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琪接掌理事長 台灣新住民協會展新局
【記者 蜀女 台中報導】
台灣新住民兩岸新思路經貿文化協會近日順利完成第三屆理監事改選。在眾多優秀人選中,徐雅琪以高票當選新任理事長,充分展現會員對她領導能力的肯定與期待。
徐雅琪理事長曾服役職業軍旅十年,個性正直、堅毅,外表剛強卻內心溫暖,長期投入公益領域,關懷自閉症兒童、推動反毒教育、支持新住民家庭、關懷高齡社區居民,並擔任圖書館故事媽媽等角色,展現無私奉獻的精神。
她表示,能加入協會並承擔理事長一職,來自與創會長陳習珍女士的深厚緣分。陳女士以其溫柔堅定的愛心,成為許多新住民與弱勢族群的依靠,也深深啟發了她繼續傳遞這股溫暖與力量。
「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我仍有許多地方需要學習,未來將以謙卑之心與團隊攜手,讓協會更加茁壯,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徐雅琪表示。
本次當選理監事名單如下:理事長:徐雅琪、副理事長:吳碧雪、常務理事:吳慧娟、理事:陳令婕、王敬儀、廖志達、陳睿凱、高子羚、唐瑞、陳錫平、高琴、劉夢緣、陳柏颖、張又芳、常務監事:周萍、監事:賈正芳、劉俊芳、呂廷惠、莊千慧等。
新一屆團隊將持續深化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推動新住民的融合與成長,並以愛與行動,開創更溫暖、充滿希望的新局。
台灣女神生日 縣長許淑華感謝媽祖庇佑眾生
【記者 劉夢緣 南投報導】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生日,各地媽祖廟張燈結彩、演戲,慶祝媽祖生。南投縣長許淑華昨(20日)到名間朝聖宮、竹山連興宮、南投市新興宮參拜,祈求國泰民安。
許縣長表示,天上聖母媽祖是台灣女神,受到大家敬愛,信眾虔誠禮拜,媽祖聖誕日,各地媽祖廟非常熱鬧,感謝媽祖扶持,庇佑平安。許縣長上午偕同立委游顥、縣議員林儒暘、張秀枝等人,先到名間朝聖宮參拜,受到香客歡迎。
朝聖宮內供奉開基軟身媽祖,是名間重要信仰中心。許縣長表示,媽祖信眾多,生日這一天,朝聖宮舉辦祝壽福宴慶典等活動,答謝媽祖,縣府也感謝朝聖宮推動宗教文化的用心。朝聖宮主委沈順水則表示,許縣長重視環保,感謝縣府投入經費,興建朝聖宮環保爐。
隨後,許縣長前往竹山連興宮媽祖廟祝禱,立委游顥、縣議員蔡孟娥也到場參拜。連興宮是南投縣歷史最久的媽祖廟,為慶祝媽祖生日,連興宮前搭棚演布袋戲,廟內有國樂演奏,一連五天舉辦法會等活動。許縣長感謝連興宮的努力,各項宗教科儀及活動,都十分莊嚴,相信在媽祖庇佑下,竹山及南投縣民都可以平安、順利,鄉親賺大錢。
此外,中和國小學生許韶玲參加全縣英語文競賽獲獎,許縣長特別在獎狀上簽名,並書寫「品學兼優」,用以鼓勵學生,成為參拜媽祖活動插曲。
許縣長及立委游顥等人,中午左右也到南投市新興宮參拜媽祖,新興宮媽祖是彰化南瑤宮分靈,香火鼎盛;配合媽祖生日,許縣長贈匾「慈澤新興」,祈求國泰民安;包括南投市長張嘉哲、縣議員張婉慈、林儒暘也到場感謝媽祖護佑眾生,大家平安。
中油公司液化天然氣工程處 辦理「採購履約中的圖利風險及相關案例分析」專題講習
【記者 劉婷 台中報導】
為強化同仁的廉潔意識與法令遵循觀念,台灣中油公司液化天然氣工程處(以下簡稱液工處)於114年4月18日舉辦廉政專題講習,由副處長李瑞堂親自主持,特別邀請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陳君瑜擔任講座,講授「採購履約中的圖利風險及相關案例分析」。課程透過實務案例剖析與偵辦經驗分享,協助同仁深化法紀觀念,進一步培養機關廉潔與效率並重的良好文化。
