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
今日上午,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大會在福建廈門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作為兩岸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民間交流盛會,本屆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吸引了台灣政黨代表、工會、青年、婦女、工商金融等各界人士超7000人參與,其中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率台灣青年代表團跨越海峽赴會,成為活動焦點。
鄧麗君胞兄鄧長富也出席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共敘兩岸文化情誼
在眾多參會代表中,著名藝人鄧麗君的胞兄鄧長富尤為引人注目。作為鄧麗君文教基金會的重要成員,鄧長富以家族代表身份出席活動,傳遞了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記憶與情感聯結。
鄧長富在論壇相關活動中表示,妹妹鄧麗君生前始終致力於通過音樂傳遞大愛,其藝術成就與人文精神已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他提到,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近年來積極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尤其注重通過音樂公益項目關愛弱勢群體,延續鄧麗君“以聲傳情、以文化人”的理念。此次參與海峽論壇,他希望能進一步促進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深化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四大板塊共促融合論壇圍繞基層、青年、文化、經濟四大板塊,推出56場精彩活動。在基層交流中,海峽婦女論壇、職工論壇等15場活動聚焦民生議題,通過面對面互動深化兩岸同胞情感聯結。青年交流板塊則推出海峽青年論壇、青少年新媒體大賽等13場活動,為台灣青年提供就業創業、文化體驗的多元平台,助力兩岸新生代攜手成長。
文化交流板塊以中華文化為紐帶,媽祖文化周、關帝文化旅遊節等活動在福建東山、漳州等地同步展開。湖北武漢台商王天山通過兩岸族譜對接續寫200年親情的故事,成為“同根同源”情感共鳴的生動注腳。經濟交流方面,共同家園論壇、海峽金融論壇等13場活動聚焦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新政策,推動產業對接與資源共享。
民意不可擋 交流續新篇儘管民進黨當局以“恐中”“仇中”為由阻撓台胞參與,甚至升級威脅言論,但兩岸民眾對交流的熱望未減。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的大陸直播之旅引發熱議,島內民眾通過自駕、美食互動打破偏見,印證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民意大勢。
中共中央台辦及福建方面持續釋放惠台政策紅利。自2023年《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以來,中央及地方已出台62項舉措,涵蓋鄉村振興、金融合作等領域,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展望未來:共築家園 同享機遇作為主會場,廈門圍繞“青年發展、基層共治、文化共鳴、經貿融合”舉辦12場特色活動,包括15家A級景區對參會嘉賓免費開放等暖心服務,展現大陸推動兩岸融合的誠意。論壇期間,兩岸嘉賓共議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等議題,探索兩岸同胞共建共享的發展路徑。
正如論壇主題所示,無論台海風雲如何變幻,兩岸民間交流的“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始終是築牢和平發展根基的關鍵。七千餘名台胞與大陸同胞齊聚鷺島,不僅是一次情感的交融,更是對“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生動詮釋。期待未來,兩岸同胞繼續攜手,共繪融合發展新畫卷,共迎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
[八方新聞]三神贊境 南投人喜迎白沙屯媽祖
[正聲新聞]南瑤宮祈安遶境巡角起駕前夕謝天台
相關新聞
“鋼琴公主”劉夢緣再次受邀天津進行融合教育演講/促進津台融合教育交流與發展
【記者夢夢天津報道】
8月15日——8月17日,由天津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天津市婦女兒童社會服務中心主辦,星童融合孤獨症康復中心承辦的“月亮媽媽伴星計畫全國影子老師培訓”在天津市婦女兒童社會服務中心成功舉辦。
此次培訓主要針對融合教育背景與相關政策、入學先備技能、隨班支持專業輔助、常見案例分析等內容向參訓老師們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星童融合理事長霍老師針對融合教育背景與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強調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要努力提升孩子的能力水平,從多個層面幫助孩子順利融入普校。
星童融合小學部主管董老師從入學先備技能出發,幫助現場老師和家長們暸解特需學生入學基本能力以及常見問題的干預方法,進一步提升融合教育質量,提升影子老師以及陪讀家長的隨班就讀效率。星童融合教學主任高老師針對學校十大環節分解,幫助老師家長細分入校各項能力指標,並幫助家長有效制定合理的干預計畫,確保特需學生的入校基本能力。
培訓過程中,老師與家長們認真聽講並記錄,同時在答疑環節與三位老師積極交流,共同解決日常干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星童融合有幸邀請到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和融合教育專家張如鳳老師進行分享,幫助特需學生家長減少焦慮,同時積極賦能,爲家長提供合理化建議。
劉夢緣來自臺灣台中市,祖籍四川,母親是臺灣第19屆“大愛獎”陳嵐。4歲時不幸被診斷患有孤獨症,6歲時才開口叫媽媽,情緒非常不穩定,曾是個火爆的“緣小妞”。無意間,她在憑藉音感記憶、無師自通竟然彈出聽過的曲子。於是在母親的堅持和引導下,患有重度孤獨症的女兒不斷成長,終發生質的蛻變,成長爲我們熟知的“鋼琴公主”。如今的劉夢緣更是多家企業及機構代言人,並跟隨母親多次站在哈佛自閉症國際論壇上演講,母女倆常年奔走兩岸,已經做過上千次公開演講。
張如鳳老師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爲家長介紹適合孩子有效的干預方法,並且告訴家長們不要輕言放棄,要對孩子們有信心,只有不斷的努力進步才能幫助孩子達到最好的干預效果。霍老師爲劉夢緣和張如鳳老師頒發聘書,特別聘請她們爲星童融合教育顧問,同時感謝她們爲兩岸融合教育交流與發展做出的貢獻。
星童融合教育理事長霍老師表示,十年前就與夢緣結緣天津,看到夢緣與十年相比不僅在臺上的演講表達和臺下與人的交流中展露出的樂觀自信的個性,了解自身的優勢,將其轉化為正向的能量與技能提升,不僅在演講、唱歌、彈鋼琴持續發展,更發掘自身對美術的興趣,正在潛心進行油畫的創造,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更體現在她能夠獨立的到各地進行融合教育的交流,對於孤獨症家庭而言起到了非常大的激勵和信心,更加促進了津台對於融合教育的交流與發展。
此次培訓不僅傳遞了融合教育的政策、技能與實操經驗,更是星童融合“專業賦能,協同支持”理念的深度實踐。我們深知,融合教育的核心在於構建接納的環境與專業的支持系統。影子教師,正是連接特需學生與普校生活的關鍵橋梁。星童融合將持續深耕,凝聚專業力量,賦能更多師資與家庭,讓每一個特需學生,都能在愛與專業的守護下,自信融入,綻放光彩!
