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送暖》傳遞愛與希望-若昶家庭關懷協會攜手優質文教國際同濟會

[記者 張如鳳 綜合報導]

臺中市若昶家庭關懷協會114年的第三埸《寒冬送暖》活動將於1月8日在仁和里張永漢里長辦事處舉辦《寒冬送暖》活動。本次活動由臺中市優質文教國際同濟會協辦,旨在將溫暖的棉被、愛心物資、40份關懷金送到弱勢家庭與獨居老人的手中,其中在張里長的陪同下還送愛心有幾位行動不變的弱勢長者的家中,用愛心化解冬季的寒冷,用行動傳遞希望的力量。

《寒冬送暖》活動是一場愛心的接力,將社會各界的關懷化作實際行動,送到需要幫助的人身邊。今年的活動特別聚焦在弱勢族群,包括獨居老人和困難家庭,希望在最寒冷的季節裡,為他們送上一份溫暖的關懷。

若昶家庭關懷協會理事長陳若妍表示:「每一份愛心,都是社會溫度的一部分。我們希望透過這項活動,不僅傳遞物質上的支持,更讓受助者感受到,他們並不孤單,因為有整個社會在背後默默支持著他們。」

協辦單位臺中市優質文教國際同濟會也全力參與這場愛心行動。陳志雄會長指出:「我們相信愛是可以被傳遞的。當每一個人都願意伸出援手,幫助身邊的人,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活動現場將安排物資分發,包括暖心棉被與其他生活必需品還有40份關懷金,並透過志工的陪伴與關懷,讓每一位受助者感受到滿滿的溫情。仁和里的張永漢里長也對活動表示感謝:「這樣的公益行動,不僅幫助了有需要的人,也讓我們看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愛的延續:用行動感動更多人
此次《寒冬送暖》活動,是愛心的起點,更是希望的延續。參與的每一位志工與贊助者,都是這份溫暖的創造者。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的精神,用最樸實的方式告訴世界:愛,無需華麗的形式,只需要真心的付出。

若昶家庭關懷協會呼籲社會各界一起加入愛的行列。每一份捐助、每一次志願服務,都是對弱勢族群最深切的支持。未來,協會將持續推動更多公益行動,讓愛心不斷延續,讓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都能感受到溫暖的力量,為他們帶來勇氣與希望。
本次活動若昶家庭關懷協會陳若妍理事長帶領著、徐睿昶常務理事、宋穎盈常務理事、吳育茹理事、陳亭㚬理事、林姿妤理事、楊程守、梁延佑與及優質文教國際同濟會陳志雄會長帶領著王俊源區教育長、王玲娟秘書長、吳宗和財務長、姚胥迪前會長、賴美桃一起參與活動。  

spot_img

相關新聞

華山歌聲傳愛 送愛到家每月1250元 守護孤老真情

【記者 劉夢緣 南投報導】  當面臨生活中的孤單或情感上的困境時,音樂與陪伴成為許多老人的支持力量。像是陳阿公透過旋律填補了獨居生活的空白,而李阿嬤則因學唱歌逐漸走出愛犬過世的陰影,重新找回生活的熱情。華山基金會8月21日(四)上午將在草屯鎮公所前,舉辦「華山歌聲傳愛,一(奕、義)同唱響真情」活動,邀請在地歌手陳奕珊與洪義洲老師帶領長輩們合唱。  現場由班長-草屯鎮簡賜勝鎮長帶領,以「起立、敬禮!」的響亮口號揭開序幕,兩位歌手親自指導愛唱歌的爺爺奶奶,輕快旋律與幽默互動中,長輩們紛紛開懷高歌。當大家齊唱〈桃花舞春風〉時,長輩忍不住起身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笑聲與歌聲交織成一片美好的景象。  華山基金會南投區13個鄉鎮設立愛心天使站,免費提供到宅訪視、陪醫拿藥、護甲、物資援助、三節關懷及促進社會參與等服務。服務來自各界善心支持,每位長輩每月1250元認助,送愛到家,守護弱勢無依的老人。愛心專線:049-224-4612,賴先生。

