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聚廈門-第十六屆《歌優舞美 憧憬明天》暨《科技助殘 精準助殘》愛心工程啓動儀式

【記者 張如鳳 廈門報導】

12月3日,這個承載着特殊意義的國際殘疾人權益日33週年紀念日期間,廈門市成為了愛心與希望的匯聚地。12月6日,廈門市湖裏區長樂路350號(鷺港萬達)第十六屆《歌優舞美 憧憬明天》暨《科技助殘 精準助殘》愛心工程啓動簽約儀式在此隆重拉開帷幕,一場以愛爲主題、以藝術爲紐帶、以精準助殘爲底蘊的盛會,爲殘疾人事業發展奏響了激昂的華章。

本次活動陣容強大,得到了衆多單位的鼎立支持。廈門市文明辦、廈門市殘疾人聯合會、臺辦等多部門組成的指導單位團隊,爲活動指明瞭方向。廈門市愛心廈門・愛國擁軍志願者共建單位勇挑主辦大梁,中經總網•中經在線殘疾人事業發展中心積極聯合主辦。廈門市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培訓基地、廈門市巨多愛志願者服務中心、廈門市湖裏區紅十字會巨多愛志願服務隊執行單位全力落實。廈門逍遙自在的遊歷玩賞旅行社有限公司、岳陽藍蓮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廈門星星特殊教育發展促進中心、社團法人臺中市亞斯伯納症肯納症協進會等協辦單位、愛心支持單位以及媒體愛心支持單位紛紛響應,如同一股股暖流,共同匯聚成推動活動順利展開的強大動力。

活動現場,來自臺灣各市區的 20 個團體近 400 位臺胞滿懷熱忱,與全國11個省(直轄市)的 40 多家單位嘉賓以及廈門當地30多家愛心單位攜手並肩。其中,中經總網•中經在線殘疾人事業發展中心謝萬山主任帶領團隊,不辭辛勞地從哈爾濱等地長途驅車3000多公里趕來。他們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的身影,生動詮釋了對助殘事業的堅定信念與高度責任感,這份執着令人動容。

活動伊始,在四位主持人蝦米、林宗佑、遊艦、裴傑熱情洋溢的歡迎辭中,活動的主題與深遠意義逐漸展現在人們眼前。

“歌優舞美 憧憬明天”這一活動自2009年由廈門市原副市長、廈門市教育基金會潘世建理事長髮起,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然成爲展示殘疾人精神風貌的重要舞臺。它以豐富多彩的動態藝術表演爲載體,將殘疾人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完美呈現,讓人道主義思想如春風化雨般深入人心,積極倡導有愛、互助、融合、共享美好的理念,在社會各界引領着起一股溫暖而強大的正能量風尚。

張發明書記以歌曲聯唱《東方大國、蘋果香、藍色的蒙古高原》三首極具家國情懷的歌曲,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他用激昂且飽滿深情的歌聲,抒發着對助殘事業和臺灣同胞的一往情深。

廈門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特考團副團長,同時身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協會、廈門市愛心廈門・愛國擁軍志願者共建單位書記張發明,發表了激情澎湃且意義深刻的致辭。他深情地指出,在這個意義非凡的國際殘疾人權益日,兩岸同胞逾越海峽的距離,相聚於此,共同爲助殘事業奉獻力量,這是一場充滿大愛的盛會。在當今世界,愛心如繁星閃爍,但不幸也時有發生,每天仍有因天災人禍而陷入殘障困境的同胞。在我們廣袤的大陸內地,就有多達 8500 萬殘障人士,而放眼全球,這一數字更是數以億計。

殘友代表、廈門市巨多愛志願者服務中心理事長陳紅星也發表了感人至深的講話。他忍受着強直性脊髓炎帶來的傷痛,爲本次活動默默付出,身體力行地踐行着以殘助殘的高尚精神。這份堅韌不拔的毅力與無私奉獻的情懷,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敬重與欽佩。他表示,此次活動的核心目標在於加強閩臺兩地人民在文化領域的深度互動與交流,廣泛匯聚社會各界公益力量,爲殘障人士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期望通過這次活動,更好地營造一個平等融合、友好包容、摒棄差異的和諧社會環境,持續推動身心障礙者的社會支持與保障體系向著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的方向發展,讓每一位殘障朋友都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尊重,在溫暖的陽光下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隨着活動的推進,精彩絕倫的節目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輪番閃耀在舞臺之上。臺灣阿美族與布農族的同胞們用歡快的歌聲與靈動的舞蹈《撒網人生》,金門縣兩岸藝文交流協會舞蹈老師馬雪峯表演舞曲~清華瓷,展現出獨特的民族風情與對生活的熱愛;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盲協主席吳國清以深情的嗓音演唱《把根留住》,唱出了殘疾人對生活的堅守與對未來的憧憬;臺灣古箏王子張揚任的指尖在古箏弦上飛舞,一曲《追追追》如行雲流水,餘音繞梁;歌手張玲的《微風細雨》輕柔婉轉,如春日微風拂面;廈門歌舞劇院的張鵬用優美的古典舞《醉清波》,將古典韻味與現代美感完美融合;遊艦的《選擇堅強》,歌聲中迸發着殘疾人不屈服於命運的堅韌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小朋友趙麟怡天真可愛的陶笛舞蹈《櫻桃小丸子》,爲活動增添了一抹活潑亮色;陳嵐老師飽含深情地朗誦《鄉愁》,觸動了在場每一個人心中最柔軟的角落;臺灣苗栗縣特殊教育關懷協會帶來的科目三 —— 飄扇舞,展現出殘障羣體對藝術的獨特理解與精彩詮釋;臺灣歌手陳睿凱的《專屬天使》,用溫暖的歌聲傳遞着對殘疾人的關愛與守護;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盲協主席劉世慧的舞韻瑜伽——花神,以優美的姿態展現出殘疾人對美的追求與超越自我的決心;武漢市紅十字愛灑人間志願服務隊隊長林學峯的《夕陽紅》,唱出了對殘障人士美好晚年生活的祝福;廈門市巨多愛志願者服務中心的《愛拼才會贏》,則以激昂的旋律鼓舞着在場的每一個人爲助殘事業奮勇前行……這些節目不僅是藝術的精彩呈現,更是對殘障人士有力的鼓勵與支持,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動作,都凝聚着對他們深深的關愛與敬意。

