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團新北市 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團委會聯合探索教育訓練

「記者張如鳳/新北報導」救國團新北市 三峽區 鶯歌區樹林區團委會聯合探索教育訓練.感謝葉貴仁 老師 親臨指導,感謝慈濟三峽志業園區,謝謝資訊隊 萬智 副隊長,協助拍團體照.探索教育,從遊戲中,領悟學習,溝通,整合,傾聽,每次上都有不同收獲.感謝今天所有參加的好朋友,大家都收獲滿滿.,

spot_img

相關新聞

雲科大國際處舉辦印度文化交流活動推動多元文化共融校園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際事務處於2025年11月19日舉辦「印度文化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吸引眾多本地與國際學生熱情參與。活動現場熱鬧繽紛,充分展現雲科大推動多元文化共融校園的成果。 本次活動由國際事務處葉惠菁國際長、校務發展中心俞慧芸主任、國際人工智慧管理研究所張貴忠所長、國際師生組楊孝淳組長及國際交流組黃宥婷組長共同出席。並特別邀請雲科大印度籍桑亞倫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 Dr. Arun Kumar Sangaiah)介紹印度文化特色,帶領印度學生示範曼海蒂彩繪(Mehndi Painting)及藍果麗沙畫體驗(Rangoli Art),讓參與者透過親手創作,深刻感受印度藝術的細膩與獨特美感。 活動中,印度學生帶來的傳統舞蹈、瑜珈展示與歌唱演出成為全場焦點。此外,活動安排印度傳統遊戲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齊聚一堂,在合作與競賽中拉近彼此距離,現場洋溢著歡笑與活力。 國際處亦準備香料風味濃厚的印度特色餐盒,讓參與者在體驗文化的同享受地道料理。活動最後,每位參加者皆獲得一份象徵祈福與光明的印度傳統蠟燭小禮物(Diya),為活動增添文化意義與溫暖祝福。 在活動尾聲,葉惠菁國際長致詞表示:「透過曼海蒂彩繪、藍果麗沙畫與印度美食體驗,我們不僅看見了印度文化的繽紛與深度,更體驗到多元文化交融的美好。這樣的文化活動,正是國際事務處推動『多元共融校園』願景的縮影。文化交流不只是學習他者的語言或藝術,而是打開心門、理解差異、彼此尊重的過程。」 葉國際長同時感謝所有參與活動的師生與籌備團隊,肯定大家的熱情與投入讓此次活動更加豐富而有溫度。未來,國際事務處將持續舉辦更多文化體驗與國際交流活動,讓每一位雲科人都能在校園中感受世界的多樣與精彩,持續建立一個包容與支持的國際社群。

温情跨海峡|陈习珍心理咨询义诊进社区传递暖心支持

台湾萬順傳媒讯(记者 小錕、夏娃/厦门报道)今(18日)上午9时,厦门嘉莲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楼大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海峡隔不开温情,公益聚得起力量”的心理咨询义诊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厦门陈岚心理咨询中心的两岸特教专家陈习珍老师,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心理支持与服务。 活动现场,陈习珍老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聚焦情绪管理、亲子教育、压力应对等常见心理问题,为前来咨询的居民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与针对性建议。她结合两岸特殊教育及心理辅导的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实用的自我调节技巧,助力居民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不少参与群众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更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关怀的温暖。 “公益路上,步履不停”,陈习珍老师在活动中表示,希望以专业力量为社区居民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她强调,海峡无法阻隔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公益服务能够凝聚更多力量,推动社会心理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嘉莲街道相关负责人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心理服务进社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与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街道将继续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进一步营造和谐、健康的社区氛围。 此次心理咨询义诊活动,既为居民提供了面对面的专业心理支持,也彰显了公益服务在促进社区融合与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陈习珍老师与参与团队以专业与爱心并行,用实际行动为厦门的冬日注入了阵阵暖流。 作者:小錕、夏娃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台湾共工新闻社 编辑:熊馨缘 责编:董勇