天津大沽桥海河畔夜景

【記者劉夢緣天津報道】 天津的美在夜幕降臨時,漫步在天津大沽橋上,獨特的日月雙拱橋設計在藝術燈光效果成為海河畔璀璨耀眼的明珠,夜晚燈光勾勒出88跟斜拉的橋索,遠程看好似一把豎琴橫跨海河兩岸,與兩岸歐式風格的建築相互呼應。 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橋樑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其構思為“日月生輝”。於2003年7月6日正式開建,一年多建成,成為海河首批新建座橋樑中最先通車的一座。 夜色漸暗,旅客們紛紛漫步在橋樑兩側設有延伸至海河中的半圓形觀景平台,環繞360°欣賞海河風光,橋下穿梭的遊輪,感受著天津獨特的夜景。

天津第十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參訪成功在津創業台灣青年

【記者劉夢緣 天津報道】 2005年8月13日天津第十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參訪成功在津創業台灣青年 天津陶樂養老院創辦人台灣青年井然 是以家庭式設計、親情化服務為核心的專業養老連鎖機構,其創始人井然是到天津創業的85後台灣青年,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社會科系畢業,精通多國語言,受家族養老事業的薰陶,2009年畢業後回到祖國投身國內養老事業,多年來一直積極爲中國老齡化社會分憂,成爲兩岸融合發展的踐行者,熱愛創造與開拓性工作,管理理念人性化,致力爲養老行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管理人才。2014年在天津創辦陶樂家至今10年間打造全國連鎖機構覆蓋津京冀板塊、西南地區開設多家分院 ,立志做一套適合中國人養老的模式,將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分享到全國各級城市,普及到更多普通家庭,讓更多普通家庭都能享受得起高品質的照護,從養老到享老。 井然談到中國逐步老齡化的嚴峻問題,他的事業版圖繞開了一線城市而是以二三線城市為主要服務對象,在各地創辦養老機構並不採取一體化的連鎖經營模式,而是會根據個工程師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用熟悉的環境,貼近生活人性化的多業態模式,提供給各地老人養老服務的需求,尤其是他在四川富順縣沿河村張家灣,通過改造廢棄小學,成功解決了當地失智老人養老問題。其中提到了他在創業期間,品牌可以發展到中國各個城鎮鄉村,離不開各地政府的強力支持。 井然表示現在的台灣青年想要在大陸發展創業,沒有過去老一輩的時代紅利,只要敢拼就能贏。現在的創業成本很高,各行各業都卷的厲害,但也有這個時代的機遇。中國從一產、二產,到現在大力推動三產的發展,也是臺灣服務業的優勢。天津現在有許多台青,正在將台灣的手搖茶、手衝咖啡、小吃、早餐等餐飲快速複製。要降低試錯成本,也建議抱團取暖,不能單打獨鬥,多業態協同發展,能更好應對當下的營商環境。有效的把大陸的廣度、速度和高度,跟臺灣的深度和溫度,做好結合。相信台灣青年在大陸一定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侯岬台灣手作料理創始人台灣青年Tony 曾是法式主廚的Tony,二十幾年廚藝生涯,從小眷村長大,三代人的遷徙,從寧波渡海的梅乾菜壇,到台北眷村飄香的三杯雞,終在天津創業安家,2022年開始經營侯岬手作料理台式餐廳,店內擺設裝潢處處展露出細緻,對台灣的思念情懷。老闆肩上站著可愛的鸚鵡,完全是鐵漢柔情的代表,有著剛毅的外在與溫柔的內在並存。菜品更是獨具特色,台灣米酒碰撞津門醬油,讓北方食客品嘗九層塔的辛香,侯岬(台語‘好吃’),兩者完美結合,兩岸共通的味覺臍帶,在舌尖上重逢了!Tony在聊天中表示,從小店做起,慢慢擴大,現在已有分店,感謝當地政府的對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的大力支持,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在大陸就學後直接就業的,都發展的不錯,有幾個學醫的朋友,現在也成為主治醫生了。 台灣青年的成功創業經歷離不開自身優勢與大陸資源的結合,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就如天津陶樂養老院創辦人井然所說的有效的把大陸的廣度、速度和高度,跟臺灣的深度和溫度,做好結合。相信台灣青年在大陸一定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