲主題的端午民俗匯在此成功舉辦,300餘名臺胞臺屬與社區民衆共聚一堂,通過朗誦經典、包粽競賽、非遺體驗等環節,深化了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與情感聯結。
活動現場,兩岸青年共同朗誦《離騷》 表演者:劉夢緣(臺灣) 吳澤宇(大陸)寫一篇新聞兩岸青年攜手誦讀《離騷》:傳承文化根脈,共築心靈橋梁
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兩岸青年中引發廣泛關注。劉夢緣(臺灣)與吳澤宇(大陸)兩位青年代表,共同朗誦屈原經典作品《離騷》,以跨越海峽的深情誦讀,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永恆魅力,也傳遞了兩岸青年攜手傳承文化根脈、共築心靈橋梁的堅定信念。
劉夢緣與吳澤宇分別代表臺灣與大陸青年,以《離騷》爲紐帶,通過誦讀這一千古名篇,展現了兩岸青年對中華文化的共同熱愛與深刻理解。兩位青年以青春之聲誦讀經典,不僅傳遞了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內核,更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此次朗誦活動不僅是兩岸文化交流的縮影,更是對“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生動詮釋。通過共同誦讀《離騷》,兩岸青年以文化爲紐帶,跨越地理與時空的界限,展現了共同的文化認同與民族自豪感。這不僅有助於增進兩岸青年的相互理解,也爲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劉夢緣與吳澤宇的誦讀,如同一縷清風拂過海峽兩岸,讓傳統文化的光芒照亮青年一代的心靈。我們期待更多兩岸青年以文化爲橋梁,攜手同行,共同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篇章。活動通過多家媒體平臺直播,吸引了兩岸數萬網友在線觀看,留言互動,進一步激發了公衆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熱愛。
張濤先生受邀廈門藝術學校演講《書法藝術中的傳統與當代融合》
「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5月23日晚上,廈門藝術學校隆重舉辦"藝鷺大講堂"特別活動。此次,學校誠摯邀請廈門書法家協會會員、廈門陽光書畫院院長張濤先生作爲主講嘉賓,爲師生帶來一場題爲《書法藝術中的傳統與當代融合》的專題講座。
張濤先生自幼研習書法,師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尤以行草書與隸書見長,作品融合漢隸古拙與米芾筆勢,兼具豪邁氣韻與文人雅趣。他提出的"心手達情"書寫理念,強調書法創作需超越技法層面,追求心性與筆墨的統一,這一觀點深刻影響了當代書法教育。
此次講座以“藝脈相承鷺鳴八方”爲宗旨,旨在通過張濤先生的親身經歷與藝術見解,激發師生對傳統書法的敬畏之心,同時探索書法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創新表達。張濤先生將結合自身跨地域藝術實踐,分享如何在堅守傳統根基的同時,融入時代審美與個人感悟,爲書法教育與創作提供新思路。
廈門藝術學校校長表示:"張濤先生的藝術成就與教育情懷,與我校推動傳統藝術創新的目標高度契合。我們期待通過此次對話,搭建起師生與名家之間的思想橋梁,共同書寫新時代藝術教育的華章。"
今晚,只有兩根手指的張濤演講:做最好的自己,斷指書法家張濤:以殘缺之軀書寫人生華章——他是生命的強者。
報告廳內座無虛席,張濤以"做最好的自己"爲主題,向400名師生講述了他用兩根手指書寫人生、助殘圓夢的勵志故事。這場演講不僅是對個人奮鬥歷程的回顧,更成爲激勵青年學子直面困境、追求卓越的生動課堂。
命運的重創與重生199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去了張濤的右腳、左手及右手三根手指,讓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對命運的重創,張濤並未屈服。12歲時,他在廣東街頭偶遇一位藝術家,開始用僅存的兩根手指練習書法。爲增強指力,他以磚塊、粉筆爲筆,日復一日地臨摹字帖,甚至練到手指麻木。
“那時我只有一個信念:這是重生的機會,必須比常人更努力。”張濤回憶道。2008年,他帶着作品來到廈門,開設畫廊並加入廈門市書法家協會。2013年,他創立"陽光書畫院",將助殘作爲畢生使命。
以藝術爲翼,助殘圓夢在陽光書畫院,張濤不僅教授書畫技藝,更致力於幫助殘障人士重拾自信。他發起"助殘揚藝"項目,免費培訓數百名殘障學員,其中不乏聽障、肢殘人士。他常說:"殘障朋友最難的是自我認同,而藝術能打開他們的心門。"
張濤的善舉感動了社會。他先後獲評"央視年度慈善人物""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並帶領團隊研發文創產品,建立全國首家殘健融合IP版權數據庫,爲殘障藝術家提供版權收益支持。
演講中的生命哲思,此次演講中,張濤以"做最好的自己"爲核心,分享了他對生命價值的理解:"人生沒有假設,只有當下。與其抱怨命運,不如用行動證明自己。"他結合自身經歷,鼓勵青年學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光芒,即使身體有殘缺,也能通過努力創造無限可能。"
現場聽衆被他的故事深深打動。得到一幅張濤現場揮毫的學生表示:"張濤老師用兩根手指書寫人生,這種堅韌精神讓我深受啓發。未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記住'做最好的自己'。"
未來:讓藝術照亮更多生命談及未來,張濤計畫每年舉辦殘障藝術家展覽,推動社會對殘障羣體的關注。他希望陽光書畫院不僅能成爲藝術創作的平臺,更能成爲殘障人士實現自我價值的家園。
正如他在演講中所寫:"古之立大事者,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張濤用殘缺之軀詮釋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也爲新時代青年樹立了奮鬥的標杆。最後張濤老師表示:今日分享講課是一時的,留下的感動和夢想是永久的,他希望莘莘學子能夠做最好的自己,茁壯成長,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