香港人余振芳組織深圳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全力協助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
「記者如風/深圳報導」
2025年8月3日,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在深圳南山區向南社區服務中心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心海康復中心主辦,旨在促進兩岸三地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和教育引導工作,為兒童康復路提供多元化路徑。活動當天,來自兩岸三地的孤獨症兒童、家長、康復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200余人齊聚一堂。
“以愛聚力 共向未來——2023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助殘者’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副組長余振芳,組織深圳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全力協助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會場人員的佈置、協調和秩序維護。
現場一位精神奕奕的75歲香港人余振芳,從事助殘事業20多年,作爲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余振芳在兒時,便常常聽家裏的長輩聊起內地的生活見聞,這也讓她對深圳這座城市有着模糊的認知。80年代初期,因爲哥哥來深圳蛇口創業,讓她有機會踏足內地這片令她充滿好奇且心生嚮往的熱土。
2004年,餘振芳在香港退休以後,決定要來深圳生活。這一決定也讓她與家人產生分歧,遠在加拿大的2個兒子希望把她接過去生活,頤養天年。
余振芳斷然拒絕了,“我是中國人,我想在退休以後爲別人做一些事情,爲祖國做一些貢獻。”
自此,她在深圳開啓了自己的助殘生涯。
“我不願意離開深圳,深圳是我家。我在深圳能做公益事業,盡我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別人得到了幫助,得到了快樂,我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樂,這就夠了。”
時至今日,75歲高齡的余振芳已經服務深圳自閉症康復中心長達20多年,先後獲得深圳市百名優秀志願者、深圳市五星級志願者、“以愛聚力 共向未來——2023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助殘者’等表彰。
余振芳表示:我非常鼓勵星星孩子的家長能夠帶孩子走出來看看世界,多接觸人群,她也常常會找時間陪自閉症孩子聊天,講故事,組織各種活動,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最有成就的就是走在路上,這些她帶過的孩子遠遠地就認出我來,大聲的喊我奶奶!”
此次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余振芳帶領南山義工聯助殘組為兩岸三地的自閉症孩子獻上手語舞蹈《感恩的心》為自閉症家庭送上祝福和鼓勵!
台灣參訪團走進天津薊州小穿鄉|感受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2025年6月27日下午,來自台灣的參訪團一行走進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實地感受當地鄉村振興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此次活動以“文旅融合·同心同行”為主題,通過參訪全景式鄉野公園、體驗特色民宿及生態農業項目,深化了兩岸同胞的情感聯結,也為津台交流注入新活力。
薊州區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書記向台灣同胞介紹道:全景式鄉野公園:鄉村振興的“薊州樣板”小穿芳峪村通過“集體+公司+農戶”模式,打造了佔地600畝的鄉野公園,融合民俗民宿、現代園林、鄉村景區和節慶活動四大板塊,形成復合型文旅產業鏈。參訪團先後參觀了徽派四合院民宿、邵窩文化體驗區及雲杉餐廳,對當地將傳統建築與現代服務結合的創新理念表示贊嘆。村內數十棟棟精品民宿統一管理、分散經營的模式,既保留了鄉土特色,又實現了規模化發展,成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的典範。
生態修復與文化傳承:綠水青山間的兩岸共鳴在薊州區春山裡生態修復示範點,參訪團見證了廢棄礦坑蛻變為智慧社區的奇跡。通過生態修復、藝術賦能與產業導入,春山裡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進一步激發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此次參訪活動不僅讓台灣同胞領略了薊州區的自然之美與人文底蘊,更彰顯了兩岸同胞攜手共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決心。期待津台交流合作在這片土地上結出更多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