廈門市巨多愛志願者服務中心的成員們用手語舞《感恩的心》,表達了對所有愛心人士的深深感激之情。在全場人員的共同合唱聲中,活動達到了又一個高潮,大家用歌聲傳遞着愛與希望。

此次活動中廈門陳嵐心理咨商中心邀請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創會理事長陳習珍攜同舞之鼓朱淑惠老師帶領台中、苗栗身心障礙團隊來廈門交流表演及觀光廈門美麗風景,先後遊玩了美麗的鼓浪嶼、南普陀寺、廈門園林博覽苑、白鷺洲公園等名勝景點。不僅增強了兩岸身心障礙團體相互交流認識,觀賞美麗的風景,讓科技和溫暖走進殘障人士的生活,精準的助殘,改善殘障人士生活的不便。

spot_img

相關新聞

雲科大「以智慧水環境計畫」首創學生STEM獎助/科研領域一樣是她們的舞臺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為鼓勵更多女性投入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10月16日中午舉辦「女性典範與科技創新論壇暨女性學生 STEM 專設研究型獎助案審查」,出席會議的包括力麗集團張玄芳副理、雲科大郭昭吟教授、孔祥慧助理教授、王斯弘助理教授及元培科大鄭紘凱助理教授等人。其中外部專家之一,張玄芳博士現任力麗集團旗下山林水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她專業涵蓋水環境治理與資源循環策略。作為女性科技專業的典範,她以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帶領團隊落實永續工程方案。張副理展現女性在科技領域的領導力,也成為鼓勵更多女性投入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的重要典範。 本次會議聚焦於教育部補助的「以智慧水環境監測及改善培育綠領女性人才計畫」之女性學生 STEM 專設研究型獎助案,截止至114年9月30日共收到計畫內參與老師萬騰州、黃瓊瑤、潘志龍老師等推薦之四件申請案,經外部專家審查全數通過,每案將獲該計畫經費補助,用於研究課題支出,並將於115年4月計畫成果展展示。 這四件研究計畫涵蓋多元且前瞻的主題,包括運用 Transformer 模型優化染整廢水泡罩塔處理系統、發展智慧水情監測與通報系統,以及創新 AI 智能水杯「飲水健康大管家」的研發,結合科技與健康管理,提供智慧化健康飲水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件由會計系學生提出,聚焦 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準則》在不同產業的適用性與揭露挑戰,並透過半導體與金融業的產業比較分析與情境模擬,提出水資源韌性與揭露優化策略。這不僅展現跨領域學習的可能,也突顯非 STEM 學生在永續水研究上的創新能力。 計畫主持人也是本校工學領域STEM唯一女性入選全球2025「終身前2%頂尖科學家名錄」的郭昭吟教授表示,這項獎助案不僅支持女性學生進行 STEM 研究,也希望透過實作與產業合作,讓學生從校園走向真實場域,親身體驗智慧水環境監測與永續應用的挑戰與價值。她指出:「不敢自稱典範,但希望以實際行動帶頭,讓更多非 STEM 領域的師生也能一同探索永續環境的可能性。」作為女性 STEM 科研代表,郭教授的努力象徵女性在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中的重要力量。她說:「我希望成為學生的同行者,讓更多人相信自己能在科研舞台上發光發熱。」 此次論壇與獎助案審查,不僅肯定女性學生的科研能力,也為培育更多綠領女性人才提供實際支持,展現雲科大在 STEM 教育與性別平等上的承諾與努力。 