李瑞堂副處長表示,液工處肩負國內天然氣接收站等重大能源工程興建任務,其工程品質與執行效能不僅攸關國家整體能源政策的推動,也深切影響全民的日常生活。他強調,同仁在面對重大工程履約管理時,應以正確的法令認知為基礎,結合專業技能,確保政府交付的重大能源建設任務順利推展,並同步營造公司樹立「廉安」企業形象。
本次講習特聘陳君瑜檢察官,以其豐富實務經驗,針對圖利罪構成要件、公務員採購履約過程中高風險缺失態樣、廠商常見違法行為類型以及貪污治罪條例與刑法中偽造文書相關罪名等議題進行深入解析,提醒同仁依法行政、謹慎履職。
另為呼應「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本處主辦政風於課程開始前播放法務部與知名插畫品牌「柴語錄」合作製作的反詐騙宣導影片,並由陳檢察官依據法務部本(114)年度反詐騙宣導計畫進行反詐騙宣導,以提高同仁「防詐免疫力」,建構同仁「識詐防護網」,講習過程中,陳檢察官穿插有獎徵答與互動問答環節,課程氛圍熱絡、生動有趣,獲得與會同仁一致好評。
閩台攜手點亮星光 自閉症公益音樂晚會溫暖舉行 幫助特殊群體走向未來
【記者 蜀女 福建報導】
2025年4月13日,由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家園扶貧助殘服務服務中心及多個兩岸公益與康復機構共同主辦的「廈台自閉症交流會暨關愛特殊群體公益慈善音樂晚會」在廈門溫暖舉行。本次活動匯聚了來自台灣、山東、天津、廣東、江西等地的專家、家長與志願者,透過藝術與交流為自閉症群體搭建愛與理解的橋樑。
由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家園扶貧助殘公益服務中心主辦,平潭兩岸圓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由社團法人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台灣新住民兩岸新潭經貿文化協會、閩台數藥醫學研究院、院門門市四院心理諮詢中心、平潭經貿文化協會、閩台數藥研究院、法門門市大院花神院神教中心、平暉綜合神草中心,鼓藝運動協會台南市體育總會-龍獅藝陣委員會、台灣夢起飛樂團、國際獅子會300C-1區台灣台中市德馨獅子會、國際獅子會300C-3區台灣台中市快樂獅子會、嬅藝歌唱演藝經紀有限公司、廈門遨遊記縣旅行社、江西玉山文化有限公司聯合中心旅遊有限公司聯合中心旅遊有限公司。廈門衛視、海峽導報、台灣國際新聞視角報社、台灣萬順傳媒報社、台灣前傳媒報社、台灣八方新聞、台灣e郵報等媒體支持。
活動中,來自台灣的公益人士、兩岸著名親子專家、兩岸孤獨症特教領域專家、台灣十大傑出媽媽得主陳習珍,老師發表感人致詞,強調自閉症不只是兒童階段的挑戰,更是終身性的康復需求,需要社會在篩查、教育和就業等方面形成系統支持。她呼籲社會各界從理解、給予機會、積極參與三方面出發,共同為自閉症孩子創造「幼有所學、青有所為、老有所依」的完整照顧體系。
活動現場同步啟動「閩台關愛孤獨症兒童家庭指導中心」籌備儀式,將結合兩岸資源,推動專業培訓、融合教育與家庭支持,為自閉症家庭提供更全面服務。此外,特別舉辦了電影《慢半拍的鋼琴公主》的啟動儀式,該片取材自陳習珍與其女兒被譽為「台灣鋼琴公主」的劉夢緣——的真實故事。
劉夢緣原為重度自閉症兒童,曾被醫生判定終生無法開口說話,母親陳習珍在患癌期間仍不放棄,通過藝術與自然療育,陪伴女兒逆轉人生,不僅打破預言,更創辦「慢飛天使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幫助千餘個特殊家庭重燃希望。該電影的拍攝將向社會呈現一段歷經20年奮鬥的母女傳奇,也將進一步提升大眾對自閉症群體的關注與理解。
