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海峽兩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鹽亭開幕

「記者張如鳳/四川鹽亭報導」


4月18日上午,第八届海峽兩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動開幕式在四川省鹽亭縣舉行。 第十二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宣佈開幕。 第十二届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胡振民,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仇開明,中國僑聯顧問、中國僑聯原副主席康曉萍,第十二届全國政協委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顧伯平等出席。 四川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劉曉晨,中共綿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李雲,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分別致辭。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李玉賦及僑胞代表視頻致辭。 中共綿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南希主持開幕式。 兩岸專家學者、文化藝術界、工商業界代表及青年學子等300餘人齊聚嫘祖故里,共襄盛舉,以傳統禮儀共同緬懷華夏之母嫘祖,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話海峽兩岸同胞骨肉親情。
劉曉晨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 兩岸同胞在嫘祖故里尋根問祖,慎終追遠,共同傳承中華文明,共促同胞心靈契合,意義深遠。 她表示,當前,四川正面臨多重戰畧機遇疊加,我們願與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共謀川臺合作發展。 兩岸同胞要心懷民族未來,勇擔時代責任,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共創兩岸美好未來。
李雲在致辭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和綿陽人民,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 他說,作為嫘祖故里所在地,綿陽是一座科技之城、產業之城、開放之城、人才之城、生態之城,當前正以朝氣蓬勃發展之勢,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闊步前行。 誠邀大家多到綿陽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綿陽人文魅力、見證綿陽發展勢頭; 期盼大家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以文化交流促進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兩岸交流合作的成功典範。
劉兆玄說,鹽亭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不僅在經濟上扮演著絲綢生產的關鍵角色,也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鑒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嫘祖文化既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智慧,也是我們與世界分享的珍貴文化遺產。 他表示,今天在鹽亭向嫘祖致敬,圓了一個炎黃子孫慎終追遠的心願。 期待通過兩岸共同努力,讓中華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
五千年的記憶認同,華夏兒女同根同源,民族大義生生不息; 五千年的共同傳承,炎黃子孫同文同種,絲綢之路綿綿不斷; 五千年的集體弘揚,兩岸同胞同心同行,嫘祖精神代代相傳……今天,我們以兩岸青年的名義,擔負使命並肩出發; 今天,我們以兩岸青年的名義,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今天,我們以兩岸青年的名義,砥礪奮進共圓中國夢……”在開幕式上兩岸青年代表致獻詞成為一大亮點,兩岸青年代表集體致獻詞,向祖國致以青春的禮贊,抒發“共圓中國夢”“復興有我”的錚錚誓言。
“您是火焰,劃破長夜黑暗,母愛的光芒照耀滄海桑田……”伴隨著深情優美的旋律,臺灣歌手熊天平與大陸女歌手楊洋連袂獻唱歌曲——《中華母親》,祈福中華,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本届活動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四川省文旅廳、民革四川省委、民建四川省委、四川省僑聯、綿陽市人民政府、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主辦,綿陽市台辦、市文廣旅局、民革綿陽市委、民建綿陽市委、綿陽市僑聯、鹽亭縣人民政府承辦,是兩岸同胞及海內外中華兒女文化交流、情感交融的一次盛會。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兩岸一家親青年心連心”兩岸青年嫘祖文化研學活動、2024海峽兩岸嫘祖蠶桑絲綢文化交流會、第二届海峽兩岸(鹽亭)優品嗨購會、海峽兩岸(鹽亭)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等活動。

spot_img

相關新聞

天津大沽桥海河畔夜景

【記者劉夢緣天津報道】 天津的美在夜幕降臨時,漫步在天津大沽橋上,獨特的日月雙拱橋設計在藝術燈光效果成為海河畔璀璨耀眼的明珠,夜晚燈光勾勒出88跟斜拉的橋索,遠程看好似一把豎琴橫跨海河兩岸,與兩岸歐式風格的建築相互呼應。 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橋樑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其構思為“日月生輝”。於2003年7月6日正式開建,一年多建成,成為海河首批新建座橋樑中最先通車的一座。 夜色漸暗,旅客們紛紛漫步在橋樑兩側設有延伸至海河中的半圓形觀景平台,環繞360°欣賞海河風光,橋下穿梭的遊輪,感受著天津獨特的夜景。

