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汽笛 感動永存:廣田泉攝影展台北開幕

【記者 劉夢緣 綜合報導】

回蕩著汽笛 駛向夢想——鐵道大師廣田泉與STC的光影交織

鐵道攝影的傳奇與夢想 廣田泉作品展來台(圖:STC勝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鐵道攝影大師廣田泉,以其獨具匠心的視角與深厚情感,透過鏡頭捕捉的不僅是列車穿越時光的軌跡,更是夢想與情感交織的瞬間。廣田泉的作品,無論是光影的變幻,還是鐵道的縱深,都充滿了無限的故事與靈魂,宛如列車在夜幕中駛向未來,追尋著一個又一個不斷延伸的夢想。

 廣田泉老師與STC的深厚情誼可追溯至2016年,當時在CP+攝影展上展開了首次合作,也標誌著STC品牌在日本市場的重要突破。自此以後,兩者的合作不斷深入,光影交織,彼此的默契與信任也在不斷進化。正如廣田泉所言,STC濾鏡不僅突破了他對傳統濾鏡的認知,更令他感受到這是一個「進擊的濾鏡」,每年都在技術上持續精進與創新。

從鐵道到心靈 廣田泉與STC的攝影情緣(圖:STC勝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此次攝影展將帶領觀眾穿越光與影、夢想與時光交織的世界。由台灣的STC攜手Olympus,廣田泉老師的作品不僅展示了鐵道攝影的極致美感,還表現了他對台灣的深厚情感與對攝影藝術的無限熱忱。誠摯邀請大家來一同欣賞這些充滿靈感與感動的影像,感受那穿越時光與光影的永恆瞬間。

STC創辦人談展覽背後的故事

感動與承諾:STC與廣田泉的攝影緣分(圖:STC勝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STC創辦人分享了舉辦此展覽的深刻意義。他提到:「這是一個承諾與感謝的展覽。」回憶起2014年首次參加日本CP+攝影展時,STC作為唯一的台灣廠商,攤位小而簡陋,且缺乏知名度。當時,廣田泉老師便在眾多攤位中,駐足長時間關注STC的濾鏡技術,並在之後帶領他的學生們來到STC的攤位,聽他解釋濾鏡的技術規格。這一舉動讓創辦人深受感動。隨後,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每年都在CP+展會中互相交流,並一同參加其他活動。

 然而,當廣田泉老師告訴他自己被診斷出癌症時,創辦人深受打擊。他許下承諾,要在台灣為老師辦一場攝影展,並鼓勵他儘快康復。廣田泉老師也表達了他對台灣的喜愛,並期待這場展覽能夠實現。雖然廣田泉老師已於去年過世,但這份承諾依然未曾改變。經過長時間與老師家人、日本知名攝影師以及Olympus總公司的協調,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

鐵道攝影大師廣田泉遺作展:光影交織的夢想旅程(圖:STC勝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廣田泉鐵道攝影作品展
展覽日期:2024年11月24日(日)至12月15日(日)
開放時間:每天 11:00~19:00(免費入場)
公休日:12月4日(一)
開幕日特別說明:11月24日(開幕日)14:00後開放入場
展覽地點:OLYMPUS PLAZA TAIPEI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42號(二進1F+2F)

 此次展覽,將是一次難得的藝術饗宴,觀眾不僅能夠欣賞到廣田泉老師的珍貴作品,還可以藉此機會了解他對攝影的深厚理解與情感。開幕當日,老師的家人及朋友也將蒞臨現場,並邀請了日本知名寫真家諏訪先生與在場的攝影愛好者共同回顧廣田泉老師的藝術生涯,這無疑是一場值得期待的文化盛事。