晚會上,來自兩岸的「星星的孩子」同台演出,以音樂、畫作與舞蹈,展現特殊孩子的潛能與純粹感動。觀眾報以熱烈掌聲,場面溫馨動人。陳習珍老師表示:「我們堅信,以慈善為紐帶,以專業為支撐,閩台的合作將助力更多‘星星的孩子’跨越障礙,在包容社會的星空下閃耀光芒。」
本次活動不僅是公益的具體行動,也像徵著兩岸攜手在特殊教育與融合社會上的另一個里程碑。
VVS終於等到「PEAK TIME」冠軍男團「打工豆」VANNER宣布5/10開唱
【記者 范至延 台北報導】
這一韓流男團就是這麼的獨創!當別人追隨的偶像稱呼為「愛豆(IDOL)」時,而VVS(官粉名)所追隨的偶像VANNER,則是被命名為「打工豆」,五位成員泰煥、GON、慧成、Ahxian(成國)與泳光,以超強實力,拿下韓國人氣音樂賽制「PEAK TIME」節目總冠軍,自去年7/15首次來台北參與「PEAK TIME CONCERT IN TAIPEI(VANNER x SEVENUS x M.O.N.T)」演出後,VANNER終於正式宣佈將於5/10(五)將於新莊「Zepp New Taipei」舉辦「2024 VANNER 1ST CONCERT 'THE FLAG : A TO V'...
扎根學生數位學習 屏東攜手學校推動數位教學
【記者 劉子綾 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教育處27日邀請縣內七所重點學校,舉辦「屏等城鄉受教權,深耕數位e教育」記者會,展現深耕數位學習教育創新成果。潮和國小及忠孝國小以智慧教學系統結合跨學科領域,呈現嶄新快捷的數位教育,讓上課變得像闖關任務一樣歡樂;長興國小、和平國小、明正國中、里港國小及玉田國小等5校,展現5G新科技教育風貌,運用平板、AI、AR和VR等載具,將太陽宇宙、深海叢林、歷史古蹟、人體內臟在一秒瞬間,帶領學子沉浸數位無垠學海。
教育處表示,屏東為打造健全數位學習網絡,運用縣款將校園網路普及率從55%提升至100%,並採購23,797臺平板、1,057臺平板行動充電車、149臺VR頭盔及8,940萬元軟體,鏈結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資訊教育資源中心、數位學習輔導團、XR數位共學中心、數位教學專家手把手陪伴,攜手1所典範學校、領航20所數位教學重點學校和36所5G新科技智慧學校,將數位學習量能擴展至全縣208所高國中小,讓屏東教育跳脫教室時空與校園人力侷限,以豐富數位資源一鍵開啟無限教育想像。
教育處長楊英雪指出,屏東地域幅員狹長,縣府實踐「網路替代馬路,數位『屏』衡學力」願景,以「軟硬兼施」的數位學習設備資源,打造點、線、面延伸串接的全縣教育網絡與世界接軌,並運用科技輔助教學豐厚學子自信快樂的學習,除讓教師面對特殊需求學生採以適性輔導教學,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模式,讓全縣的學生有同樣機會享有豐富的教育資源。
教育處表示,屏東縣數位學習推動至今,教師數位增能培力已達96%,師資研習已辦理422場,共11,252位教師參加,以數位科技之力,將紙本知識立體跨時空,串聯影音深化五感教育,透過多元化的數位學習工具,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協助不同特質孩子的學習需求,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素養。
其中,本縣和平國小和明正國中獲得教育部「5G新科技示範學校肯定獎」,展現本縣數位學習結合跨學科領域之教學成果。縣內七所重點學校成果如下:
