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傑人會於台中總會舉行日本關西及巴西聖保羅成立大會

【記者 張如鳳 綜合報導】

國際傑人會世界總會於2024年10月27日台灣時間下午7時及8時,於台中總會館舉行日本關西國際傑人會及巴西聖保羅國際傑人會二場成立大會儀式由世界總會長吳毓主持,秘書長劉天倫擔任司儀,以現場實體及視訊方式與各新分會連線舉行。總會館出席貴賓包括世界總會前總會長柯雨財、陳國書、陳天汶、傅忠雄、候任總會長賴文針、副總會長林文發、北美洲總會長吳睦野、亞洲總會總會長范明忠、加拿大總會總會長鄭秀明、中華民國總會副總會長區尚彬、顧問陳在棟等五十餘人;視訊連線參與貴賓包括美國總會總會長魏德珍、芝加哥和平會創會長江玲珠、洛杉磯羅省會會長曹靜永、丹佛會創會長翁妙鳳;泰國曼谷會創會長簡世瑜、菲律賓馬尼拉創會長戴雋西班牙馬德里會創會長李志俊、德國卡爾斯魯會創會長宋枕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會創會長陳碧華、澳洲維多莉亞會創會長高嘉陽及世界總會財務長郭阿月、中華民國總會秘書長詹永良等世界各地貴賓二十餘人全球同步視訊觀禮。

下午7時先舉行日本關西國際傑人會成立大會,由世界總會長吳毓與日本關西會創會長大川佳那共同主持,日本關西會第一副會長宣昶有親至台中總會館現場參與,成立大會同時連線日本及世界各地貴賓及會友觀禮。當選理事宣誓儀式接著世界總會長吳毓授旗、頒發當選證書及致贈會議鐘、會務基金,由日本關西會創會長大川佳那第一副會長宣昶有共同接受。

日本關西會成立大會後,下午8時接著舉行巴西聖保羅國傑人會成立大會,由國際傑人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吳毓在台中總會館與巴西聖保羅國會創會長廖玉翠在巴西聖保羅共同視訊連線主持,巴西聖保羅會創會第一副會長親至總會館代表出席,成立大會同時連線巴西聖保羅及世界各地貴賓及會友觀禮。在當選理事宣誓儀式後,接著由世界總會長吳毓授旗、頒發當選證書及致贈會議鐘、會務基金巴西聖保羅國傑人會會長廖玉翠,由巴西聖保羅會第一副會長代表接受。

二場成立大會後,現場邀請留奧地利小提琴家陳在棟老師,分別演奏世界名曲「梁祝」及「女人香」,琴音繞樑迴盪,陳在棟老師在眾人安可聲中,再演奏一曲「女人花」,獲得觀禮貴賓熱烈掌聲,也為這次日本關西會及巴西聖保羅會成立大會增添濃濃文藝氣氛。

世界總會長吳毓表示:「國際傑人會宗旨:培養倫理品德、成就高尚人格,非常好,我們願意發揚到世界各地。很高興國際傑人會世界總會今天以實體與視訊同步連線方式成立日本關西會及巴西聖保羅國會日本關西會是世界總會第82個分會,巴西聖保羅會是第83個分會,目前已超過上任承諾80個分會目標。要感謝大川佳那創會長廖玉翠創會長的大力幫忙籌組成立,謝謝日本關西會第一副會長宣昶有,親至台中總會館參與成立大會,日本關西會成立後,日本總會已有三個分會,達到世界總會憲章中國家總會轄下要有三個分會的規定。要感謝阿根廷宜諾斯艾利斯會陳碧華創會長的引薦廖玉翠創會長現在世界總會六大洲都有傑人會分會,洲總會規定轄下須要有至少二個國家地方分會,目前中南美洲已有二個國家地方分會,已符這個規定。今天要感謝全程參與成立大會的傑人會友線上參與的傑人夥伴希望川佳那創會長及廖玉翠創會長將傑人會發揚光大,大家一起努力將傑人會傳播到世界各地

北美洲總會長吳睦野,也是日本關西會及巴西聖保羅會輔導會長表示:「日本關西會及巴西聖保羅會能夠成立,要感謝吳毓總會長不眠不休的聯繫,也要感謝大川佳那創會長廖玉翠創會長的努力籌組成立,希望傑人會在日本及巴西能夠深根發揚光大。」

日本關西會創會長大川佳那致詞表示:「非常感謝世界總會長吳毓的邀請參加傑人會,也要謝第一副會長宣昶有在百忙中能夠到台中總會館親自出席成立大會,也恭喜巴西羅保羅會成立,日本關西會成立只比巴西聖保羅會早一個小時,所以我們是有幸同一天成立,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日本關西會創會第一副會長宣昶有表示;「傑人會宗旨就是傳受四維八德,德就是得到福祿壽就是Happy,我們加入傑人會一起貢獻社會。」

