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殘疾人事業交流合作 推動更深層的發展

【記者 劉夢緣 張如鳳 綜合報導】

兩岸殘疾人事業交流合作 推動更深層的發展(圖:陳嵐、高子羚 提供)

為響應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3月31日上午在區殘聯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平潭慢飛天使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盛大舉辦了主題為「攜愛同行 點亮星空」的世界自閉症日活動。活動現場充滿了溫暖和關愛,彰顯了平潭綜合實驗區對特殊兒童的熱切關注。

兩岸殘疾人事業交流合作 推動更深層的發展(圖:陳嵐、高子羚 提供)

區殘聯黨組書記曹承代代表區殘聯出席了此次活動,向中心在訓殘疾兒童探訪並為他們送上愛心禮物。此次活動不僅旨在幫助公眾正確了解自閉症,更重要的是呼籲社會各界對自閉症羣體寬容、接納、關注,共同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和融入社會的機會。

兩岸殘疾人事業交流合作 推動更深層的發展(圖:陳嵐、高子羚 提供)

活動現場,平潭慢飛天使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創辦人陳嵐老師和來自台灣的自閉症康復訓練專家講師高子羚向自閉症家長們分享了相關知識,幫助自閉症患兒家庭進行有效康復訓練,為他們帶來了更多的希望和力量。同時,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積極參與了表演和遊戲環節,表現出了勇氣和自信,讓人們看到了他們無限的潛力和光明的未來。

 

兩岸殘疾人事業交流合作 推動更深層的發展(圖:陳嵐、高子羚 提供)

此外,區殘聯積極探索更多兩岸融合交流合作,通過協助台胞陳嵐在嵐創辦心理諮詢室,為更多殘疾兒童家庭提供心理健康保障。兩岸同胞攜手發揮平潭「先行先試」優勢,促進兩岸殘障同胞情感交融和心靈契合,共同推動兩岸殘疾人事業的交流與合作向著更高、更廣、更深層的發展。

指導單位:平潭綜合實驗區殘疾人聯合會。

主辦單位:平潭慢飛天使特殊兒童康復中心。

出席嘉賓:區殘聯黨組書記曹承代、區殘聯副理事長林曉燕、平潭慢飛天使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創辦人陳嵐(習珍)老師、台灣愛心大使高子羚、福建省麟斌酒店有限公司、維也納國際酒店(漳州市海澄店)董事長陳祥麟等人。

spot_img

相關新聞

白沙屯媽祖駐駕南投露曙光 縣長許淑華親赴苗栗謝神恩

【記者 蜀女 苗栗報導】  白沙屯拱天宮媽祖今年5月6、7日到南投,駐駕受天宮,數十萬香燈腳追隨,帶動地方繁榮,南投縣長許淑華1日到苗栗拱天宮參拜,答謝媽祖到南投。許縣長表示,白沙屯媽祖9月將到南投「作客」並規劃贊境活動,希望南投鄉親屆時以虔誠的心迎媽祖,家家戶戶平安順利。  許縣長1日下午3點,由民政處長林琦瑜等人陪同,前往苗栗縣白沙屯拱天宮參拜,受到拱天宮主任委員洪文華及執事人員歡迎,眾人答謝媽姐,香客看到許縣長出現在苗栗,紛紛跑來致意,要求合影,十分熱絡。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活動,以路線不固定的「粉紅超跑」聞名,更是臺灣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許縣長表示,今年5月媽祖鑾駕造訪南投,是200年來的第一次,不但造成轟動,很多鄉親也期待,媽祖能再次蒞臨南投,帶著感恩的心,特別到拱天宮,謝謝媽祖。許縣長指出,南投市公所邀請媽祖9月到南投,並規劃贊境活動,期待鄉親虔誠迎接,恭請媽祖護持地方,讓社會更安定。  拱天宮主任委員洪文華表示,白沙屯媽祖今年進香回程到南投,受到南投鄉親歡迎,他要代表拱天宮表示謝意。9月27日、28日三媽將「贊境」南投,賜福南投鄉親,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許縣長隨後,聽取簡報並參觀拱天宮媽祖文化展,對拱天宮推展媽祖宗教文化,直說「上了寶貴的一堂課!」。

台灣參訪團暢遊天津盤山、小穿鄉等風景名勝 |體驗天津歷史文化增強文化交流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6月27日,盛夏時節,天津盤山、小穿鄉等風景名勝迎來了一批特殊的遊客——來自台灣的同胞們。他們或結伴而行,或攜家帶口,在山水之間感受自然之美,在文化體驗中深化血脈認同,用鏡頭和笑聲記錄下這場跨越海峽的“尋根之旅”。 山水之間,感受津門自然之美盤山作為天津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山,以其“京東第一山”的雄奇險峻吸引著眾多遊客。台灣同胞們沿著蜿蜒的山道拾級而上,驚嘆於“五峰八石”“三盤暮雨”的壯麗景致。在山間古剎中,他們聆聽佛教文化與自然景觀的千年交融故事;在觀景台上遠眺,感受“山映斜陽天接水”的詩意畫卷。而在小穿鄉等特色村落,白牆灰瓦的農家院落、錯落有致的田園風光,則讓台灣同胞們體驗到天津鄉村的靜謐與淳樸。 文化為媒,共敘兩岸同根情誼除了自然景觀,台灣同胞對天津的歷史文化體驗尤為深刻。 心手相連,共此次台灣同胞的天津之行,不僅是觀光之旅,更是心靈契合之旅。未來,天津將繼續以文化為紐帶,推動津台交流合作,讓更多台灣同胞在山水之間、鄉音之中,讀懂一個真實而溫暖的大陸。

台灣參訪團走進天津薊州小穿鄉|感受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2025年6月27日下午,來自台灣的參訪團一行走進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實地感受當地鄉村振興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此次活動以“文旅融合·同心同行”為主題,通過參訪全景式鄉野公園、體驗特色民宿及生態農業項目,深化了兩岸同胞的情感聯結,也為津台交流注入新活力。 薊州區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書記向台灣同胞介紹道:全景式鄉野公園:鄉村振興的“薊州樣板”小穿芳峪村通過“集體+公司+農戶”模式,打造了佔地600畝的鄉野公園,融合民俗民宿、現代園林、鄉村景區和節慶活動四大板塊,形成復合型文旅產業鏈。參訪團先後參觀了徽派四合院民宿、邵窩文化體驗區及雲杉餐廳,對當地將傳統建築與現代服務結合的創新理念表示贊嘆。村內數十棟棟精品民宿統一管理、分散經營的模式,既保留了鄉土特色,又實現了規模化發展,成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的典範。 生態修復與文化傳承:綠水青山間的兩岸共鳴在薊州區春山裡生態修復示範點,參訪團見證了廢棄礦坑蛻變為智慧社區的奇跡。通過生態修復、藝術賦能與產業導入,春山裡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進一步激發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此次參訪活動不僅讓台灣同胞領略了薊州區的自然之美與人文底蘊,更彰顯了兩岸同胞攜手共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決心。期待津台交流合作在這片土地上結出更多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