「2025雲林縣第五屆風箏衝浪公開賽及體驗活動」邀你來雲林逐浪追風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2025雲林縣第五屆風箏衝浪公開賽及體驗活動」將於11月8日至9日在四湖鄉三條崙海水浴場盛大展開。縣長張麗善15日邀請國內外風箏衝浪好手及民眾,來雲林逐浪追風,在藍天、海浪與繽紛風箏交織的壯麗景色中,感受西部海洋熱情與魅力。 「2025雲林縣第五屆風箏衝浪公開賽及體驗活動」宣傳記者會於三條崙海水浴場親水公園濱海大樓舉行。由飛沙國小龍鳯獅團熱鬧開場,縣長張麗善、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徐振能、海洋委員會簡任技正洪國堯、海清宮主委蘇金志、議員吳蕙蘭、四湖鄉長吳勁葦、鄉代會主席吳顯志等貴賓共同觸碰大型液晶螢幕,啟動「三條崙風箏海」壯闊動畫,邀請國內選手與民眾一起來感受濱海的熱情與魅力。 縣長張麗善表示,四湖鄉三條崙海水浴場有穩定風力,與平整的沙灘,海域寬闊與完善公共設施,是國內最佳風箏衝浪場域。風箏衝浪公開賽已邁入第五屆,過去幾屆獲得國內外好手一致好評,每年吸引眾多熱愛風箏衝浪民眾參賽,今年更是台灣唯一的一場國際賽事。 張麗善縣長指出,三條崙海水浴場曾是彰雲嘉地區唯一海水浴場,是四、五、六年級年少回憶,後因海域環境轉變一度沒落。她上任後,在前四湖鄉長蘇國瓏等地方人士與縣府努力下,規劃整理環境,同時配合三條崙教育農園整建變身海洋教育中心,重現風華,成為民眾親近海洋、了解海洋生態場域。未來,縣府會逐步投更多經費與心力,打造成安全、舒適,符合國際競賽標準的海洋生態園區。 張縣長進一步指出,三條崙海水浴場同時也是推動「海洋平權」及「海洋無障礙」的重要基地,展現雲林縣在運動休閒與社會共融上的努力,實踐過程中也成功以「雲林親海動無礙」榮獲台灣永續行動獎SDG10銀獎殊榮。她感謝海洋委員會、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挹注經費,優化三條崙海水浴場軟硬體建設,舉辦風箏衝浪比賽與各項活動,吸引更多人親近海洋。 縣府計畫處長李明岳表示,今年活動全面升級,從專業賽事到親子體驗,從創意市集到藝術展示,海陸空活動一次滿足。「風箏衝浪及風翼水翼公開賽」更是今年國內唯一的比賽,雲林縣風箏衝浪公開賽及體驗活動躍升台灣極限水域運動的重要代表,更是展現「海洋觀光」與「國際運動交流」的重要平台。 李明岳處長指出,今年賽事連續兩天登場,包含繞標競速與花式跳高表演,選手將在浪尖展現速度與力量。今年特別在風箏衝浪繞標競速賽與風翼水翼繞標競速賽中,增設公開男、銀壯男及金壯男組別,讓賽事更具層次與看點。同時,也是雲林縣首度辦理「水翼Pump交流表演賽專場」,結合最新潮流玩法與專業解說,讓觀眾能於觀景平台近距離感受追風震撼。 計畫處指出,除了專業賽事,今年水域活動體驗推出「風箏衝浪陸上操箏」與「先鋒舟」體驗,邀請民眾親身感受乘風破浪的暢快!風箏衝浪陸上操箏,由專業教練帶領,從地面基礎操箏到風向判斷,讓新手也能安心體驗控箏樂趣。 今年活動特別加入三大亮點,海上將矗立象徵在地文化的「Q版包公氣墊」成為拍照新地標;天空中有國內外好手帶來精采風箏衝浪賽事;陸地上規劃創意風箏展示,大小朋友漫步其中,宛如走進海岸版的風箏美術館。 水域體驗活動即日起開放第2波報名,請至「海young三條崙」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antiaolunBeach/)查詢報名連結,線上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全運會跆拳道黃卓乘為雲林榮獲首金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114年全國運動會雲林首金入帳。跆拳道好手黃卓乘在男子58公斤級決賽以2:1擊敗對手 潘奎安,拿下金牌。縣長張麗善擔任頒獎人,親自將金牌頒給黃卓乘,致贈榮譽榜,期 許雲林代表隊為地主留下更多面獎牌。 跆拳道58公斤級決賽,由黃卓乘對上代表桃園市的潘奎安,前二回合各取一局,戰況緊 張。最後一回合潘奎安先取得優勢,倒數30秒,黃卓乘果斷出腳,先以俐落前踢追平比 分,再趁勢追擊搶分,完成逆轉,取得勝利。 黃卓乘表示,最後一刻逆轉,從縣長張麗善手中接過金牌,真的很開心。感謝比賽過程 教練在場邊不斷給予他信心,以及隊友的加油聲,讓他堅持到最後一刻,擊敗對手。 黃卓乘目前就讀彰化師大體育系,曾於全中運拿下冠軍,並於2025德國世界大學運動會 獲得男子團體銀牌。本屆是黃卓乘首次參加全運會舞台,就一舉奪金,也是雲林縣第一 面金牌,意義非凡。他將目標放在即將舉行世錦賽與年底的亞運決選,期許自己能再次 突破,挑戰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