巴西聖保羅會創會長廖玉翠視訊連線致詞表示:「今天,特別感謝國際傑人會世界總會長吳毓女士邀請參加傑人會也謝謝陳碧華創會長的引薦。吳毓總會長二年內催生了20個分會,對傑人會的付出非常感動,未來一定會努力學習,奉獻熱忱與愛心,希望能為傑人會做出一些貢獻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會創會長陳碧華視訊連線表示:「今天要特別感謝世界總會長吳毓邀請也謝謝廖玉翠創會長願意承擔巴西聖保羅會創會長職務,大家一起學習努力

成立大會中,前總會長柯雨財、陳國書、陳天汶、傅忠雄、2025年總會長賴文針、亞洲總會長范明忠,相繼發言祝福日本關西會及巴西聖保羅會成立,典禮在台灣時間晚上9時,於現場及線上全體會友唱傑人會歌聲中圓滿完成,為國際傑人會世界總會下美好的未來

 

日本關西國際傑人會成立大會,世界總會長吳毓苹(左一)授旗由創會長大川佳那(中)及第一副會 長宣昶有(右一)共同接受。
日本關西國際傑人會成立大會後全體合影。 前排左起:亞洲總會長范明忠、世界前總會長陳國書、北美洲總會長吳睦野、日本關西會創會長 大川佳那、世界總會長吳毓苹、日本關西會第一副會長宣昶有、候任總會長賴文針、世界前總會 長陳天汶、前總會長柯雨財、前總會長傅忠雄。 
巴西聖保羅國際傑人會成立大會全體合影。 前排左起:亞洲總會總會長范明忠、世界前總會長陳國書、北美洲總會長吳睦野、聖保羅第一副 會長滕界琍、世界總會長吳毓苹、日本關西會創會長大川佳那、2025 年總會長賴文針、世界前 總會長陳天汶、前總會長柯雨財、前總會長傅忠雄。
日本關西國際傑人會成立大會合影。左起:亞洲總會長范明忠、世界前總會長陳國書、北美洲總 會長吳睦野、世界總會長吳毓苹、日本關西會創會長大川佳那、前總會長陳天汶、前總會長傅忠 雄、前總會長柯雨財。
留奧地利小提琴家陳在棟老師,現場演奏「梁祝」、 「女人香」及「女人花」。
成立大會台中總會館貴賓合影。前排左二起:顧問陳在棟、中華民國總會副總會長區尚彬、巴西 聖保羅會第一副會長藤界琍、加拿大總會長鄭秀明、世界副總會長林文發。
成立大會全世界貴賓視訊連線。
巴西創會會長廖玉翠線上致詞

 