天津第十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參訪成功在津創業台灣青年

【記者劉夢緣 天津報道】 2005年8月13日天津第十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參訪成功在津創業台灣青年 天津陶樂養老院創辦人台灣青年井然 是以家庭式設計、親情化服務為核心的專業養老連鎖機構,其創始人井然是到天津創業的85後台灣青年,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社會科系畢業,精通多國語言,受家族養老事業的薰陶,2009年畢業後回到祖國投身國內養老事業,多年來一直積極爲中國老齡化社會分憂,成爲兩岸融合發展的踐行者,熱愛創造與開拓性工作,管理理念人性化,致力爲養老行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管理人才。2014年在天津創辦陶樂家至今10年間打造全國連鎖機構覆蓋津京冀板塊、西南地區開設多家分院 ,立志做一套適合中國人養老的模式,將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分享到全國各級城市,普及到更多普通家庭,讓更多普通家庭都能享受得起高品質的照護,從養老到享老。 井然談到中國逐步老齡化的嚴峻問題,他的事業版圖繞開了一線城市而是以二三線城市為主要服務對象,在各地創辦養老機構並不採取一體化的連鎖經營模式,而是會根據個工程師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用熟悉的環境,貼近生活人性化的多業態模式,提供給各地老人養老服務的需求,尤其是他在四川富順縣沿河村張家灣,通過改造廢棄小學,成功解決了當地失智老人養老問題。其中提到了他在創業期間,品牌可以發展到中國各個城鎮鄉村,離不開各地政府的強力支持。 井然表示現在的台灣青年想要在大陸發展創業,沒有過去老一輩的時代紅利,只要敢拼就能贏。現在的創業成本很高,各行各業都卷的厲害,但也有這個時代的機遇。中國從一產、二產,到現在大力推動三產的發展,也是臺灣服務業的優勢。天津現在有許多台青,正在將台灣的手搖茶、手衝咖啡、小吃、早餐等餐飲快速複製。要降低試錯成本,也建議抱團取暖,不能單打獨鬥,多業態協同發展,能更好應對當下的營商環境。有效的把大陸的廣度、速度和高度,跟臺灣的深度和溫度,做好結合。相信台灣青年在大陸一定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侯岬台灣手作料理創始人台灣青年Tony 曾是法式主廚的Tony,二十幾年廚藝生涯,從小眷村長大,三代人的遷徙,從寧波渡海的梅乾菜壇,到台北眷村飄香的三杯雞,終在天津創業安家,2022年開始經營侯岬手作料理台式餐廳,店內擺設裝潢處處展露出細緻,對台灣的思念情懷。老闆肩上站著可愛的鸚鵡,完全是鐵漢柔情的代表,有著剛毅的外在與溫柔的內在並存。菜品更是獨具特色,台灣米酒碰撞津門醬油,讓北方食客品嘗九層塔的辛香,侯岬(台語‘好吃’),兩者完美結合,兩岸共通的味覺臍帶,在舌尖上重逢了!Tony在聊天中表示,從小店做起,慢慢擴大,現在已有分店,感謝當地政府的對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的大力支持,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在大陸就學後直接就業的,都發展的不錯,有幾個學醫的朋友,現在也成為主治醫生了。 台灣青年的成功創業經歷離不開自身優勢與大陸資源的結合,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就如天津陶樂養老院創辦人井然所說的有效的把大陸的廣度、速度和高度,跟臺灣的深度和溫度,做好結合。相信台灣青年在大陸一定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音樂會現場兩百多人齊唱生日歌為八月星媽星娃慶生

「記者如風/深圳報導」 2025年8月3日,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在深圳南山區向南社區服務中心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心海康復中心主辦,旨在促進海峽兩岸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和教育引導工作,為兒童康復路提供多元化路徑。 活動當天,來自兩岸的孤獨症兒童、家長、康復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200余人齊聚一堂。在交流會上,台灣星媽星娃講師團的成員們,分享了孤獨症康復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家長們也積極交流了在照顧孤獨症兒童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為彼此提供了寶貴的支持和幫助。 隨後,慢飛天使慈善音樂會正式開始。孤獨症兒童們在舞台上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藝,他們用歌聲、舞蹈和樂器演奏,傳遞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他們的表演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也讓大家感受到了他們獨特的魅力和無限的潛力。 慢飛天使慈善音樂會的發起人是陳嵐:陳嵐是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因為患有重度自閉症的女兒,她開始從事針對障礙兒童心靈醫療、咨詢、教學及助人的工作。她是深圳市心海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的創辦人兼培訓講師督導、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創會理事長、二級心理諮詢師 在交流會與音樂會中間,陳習珍訂了巨大的生日蛋糕為八月生日的星媽星娃慶祝生日,當月生日有古箏王子張揚任的姑姑張淑蓉,因為在520特殊的日子裡,一場嚴重的車禍揚任的父親離開他們,現在姑姑代替過世的弟弟,繼續陪伴揚任巡迴表演。以及講師張如鳳,感謝陳習珍老師如親人般的關愛,每月的聚會都會為當月的星媽星娃慶祝生日,為大大小小星媽星娃們十幾年不離不棄。現場兩百多人齊唱生日歌,為星媽星娃慶生。台下眾人也被深深感染紛紛落淚。 現場鋼琴公主劉夢緣身兼數職,從主持人到講師、歌手、以及臨場與自閉症孩子四手合奏,沒有事先彩排依然變換自如,游刃有餘,充分體現了自閉症孩子只要後期給予足夠的支持與舞台,孩子就會有非常令人驚喜的一面展示出來。 來深圳做志願者20多年的香港人余振芳,南山區志願者聯合會助殘組副組長表示,我非常鼓勵星星孩子的家長能夠帶孩子走出來看看世界,多接觸人群,她也常常會找時間陪自閉症孩子聊天,講故事,組織各種活動,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最有成就的就是走在路上,這些她帶過的孩子遠遠地就認出我來,大聲的喊我奶奶!” 此次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慈善音樂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孤獨症兒童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為社會各界瞭解孤獨症兒童、關注孤獨症康復事業提供了機會,進一步推動了孤獨症康復教育事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關注和關愛孤獨症兒童這一特殊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