 誠摯邀請您在這段難得的時光,與我們一同回顧並致敬這位鐵道攝影大師的光影之旅。

spot_img

相關新聞

“鋼琴公主”劉夢緣再次受邀天津進行融合教育演講/促進津台融合教育交流與發展

  【記者夢夢天津報道】 8月15日——8月17日,由天津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天津市婦女兒童社會服務中心主辦,星童融合孤獨症康復中心承辦的“月亮媽媽伴星計畫全國影子老師培訓”在天津市婦女兒童社會服務中心成功舉辦。 此次培訓主要針對融合教育背景與相關政策、入學先備技能、隨班支持專業輔助、常見案例分析等內容向參訓老師們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星童融合理事長霍老師針對融合教育背景與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強調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要努力提升孩子的能力水平,從多個層面幫助孩子順利融入普校。 星童融合小學部主管董老師從入學先備技能出發,幫助現場老師和家長們暸解特需學生入學基本能力以及常見問題的干預方法,進一步提升融合教育質量,提升影子老師以及陪讀家長的隨班就讀效率。星童融合教學主任高老師針對學校十大環節分解,幫助老師家長細分入校各項能力指標,並幫助家長有效制定合理的干預計畫,確保特需學生的入校基本能力。 培訓過程中,老師與家長們認真聽講並記錄,同時在答疑環節與三位老師積極交流,共同解決日常干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星童融合有幸邀請到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和融合教育專家張如鳳老師進行分享,幫助特需學生家長減少焦慮,同時積極賦能,爲家長提供合理化建議。 劉夢緣來自臺灣台中市,祖籍四川,母親是臺灣第19屆“大愛獎”陳嵐。4歲時不幸被診斷患有孤獨症,6歲時才開口叫媽媽,情緒非常不穩定,曾是個火爆的“緣小妞”。無意間,她在憑藉音感記憶、無師自通竟然彈出聽過的曲子。於是在母親的堅持和引導下,患有重度孤獨症的女兒不斷成長,終發生質的蛻變,成長爲我們熟知的“鋼琴公主”。如今的劉夢緣更是多家企業及機構代言人,並跟隨母親多次站在哈佛自閉症國際論壇上演講,母女倆常年奔走兩岸,已經做過上千次公開演講。 張如鳳老師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爲家長介紹適合孩子有效的干預方法,並且告訴家長們不要輕言放棄,要對孩子們有信心,只有不斷的努力進步才能幫助孩子達到最好的干預效果。霍老師爲劉夢緣和張如鳳老師頒發聘書,特別聘請她們爲星童融合教育顧問,同時感謝她們爲兩岸融合教育交流與發展做出的貢獻。 星童融合教育理事長霍老師表示,十年前就與夢緣結緣天津,看到夢緣與十年相比不僅在臺上的演講表達和臺下與人的交流中展露出的樂觀自信的個性,了解自身的優勢,將其轉化為正向的能量與技能提升,不僅在演講、唱歌、彈鋼琴持續發展,更發掘自身對美術的興趣,正在潛心進行油畫的創造,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更體現在她能夠獨立的到各地進行融合教育的交流,對於孤獨症家庭而言起到了非常大的激勵和信心,更加促進了津台對於融合教育的交流與發展。 此次培訓不僅傳遞了融合教育的政策、技能與實操經驗,更是星童融合“專業賦能,協同支持”理念的深度實踐。我們深知,融合教育的核心在於構建接納的環境與專業的支持系統。影子教師,正是連接特需學生與普校生活的關鍵橋梁。星童融合將持續深耕,凝聚專業力量,賦能更多師資與家庭,讓每一個特需學生,都能在愛與專業的守護下,自信融入,綻放光彩!

香港人余振芳組織深圳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全力協助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

「記者如風/深圳報導」 2025年8月3日,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在深圳南山區向南社區服務中心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心海康復中心主辦,旨在促進兩岸三地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和教育引導工作,為兒童康復路提供多元化路徑。活動當天,來自兩岸三地的孤獨症兒童、家長、康復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200余人齊聚一堂。 “以愛聚力 共向未來——2023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助殘者’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副組長余振芳,組織深圳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全力協助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會場人員的佈置、協調和秩序維護。 現場一位精神奕奕的75歲香港人余振芳,從事助殘事業20多年,作爲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余振芳在兒時,便常常聽家裏的長輩聊起內地的生活見聞,這也讓她對深圳這座城市有着模糊的認知。80年代初期,因爲哥哥來深圳蛇口創業,讓她有機會踏足內地這片令她充滿好奇且心生嚮往的熱土。 2004年,餘振芳在香港退休以後,決定要來深圳生活。這一決定也讓她與家人產生分歧,遠在加拿大的2個兒子希望把她接過去生活,頤養天年。 余振芳斷然拒絕了,“我是中國人,我想在退休以後爲別人做一些事情,爲祖國做一些貢獻。” 自此,她在深圳開啓了自己的助殘生涯。 “我不願意離開深圳,深圳是我家。我在深圳能做公益事業,盡我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別人得到了幫助,得到了快樂,我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樂,這就夠了。” 時至今日,75歲高齡的余振芳已經服務深圳自閉症康復中心長達20多年,先後獲得深圳市百名優秀志願者、深圳市五星級志願者、“以愛聚力 共向未來——2023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助殘者’等表彰。 余振芳表示:我非常鼓勵星星孩子的家長能夠帶孩子走出來看看世界,多接觸人群,她也常常會找時間陪自閉症孩子聊天,講故事,組織各種活動,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最有成就的就是走在路上,這些她帶過的孩子遠遠地就認出我來,大聲的喊我奶奶!” 此次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余振芳帶領南山義工聯助殘組為兩岸三地的自閉症孩子獻上手語舞蹈《感恩的心》為自閉症家庭送上祝福和鼓勵!

台灣參訪團走進天津薊州小穿鄉|感受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2025年6月27日下午,來自台灣的參訪團一行走進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實地感受當地鄉村振興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此次活動以“文旅融合·同心同行”為主題,通過參訪全景式鄉野公園、體驗特色民宿及生態農業項目,深化了兩岸同胞的情感聯結,也為津台交流注入新活力。 薊州區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書記向台灣同胞介紹道:全景式鄉野公園:鄉村振興的“薊州樣板”小穿芳峪村通過“集體+公司+農戶”模式,打造了佔地600畝的鄉野公園,融合民俗民宿、現代園林、鄉村景區和節慶活動四大板塊,形成復合型文旅產業鏈。參訪團先後參觀了徽派四合院民宿、邵窩文化體驗區及雲杉餐廳,對當地將傳統建築與現代服務結合的創新理念表示贊嘆。村內數十棟棟精品民宿統一管理、分散經營的模式,既保留了鄉土特色,又實現了規模化發展,成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的典範。 生態修復與文化傳承:綠水青山間的兩岸共鳴在薊州區春山裡生態修復示範點,參訪團見證了廢棄礦坑蛻變為智慧社區的奇跡。通過生態修復、藝術賦能與產業導入,春山裡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進一步激發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此次參訪活動不僅讓台灣同胞領略了薊州區的自然之美與人文底蘊,更彰顯了兩岸同胞攜手共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決心。期待津台交流合作在這片土地上結出更多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