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華山綻放藝術光芒 邵利新的佛教繪書館啟幕

【記者 陳嵐 安徽報導】

 近日,備受矚目的書畫藝術家邵利新,再次吸引了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及新媒體的關注。在合肥成立邵利新書畫工作室後,他與國際徽商書畫院聯合,在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大願文化園區設立了佛教繪書館。邵利新花費半年時間精心創作了九十九幅地藏王和觀音菩薩的作品,熱情迎接韓國佛教觀光團來到昔日王子金橋覺的修行道場。

工筆畫大師邵利新 傳統與現代的完美交融

 邵利新,生於1966年,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工筆畫家,擔任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及國家一級美術師。他在第一百屆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榮獲金獎,隨後在第四十二屆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經貿文化周上再度獲得金獎。近年來,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重要藝術展覽中展出,並屢獲殊榮。同時,他積極參與藝術教育和社會公益活動,以多種形式推廣中國傳統文化。

 邵利新的早年職業生涯涉及多家媒體,曾擔任《安徽工人日報》和《安徽旅遊報》的記者及編輯,為國內多家報刊創作了近千幅插畫作品,成為當時讀者心中的記憶。其長篇小說《城市獵人》更是被改編成成龍主演的同名電影,風靡海內外。此外,他還創作了《天機》《飄過的神馬浮雲》等三部長篇小說,讀者總數超過九千萬。

從安徽山水到國際舞台 邵利新藝術之路

 在藝術創作上,邵利新深耕於丹青世界,憑藉其豐富的想像力和深情的筆觸,創作了多部新作品。他的畫作涵蓋人物、山水、花鳥等多個題材,尤其是動物、仕女及歷史人物的畫作栩栩如生,展現出智慧、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邵利新表示:「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認為藝術不僅是個人表達的方式,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能夠通過我的作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相結合,並獲得社會民眾的認可,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邵利新 在中國畫壇綻放的璀璨明星

 中華國粹藝術研究協會副主席、著名美術理論評論家湯真指出,邵利新在安徽這片名山大川的土地上成長,與山的溝通賦予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他的作品中不僅有精湛的繪畫技巧,還融合了書法的力量,筆劃連綿,氣勢磅礴,充分展現了他的藝術才華。

 隨著年齡的增長,邵利新的創作題材逐漸從熊貓和仕女延伸至中國傳統十二生肖及佛教系列。他計劃舉辦個人作品展,融合國際及海峽兩岸的藝術交流,並將中國的自然美學和文化精神推向全球。邵利新的努力將進一步促進中國藝術的國際化,為傳統文化的弘揚貢獻力量。

spot_img

相關新聞

WTBA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前往山西進行文化經貿參訪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World Taiwan Benevolent Association (簡稱WTBA),已經是在美國聯邦政府正式註冊核准的非營利組織,屬於501(C)(3))類,宗旨「心繫台灣放眼世界,服務同鄉聯誼全球」,世界各地分會遍佈全球六大洲,是個完全獨立的非營利團體;不隸屬任何其他組織或類似同鄉會性質團體。 WTBA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於2025年9月中旬起舉辦2025年「山西文化經貿參訪團」;在世界總會長吳睦野團長帶領下,世界永久名譽總會長吳毓苹擔任領隊,一行19位來自世界各地分會會長及代表成員展開10天的文化經貿交流與歷史人文之旅。 此次參訪以「深化文化交流、促進經貿合作、凝聚鄉親」為宗旨,行程涵蓋山西多處著名歷史文化景點,包括: 1. 世界文化遺產-雲崗石窟,感受北魏佛教藝術的宏偉與莊嚴 2. 聳立於絕壁上的建築奇蹟-懸空寺 3. 佛教聖地-五台山,體驗宗教文化薈萃之美 4. 保存完整的古代城市風貌-平遙古城 5. 展現晉商風華的喬家大院 參訪團不僅欣賞山西的歷史古蹟與人文底藴,亦拜會山西台聯與山西台資企業經貿單位,就文化、觀光、產業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透過座談與互動,雙方期望藉此機會開啓更多台灣或海外與山西在文化、經濟上的交流契機。 回程最後一天拜會了全國台聯,由副會長楊毅周接待,雙方互贈禮物,團員們有個座談會,完成一場非常有建設性的交流。 團長吳睦野總會長表示,此次行程讓大家更深入認識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澱,同時也見證了台灣鄉親在世界各地凝聚的向心力與影響力。領隊吳毓苹亦指出,文化與經貿交流並行,不僅有助於加強兩岸民間往來,更能促進共同繁榮。 「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WTBA」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團結鄉親、服務僑社的宗旨,持續推動國際交流 。此次山西參訪團活動,不僅加深了與當地的聯繫,更凝聚了團員彼此的情誼,為未來的跨領域合作奠下堅實基礎。