1. 長興國小展示屏東縣XR數位共學中心之教學成果,以主播端講師透過5G網路直播帶領玉田國小、和平國小、潮和國小、明正國中、南州國中5所收播端學校進行基礎天文、匪腸所思、病毒概論、人體免疫系統、海洋房客、十三行文化等5G新科技課程。
2. 潮和國小以學生實作平板觸控編輯與影音拍攝錄製等課程任務,結合loilonote教學軟體快速傳輸作業內容,讓教師可於有限的課堂時間立即整合全班學習成果進行分享及討論,以科技效能提升教學目標與合作共學之成效。
3. 忠孝國小以電子白板展示HiTeach智慧教學系統,以學生平板與教師白板之傳輸互動進行課程教學,並讓學習任務可以全班同步測驗及推送答案,立即瀏覽每位學生作答結果進行學習診斷和補救教學,實踐個別化教學因材施教的適性教育。
4. 玉田國小以AR擴增實境帶領學生的學習視角從教室延伸至海洋,觀察寄居蟹生態環境,了解寄居蟹無殼生長之生態危機,再以平板軟體、實體模型和列印筆,讓學生可以整合平板立體影像構造和3D列印為寄居蟹設計新家,以科技結合實作之力,為環境盡其心力。
5. 里港國小為屏東唯一的AIPARK研究基地學校,以AI學習夥伴帶動課程反問思考,進行教學與評量,並利用5G虛擬實境教學突破教室限制,讓孩子可以在閱讀課時扮演石虎體會動物求生覓食之困境,陶冶同理心來深化環境教育。
6. 和平國小為THSD和5G新科技之學校,全校實施將家庭平板帶來學校學習之方式,達到全校「生生有平板」之教學基礎設施效能,並透過學校教師自行設計擴增實境課程,帶孩子可以在教室利用平板和大屏,便能進行學校社區之踏查與探究,加深對居住環境的認識與關懷。
7. 明正國中利用校內科技中心之效能,深化5G新科技之教學,利用生活科技的圖學、健康體育的災害防治、生物課的細胞結構人體系統、理化課的實驗課程,結合VR頭盔教學,帶領學子以沉浸式體驗方式,認識生活視角難以細緻觀察的知識情境,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並深化國中各領域的內化吸收。
媽祖的傳奇故事 立德、行善、大愛
【記者 范至延 綜合報導】
媽祖,原名林默,生於西元960年三月廿三,出生於福建莆田。西元987年九月初九,因救助漁民而不幸遇難,年僅28歲。後世的人們敬仰她「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尊稱她為「媽祖」。
為追本溯源,宜蘭蘇澳存仁定安宮帶著媽祖神尊,親赴湄洲、泉州等地,會香參拜。此次參訪不僅增進了海外媽祖文化交流,更推動了媽祖精神在國際上的地位。
媽祖文化是人類重要的精神財富,也作為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的故事和思想中心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包容並融合不同文化和民族,傳遞良善循環,有助於世界相互理解和尊重。在全球化的今天,媽祖文化的存在和交流更顯得尤為重要。深入瞭解媽祖文化的內涵,以及如何將媽祖文化中獨特的智慧與力量介紹給世界,透過這次交流有了新的火花。
參拜的廟宇依序為莆田賢良港、湄洲祖廟、蟳埔順濟宮、泉州天后宮。因深受媽祖庇護所感動,山東心安商務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山東神洲通文化創意公司、山東福如東海文化有限公司、山東泰安桃木工藝品加工廠、玉出東方珠寶有限公司、青島棧橋酒業有限公司、青島好德致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青島音火璀璨藝術培育中心更是全程自發性陪同參拜,不辭辛苦,穿越南北,帶著媽祖神尊分靈,虔誠共赴盛會。
未來,期待透過媽祖信仰,反思生存意義,讓無懼、無畏、無私的大愛精神傳承至世界每個角落。心之所向,身之所往,都有光的存在。