音樂為翼|逐夢鷺島!首屆“鷺台之聲”歌唱比賽圓滿收官

臺灣前傳媒報社訊(記者 簡進錕、夏娃)昨日(17日)下午,廈門翔鷺大酒店內歌聲飛揚、掌聲不斷,首屆"鷺台之聲"歌唱比賽在此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音樂為橋梁,匯聚了來自廈門及台灣的數十名選手同台競技,其中年僅5歲的台灣選手陳冠錡是本屆比賽年齡最小的參賽者,稚嫩的身影與真摯的演繹成為現場一道溫暖亮麗的風景。比賽現場氣氛熱烈、精彩紛呈,充分展現了兩岸同胞的藝術才華與精神風貌,為推動閩台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動力。 比賽開幕式上,主辦單位代表安倩嬅登台致詞。她表示,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更是連接兩岸同胞情感的紐帶,“鷺台之聲”誕生的初衷,就是希望搭建一個純淨的藝術平台,讓兩岸愛樂者以歌會友、以聲傳情,在旋律中感受文化同源的溫暖,在交流中凝聚民族情感的共鳴,期待這場音樂盛會能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新起點。 主辦單位代表高子羚在致詞中補充道,從籌備到落地,活動得到了兩岸各界的鼎力支持,每一位參與者的熱情都讓這場比賽更具意義。她強調,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音樂藝術的交流沒有距離,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兩岸朋友結下深厚友誼,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承辦單位代表陳習珍也上台發言,她對所有參賽選手、評審團、支持單位及工作人員表示誠摯感謝。她提到,承辦這次比賽是一份榮幸,更是一份責任,團隊始終以“公平公正、精益求精”為原則,全力保障比賽順利進行。她期待未來能繼續牽線搭橋,為兩岸文化交流創造更多優質平台,讓兩岸同胞的心走得更近、情繫得更緊。 比賽現場,選手們用動人的歌聲和飽滿的情感演繹了多首經典與流行曲目,年僅5歲的陳冠錡以童真的嗓音演繹歌曲,一招一式頗有模樣,稚嫩卻不怯場的表現收穫了全場陣陣掌聲。所有選手不僅展現了個人藝術風采,更以音樂促進了彼此間的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本次比賽邀請到安倩嬅、曾亞福、王淑貞、劉庭郡、黃鶯、楊貴美六位業內資深人士擔任評審,高子羚、柴永申擔任計分員,評審團與計分員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為選手們的表現給出專業評價與精確計分,保障了比賽的權威性與公正性。 本屆賽事由廈門圓夢深羚旅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嬅藝歌唱演藝經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廈門陳嵐心理咨詢有限公司承辦,並得到紅陽生活(廈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優浮策劃(廈門)有限公司、墨浪傳媒(廈門)有限公司、廈門茗玥雙擁藝術團、廈門金榜藝術團、(台灣)心靈補給站歌聲送暖協會及(台灣)嬅藝之星演出團體等單位的協辦支持。贊助單位華夏水務(北京)有限公司為活動提供了重要保障,其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與文化事業,積極支持兩岸文化交流與藝術發展,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媒體支持單位包括國際新聞視角報社、臺灣共工新聞社、萬順傳媒報社、前傳媒報社、高新傳媒、八方新聞等,為活動提供了廣泛的宣傳報道。 經過激烈角逐,比賽最終評選出前三名選手:第一名由台灣選手林惠珠獲得,其精湛的唱功與深情演繹贏得了評委與觀眾的一致好評;並列第二名由李元豪和周霞子靖共同獲得,二人均以出色的表現展現了多元的音樂風格與舞台魅力。 領獎台上,林惠珠難掩激動之情,她發表得獎感言時說:“從台灣來到廈門參賽,原本只是想和兩岸的歌友交流學習,從沒想過能拿到冠軍。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我歌唱的肯定,更讓我感受到兩岸同胞一家人的溫暖。比賽中結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我們一起聊音樂、談文化,這種心與心的連接難能可貴。感謝主辦方搭建這麼好的平台,未來我願意做兩岸文化交流的小小使者,用歌聲傳遞友誼與愛。” 並列第二名獲得者李元豪表示:“能和這麼多兩岸優秀選手同台競技,本身就是一種收穫。音樂不分地域,今天在舞台上,我們用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情感演繹歌曲,這種默契讓我深深感動。感謝評委的認可和團隊的支持,這份獎項是鼓勵也是動力,期待下次還能參加這類有意義的交流活動,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另一位並列第二名獲得者周霞子靖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參加‘鷺台之聲’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不僅鍛煉了自己,更收穫了珍貴的友誼。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對音樂的熱愛和對文化的認同是相通的。感謝活動讓我們有機會彼此了解、相互欣賞,希望未來有更多這樣的平台,讓兩岸的年輕人通過藝術交流走得更近。” 年齡最小的台灣選手陳冠錡在接受採訪時,臉上掛著天真的笑容,用稚嫩的語氣說:“我最喜歡唱歌啦!這次和爸爸媽媽從台灣來廈門,能站在這麼大的舞台上唱歌,還認識了好多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我好開心呀!大家的掌聲好好聽,評委老師也夸我唱得棒~ 以後我還要好好練唱歌,明年還來鷺島,和兩岸的朋友一起唱歌、一起玩,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呀!” 本屆"鷺台之聲"歌唱比賽的成功舉辦,為兩岸同胞搭建了展示才華、深化友誼的平台,有效促進了廈門與台灣在文化領域的互動與合作。主辦方表示,未來將繼續拓展此類文化交流活動,持續推動兩岸同胞心貼得更近、情融得更深,共同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間進錕、夏娃 供圖:共工新聞圖片庫、臺灣共工新聞社 編輯:熊馨緣 責編: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