spot_img

相關新聞

從香江到寶島—陳嵐與香港著名作家張詩劍的三十載文學知己情

「記者如風報道」 身處台灣的陳嵐女士,得知好友香港著名作家張詩劍先生已於2024年5月13日辭世的消息時,發文悼念。文中盡顯對故友離世的悲痛,追憶中寫道:我只能翻看著舊日與先生往來的書信,信紙上熟悉的字跡仍帶著溫度,卻再也等不到他親筆寫下的新句。三十餘載文學交契,先生於我而言,是伯樂,是師長,更是跨越香港與台灣的故人知己,那些浸潤著筆墨與關懷的往事,此刻愈發清晰。 初識先生是在三十四年前,那時他邀我擔任《香港文學報》深圳辦事處主任,共同為這份承載華文文學理想的報紙籌措經費。印象最深的,是他帶我走進香港文壇的那段時光。有次我赴港辦事,先生特意推掉其他安排,陪我走訪數位文化名人。從約定採訪時間到梳理提問思路,他事事細緻叮囑;採訪過程中,若我因緊張漏了關鍵問題,他便在一旁輕聲提醒,眼神里滿是鼓勵。正是這次經歷,讓我真正體會到先生對後輩的提攜之心——他從不是居高臨下地指導,而是手把手地引路,讓初涉文壇的我少走了許多彎路。 先生對我的寫作更是傾注了大量心血。得知我偏愛詩歌創作,他多次約我撰寫組詩,每一篇來稿,他都會逐字審閱,用紅筆標注修改意見:“這句意象可再貼近生活些”“調整韻腳後讀來更有韻律感”,有時甚至會為一個詞與我反復探討。後來我籌備出版《陳嵐愛情詩集》,心裡既期待又忐忑,先生得知後主動提出為我寫序、寫評論。沒過多久,他便將手稿寄來,字裡行間滿是對我詩作的細緻解讀:他會點出某句詩里“對情感的細膩捕捉”,也會肯定詩集“用溫柔筆觸傳遞愛的力量”,文末還特意寫下鼓勵的話:“陳嵐的詩,是從心底流出的真誠,值得被更多人看見。”那幾頁帶著墨香的文稿,我至今珍藏著,它不僅是對我作品的認可,更藏著先生對後輩毫無保留的扶持與期許。 為了打磨作品,先生常往返於香港與深圳之間,有時剛過關便直奔報社辦公室,,手提包放在角落,手裡卻攥著我的詩稿,一坐就是一下午。那些關於詩歌意境、文字表達的討論,不僅提升了我的創作水平,更讓我懂得:文學不僅是個人情懷的抒發,更需扎根生活、傳遞溫度。 先生一生為華文文學奔走,最讓我難忘的,是他發起“錦繡中華”詩歌大賽時的情景。他特意打電話給我:“陳嵐,把你眼裡的山河寫出來,這不僅是比賽,更是對家國的深情。”在他的鼓勵下,我提交了作品,沒想到竟能獲獎。得知結果那天,先生比我還激動,在電話里反復說:“我就知道你可以!”這份毫無保留的認可,成了我日後堅持寫作的重要動力。他總說,要讓更多人通過文字看見中華文化的美,而他自己,正是用一生踐行著這句話——從創辦香港文學促進協會、主編《香港當代文學精品叢書》,到主持二十四屆國際華文詩人筆會,他像一座橋梁,連接起兩岸三地的文學脈絡,也點燃了無數後輩的文學夢想。 後來我定居台灣,與先生的聯繫雖隔了山海,卻從未斷過牽掛。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那天,房屋搖晃、通訊中斷,我在慌亂中與外界失聯。兩天後,當電話終於接通,聽筒里立刻傳來先生嘶啞又急促的聲音:“陳嵐!你還好嗎?有沒有受傷?”他說,這兩天他守著電話,每隔半小時就撥一次號,新聞裡看到震區的畫面,他總怕我出事,甚至偷偷想過“要是再也見不到你可怎麼辦”。直到聽到我的聲音,他才忽然哽咽,像個放下心頭大石的孩子,連說“沒事就好,沒事就好”。那一刻我才知道,這份跨越兩岸的情誼,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文友與師長,他是真的把我當作親人般牽掛。 可我從未想過,這份“來日方長”的牽掛,竟會成永遠的遺憾。如今再讀先生為我寫的序言,再翻閱他修改過的詩稿,那些溫暖的文字仍如昨日叮嚀;再讀先生的《香妃夢回》,那句“愛的笛音”仍縈繞耳畔,只是再也聽不到他親自解讀詩句的聲音。我才明白,先生留下的不僅是一部部文學作品,更是一份對中華文化的赤誠,一份對友人、對後輩的真摯守望。 先生雖已遠去,但他播下的文學火種從未熄滅。往後每一次提筆,我都會想起他為《陳嵐愛情詩集》寫序時的認真,想起他修改詩稿時的專注,想起“921”地震後他在電話里哽咽的聲音。這份跨越兩岸的文緣,這份刻骨銘心的師恩,會永遠刻在我心裡,也會化作我繼續前行的力量——如先生所願,守好文脈,寫好文字,讓華文文學的薪火代代相傳。 張詩劍先生,願您在天國仍有詩相伴,有文為友。這世間,永遠有人記得您的付出,記得您為華文文學、為兩岸情誼點亮的那束光。