至泉州天后宮虔誠參拜,致贈伴手禮
竹山鎮鯉南路汽車修配場火警搶救
【記者 林影 南投報導】
南投縣政府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科於113年3月26日20時54分接獲民眾報案指稱位於竹山鎮鯉南路上發生工廠火警,現場為汽車修配廠,結構為鐵皮屋,已有火煙竄出。
竹山消防分隊接獲派遣後立即由出動各式消防車輛前往搶救,並群呼義消前往支援。同時由指揮科加派鹿谷、名間、集集、水里、南投分隊前往支援搶救。消防人員於21時02分到達現場,發現該鐵皮屋有猛烈的火煙竄出並伴隨有爆炸聲響,現場指揮官不敢大意立即指揮消防人員佈水線周界防護並搬離氧氣鋼瓶。火勢21時34分完全撲滅。
此次火災幸無人員傷亡,燃燒面積約200平方公尺,初步估計損失約80萬元起火原因則由火災鑑定人員鑑定中。
台中幸福施政再加碼 盧市長表揚7名績優教師帶職進修
【記者 潘紅岩 台中報導】
台中市全國首創獎勵績優教師全時進修研究實施計畫,自市長盧秀燕上任後,於109學年度起領先全國,辦理高中以下學校教師帶職帶薪全時進修計畫,每年評選中小學績優教師,可至國內外進行一學期自主進修研究,今年再增加一個名額,評選出7名優秀教師帶職帶薪全時進修,由盧市長26日在市政會議表揚,期待能讓傑出的教師再加強進修,並把研究成果帶回台中教育界。
盧市長指出,在她上任的第2年首開全國創舉,首創獎勵績優市立中小學國內外全時進修的研究實施計畫,台中市大約有近3萬教職同仁,每年進行評選,今年由7位女教師獲得,孩子們在學習,老師也要研究、也要學習。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台中市自109學年度全國首創獎勵市立中小學績優教師全時進修研究,至今已辦理四屆,每屆6名,今年加碼為7名,獲獎教師將進修後所學回饋第一線教學現場,不僅提升教育品質,更能進一步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讓更多莘莘學子受惠。
教育局指出,今年獲選的7名優秀教師在教學現場表現優異,獲得校內同仁、學生及家長一致的肯定與推薦,大雅國中教師周恬宇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並創造小花圖文作文教學法,讓孩子更有脈絡的學習、大雅國中教師高仕凡的九宮流教學明確,分享學校遍佈全國,且自行研發的教具也透過募款製作分送各縣市,在教學專業分享部分已有相當成效,希望透過這次國內進修產生擴散效果,激發其他教學領域更多素養學習體驗。
北區省三國小教師孫家羚引進阿德勒心理學取向輔導家長團體,具有成效、潭子區頭家國小教師孫潤庭自編音樂雙語教材結合資訊載具,並設計素養導向活動、潭子區潭陽國小教師張美智在教學上建構課程系統圖並結合課程架構,達成跨域學習的效果、霧峰區僑榮國小教師鍾麗文發展密室解謎遊戲模組及藝「數」校園~生活藝「數」感課程,讓學生在思考與判讀過程中,培養生活中的「數」感與「美」感,而大里區草湖國小教師蔡雅婷自編教材配合不同學生學習需求、能力與興趣,提供學生有效學習機會,預計前往澳洲進行國際學校參訪研究外語的教育發展過程,期望透過這次研究進修計畫推展台中市國際教育,讓孩子的視野更富有世界觀。
「櫟正種好」新竹分署攜手在地機關學校種植槲櫟助「櫟」環境教育
【記者 王克瑞 苗栗報導】