“鋼琴公主”劉夢緣再次受邀天津進行融合教育演講/促進津台融合教育交流與發展

  【記者夢夢天津報道】 8月15日——8月17日,由天津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天津市婦女兒童社會服務中心主辦,星童融合孤獨症康復中心承辦的“月亮媽媽伴星計畫全國影子老師培訓”在天津市婦女兒童社會服務中心成功舉辦。 此次培訓主要針對融合教育背景與相關政策、入學先備技能、隨班支持專業輔助、常見案例分析等內容向參訓老師們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星童融合理事長霍老師針對融合教育背景與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強調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要努力提升孩子的能力水平,從多個層面幫助孩子順利融入普校。 星童融合小學部主管董老師從入學先備技能出發,幫助現場老師和家長們暸解特需學生入學基本能力以及常見問題的干預方法,進一步提升融合教育質量,提升影子老師以及陪讀家長的隨班就讀效率。星童融合教學主任高老師針對學校十大環節分解,幫助老師家長細分入校各項能力指標,並幫助家長有效制定合理的干預計畫,確保特需學生的入校基本能力。 培訓過程中,老師與家長們認真聽講並記錄,同時在答疑環節與三位老師積極交流,共同解決日常干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星童融合有幸邀請到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和融合教育專家張如鳳老師進行分享,幫助特需學生家長減少焦慮,同時積極賦能,爲家長提供合理化建議。 劉夢緣來自臺灣台中市,祖籍四川,母親是臺灣第19屆“大愛獎”陳嵐。4歲時不幸被診斷患有孤獨症,6歲時才開口叫媽媽,情緒非常不穩定,曾是個火爆的“緣小妞”。無意間,她在憑藉音感記憶、無師自通竟然彈出聽過的曲子。於是在母親的堅持和引導下,患有重度孤獨症的女兒不斷成長,終發生質的蛻變,成長爲我們熟知的“鋼琴公主”。如今的劉夢緣更是多家企業及機構代言人,並跟隨母親多次站在哈佛自閉症國際論壇上演講,母女倆常年奔走兩岸,已經做過上千次公開演講。 張如鳳老師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爲家長介紹適合孩子有效的干預方法,並且告訴家長們不要輕言放棄,要對孩子們有信心,只有不斷的努力進步才能幫助孩子達到最好的干預效果。霍老師爲劉夢緣和張如鳳老師頒發聘書,特別聘請她們爲星童融合教育顧問,同時感謝她們爲兩岸融合教育交流與發展做出的貢獻。 星童融合教育理事長霍老師表示,十年前就與夢緣結緣天津,看到夢緣與十年相比不僅在臺上的演講表達和臺下與人的交流中展露出的樂觀自信的個性,了解自身的優勢,將其轉化為正向的能量與技能提升,不僅在演講、唱歌、彈鋼琴持續發展,更發掘自身對美術的興趣,正在潛心進行油畫的創造,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更體現在她能夠獨立的到各地進行融合教育的交流,對於孤獨症家庭而言起到了非常大的激勵和信心,更加促進了津台對於融合教育的交流與發展。 此次培訓不僅傳遞了融合教育的政策、技能與實操經驗,更是星童融合“專業賦能,協同支持”理念的深度實踐。我們深知,融合教育的核心在於構建接納的環境與專業的支持系統。影子教師,正是連接特需學生與普校生活的關鍵橋梁。星童融合將持續深耕,凝聚專業力量,賦能更多師資與家庭,讓每一個特需學生,都能在愛與專業的守護下,自信融入,綻放光彩!

香港人余振芳組織深圳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全力協助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

「記者如風/深圳報導」 2025年8月3日,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在深圳南山區向南社區服務中心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心海康復中心主辦,旨在促進兩岸三地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和教育引導工作,為兒童康復路提供多元化路徑。活動當天,來自兩岸三地的孤獨症兒童、家長、康復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200余人齊聚一堂。 “以愛聚力 共向未來——2023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助殘者’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副組長余振芳,組織深圳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全力協助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會場人員的佈置、協調和秩序維護。 現場一位精神奕奕的75歲香港人余振芳,從事助殘事業20多年,作爲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余振芳在兒時,便常常聽家裏的長輩聊起內地的生活見聞,這也讓她對深圳這座城市有着模糊的認知。80年代初期,因爲哥哥來深圳蛇口創業,讓她有機會踏足內地這片令她充滿好奇且心生嚮往的熱土。 2004年,餘振芳在香港退休以後,決定要來深圳生活。這一決定也讓她與家人產生分歧,遠在加拿大的2個兒子希望把她接過去生活,頤養天年。 余振芳斷然拒絕了,“我是中國人,我想在退休以後爲別人做一些事情,爲祖國做一些貢獻。” 自此,她在深圳開啓了自己的助殘生涯。 “我不願意離開深圳,深圳是我家。我在深圳能做公益事業,盡我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別人得到了幫助,得到了快樂,我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樂,這就夠了。” 時至今日,75歲高齡的余振芳已經服務深圳自閉症康復中心長達20多年,先後獲得深圳市百名優秀志願者、深圳市五星級志願者、“以愛聚力 共向未來——2023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助殘者’等表彰。 余振芳表示:我非常鼓勵星星孩子的家長能夠帶孩子走出來看看世界,多接觸人群,她也常常會找時間陪自閉症孩子聊天,講故事,組織各種活動,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最有成就的就是走在路上,這些她帶過的孩子遠遠地就認出我來,大聲的喊我奶奶!” 此次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余振芳帶領南山義工聯助殘組為兩岸三地的自閉症孩子獻上手語舞蹈《感恩的心》為自閉症家庭送上祝福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