「樂耕農室內樂團」雲林在地傑出表演團隊榮獲全球音樂獎三項銀獎

【記者劉夢緣綜合報道】 雲林縣傑出表演團隊「樂耕農室內樂團」以專輯《Traveler》勇奪2025年「全球音樂獎(Global Music Awards)」三項銀獎,再度在世界舞台上展現雲林音樂創作的能量。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特地前往張貼紅榜,表達縣府對藝術總監蕭致邑及團隊的誠摯祝賀。 樂耕農室內樂團藝術總監蕭致邑(Chih-i Hsiao)策劃與製作的專輯《Traveler》,邀集來自泰國、印度、韓國、台灣、中國及歐美等地的音樂家共同創作,融合亞洲傳統樂器與西方古典、爵士語彙,展現跨文化的深度交流與創新能量。該專輯榮獲「世界音樂(World Music)」、「作曲/作曲家(Composition / Composer)」及「創意與原創性(Creativity / Originality)」三項銀獎殊榮,充分展現台灣音樂人兼具國際視野與創作實力。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樂耕農室內樂團長年深耕雲林,以音樂為文化種子,推動藝術教育與國際交流,是縣內極具代表性的音樂演藝團隊。此次榮獲國際大獎,不僅為雲林爭光,也讓世界看見台灣文化的創作能量。《Traveler》透過音樂開啟跨文化對話,創造出「第三空間」的概念——一個融合多元文化、彼此交流並孕育新創意的藝術場域,象徵雲林文化從在地走向國際的精神。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Traveler》在音樂風格、音色層次與文化融合上皆展現高度藝術性與創新精神,能從超過70個國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證明台灣音樂創作者的專業水準與世界級製作能力。樂耕農以堅持與熱情讓世界聽見雲林的聲音,也持續讓台灣音樂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全球音樂獎」為國際音樂界具影響力的獨立音樂競賽之一,致力於表揚具藝術深度、創意能量與文化價值的音樂作品。評審團由全球音樂產業的製作人與專業人士組成,歷年曾肯定台灣音樂人戴曉君、舒米恩、王喬尹等人。今年除蕭致邑外,台灣的Jot Taj、黃瑞豐與吳政君、薄荷葉樂團(The Peppermints)、Triple Deer等音樂人也同獲殊榮,顯示台灣音樂創作正持續被世界肯定。 樂耕農室內樂團自2001年成立以來,以「音樂農夫」自許,從民族樂器出發,透過創新編曲與跨界合作,讓音樂走進生活、融入社會。團名「樂耕農」象徵以音樂耕種文化,讓藝術在土地上生根發芽。草創初期由音樂班師生及校友組成,後有更多雲林在地音樂教育者與音樂家加入。曾獲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與雲林縣藝術教育貢獻獎,並於2016年參與「維也納台灣音樂節」,榮獲優秀樂團獎;2019年再度參加「維也納國際合唱比賽暨音樂節」,不僅再次獲頒優秀樂團獎,更獲得傑出音樂家獎的肯定。2025年,樂耕農受邀前往美國,參與NIU 50週年「世界音樂教學論壇」暨音樂節演出;2026年已受邀前往維也納參與國際音樂節演出,不斷登上國際舞台。樂耕農室內樂團以中樂為核心,融合多元音樂語言,讓音樂成為文化傳承與國際交流的橋樑,以實際行動證明,來自雲林的聲音同樣能登上世界舞台,讓台灣的文化能量持續在國際發光。

雲林縣政永續治理層面再創佳績/榮獲今周刊2025「最佳首長信任獎」與「永續創新獎— 環境力特優」 

【記者劉夢緣綜合報道】 雲林縣在《今周刊》2025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中脫穎而出,榮獲 「最佳首長信任獎」與「永續創新獎—環境力特優」兩項大獎殊榮,頒獎典禮 22日於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由副縣長謝淑亞代表縣長張麗善及縣府 團隊出席受獎,展現雲林在永續治理、環境創新與民眾信任度上的亮眼成果。 《今周刊》自2020年起舉辦「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以聯合國永續發 展目標(SDGs)為評核架構,邀請產官學專家組成評審團,針對全國各縣(市) 在17項SDGs為施政基礎上的縣政治理效能、社會包容、環境永續及創新力等 面向進行綜合評比,加上施政滿意度民意調查後,縣長張麗善高居全國前列榮 獲「最佳首長信任獎」,感謝《今周刊》的肯定與雲林縣民的信任;此外,延 續去年首度辦理的「永續創新獎」,今年雲林縣也以兼具創新與實效的環境治 理方案脫穎而出,榮獲三大面向中的「環境力特優」。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表示,雲林縣以「幸福雲林,永續上場」為願景,從 智慧農業、再生能源到資源循環,落實「智慧經濟、低碳永續、安全健康、共 融發展」的施政精神,在張麗善縣長親民誠懇的治理風格下,凝聚縣民的信任; 此次榮獲「最佳首長信任獎」,代表雲林在施政方向上獲得民心支持,也感謝 縣民對於施政成果的肯定。 謝淑亞副縣長再指出,雲林是一個農業縣,大埤鄉做為我國酸菜的故鄉, 占全國產量的八成以上,卻面臨農業剩餘資材無法妥善利用,甚至產生環境污 染的問題,在與台大團隊合作引入永續循環經濟的概念下,期許讓廢棄物成為 可利用資源,兼顧經濟發展與友善環境;此次獲得「永續創新獎—環境力特優」 是對縣府團隊的努力給予肯定,雲林縣未來將持續創新與突破,期待為這片土 地帶來永續的發展。 雲林縣近年已連續榮獲多項國內外永續肯定,例如日前揭曉的2025亞太暨 台灣永續行動獎合計獲得37座獎項,勇奪全國最大贏家。此次再獲《今周刊》 雙獎,象徵雲林以具體行動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趨勢,將持續推進地方創新,厚 植韌性與幸福力,打造具韌性、永續及宜居的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