在臺灣僅分布於新竹和苗栗低海拔丘陵,還被《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評定為國家極危等級(Nationally Critically Endangered, NCR)物種的槲櫟,近年復育有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為能更有效的進行槲櫟的保種與保育,優先以新竹地區為核心逐步向外擴展保育連結,今(26)日結合林業試驗所、將軍村營運團隊在新竹市將軍村辦理「『櫟正種好』復育臺灣原生珍稀植物槲櫟認養活動」,與新竹市政府、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以及新竹縣市在地9所中、小學舉行槲櫟認養儀式,並共同種下3棵槲櫟,以行動守護臺灣原生植物多樣性。
新竹分署說明,槲櫟(學名:Quercus aliena Blume),又稱大槲樹,分布於泰國、中國南部、日本等亞洲地區,分布於平地至海拔800公尺,在臺灣第一份採集紀錄為1924年島田彌市於新竹紅毛(現新豐)所採集,並鑑定為孛孛櫟。而後近70年裡,無人發現野外族群與標本紀錄,直到2002年楊國禎博士於新竹新豐鄉坑子口靶場管制區再度發現,並經由各國標本比對,依其葉部形態重新鑑定為槲櫟。但該族群數量自2002年發現後,族群植株更新不佳,族群結構呈現老化現象,目前族群總數已少於100株。雖有研究團隊於2019年在苗栗再發現槲櫟新分布地,但其生長範圍仍然狹隘,此族群總數亦少於100株。
新竹分署與新竹縣政府自106年起即協力合作共同推動槲櫟保育工作,持續進行原生育地調查與監測作業、除草及疏開樹冠等棲地管理與改善工作;透過採種進行實生苗培育,擴大族群數量作為移地保育的材料,逐步在新竹縣轄內進行域外栽植,包括新竹縣政府造林地、縣府前廣場花圃、婦幼公園、山崎國小、鳳岡國小、瑞峰國小與退輔會彰化農場新竹場部等處;新竹分署也在新竹關西、桃園楊梅造林地進行異地復育栽植1.08公頃,並持續進行撫育維護管理及監測作業。
而坐落在苗栗私有農牧用地的槲櫟生育地,因緊鄰垃圾場及公墓周邊,受人為干擾及潛在開發威脅,108年發現新族群後,新竹分署即開始展開一連串採種育苗工作,苗木除了在國有林造林地復育栽植外,也串聯當地NGO團體如觀樹基金會、山貓森林應用於苗栗淺山森林營造。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09年委託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發布臺灣原生森林中具有園藝及景觀應用潛力的植物名錄,槲櫟又因日治時期只有新竹才有,極具地方特色,更被篩選出適合作為新竹市景觀行道樹樹種。新竹分署今日舉辦「櫟正種好」槲櫟認養活動,在新竹市政府媒合號召下,府內產業發展處、環境保護局、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以及新竹縣市在地9所中、小學學校共同響應,活動由新竹分署分署長夏榮生頒贈感謝牌與槲櫟苗木給新竹市政府產業發展處、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象徵守護臺灣原生植物多樣性的決心「櫟」久彌堅,齊為保育推廣、環境教育共盡心力;同時由新竹市政府張治祥秘書長代表傳承與推廣,頒贈槲櫟苗木予所有參與學校單位,鼓勵積極打造生態永續校園、營造豐富而多樣化的生物多樣性環境;本次活動也邀集林業試驗所共同參與,透過研究員現場解說介紹,揭開槲櫟神秘面紗,並拆解植樹護樹步驟,讓認養單位對槲櫟復育與照養工作更為了解,期望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新竹分署串聯近年槲櫟復育工作,從物種保育、棲地維護與環境永續教育推廣等面向,積極尋求合作夥伴守護臺灣原生植物多樣性,將槲櫟域外保種、異地復育延伸至國有林區之外,並透過機關聯盟、公公與公私協力推展至其他政府機關、學校等單位,期許原生植物更為適地適木應用,助力環境教育永續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