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類

微光映两岸|特教陳習珍路上的跨海峡温暖相拥

臺灣萬順傳媒「記者張如鳳/綜合報導」今(27日),長沙天心區星語林康復中心內,一場以「看見孩子的『內在光芒』:賞識教育視角下的親子心理共建」為主題的特教講座溫情開場——主講人之一是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影子老師、融合教育培訓講師、身份於一身的台灣特教專家陳習珍,這既是兩岸特教資源的深度聯動,也是她女兒劉夢緣《我的光譜人生:特別,所以美麗》主題分享的第146場巡迴講演。 講座現場,劉夢緣身著淺色洋裝,站在投影幕前。幕布上「我的光譜人生:特別,所以美麗」的標題與她的形象重疊,這場以「從無聲世界到生命樂章」為核心的分享,正是她用27年人生寫就的真實啟示。 今日活動由星語林康復中心負責人開場後,陳習珍以「廈門陳岚心理諮詢中心」主講人的身份展開分享,這是她第1451場公益講座。身著中式紋理外套的她,將自己二十餘年打磨出的「三維賞識教育體系」融入分享:第一維是「看見差異」——她強調「每個孩子的光譜都不同,有的孩子擅長視覺記憶,有的孩子對聲音敏感,不拿『標準成長模板』框住孩子」;第二維是「連接興趣」——比如她發現劉夢緣對色彩敏感後,不僅準備了數十種色卡,還帶她用顏料「畫情緒」,把抽象的感受轉化為可表達的畫面;第三維是「小步遞進」——她會把一個技能拆解成數十個微小目標,比如教劉夢緣「說完整句子」,先從「認顏色詞」開始,再到「描述顏色」,最後串成「我喜歡藍色的天空」這類表達,讓孩子在每一步都能收穫成就感。 台下擺放的非洲鼓,也暗合她「音樂療愈+融合教育」的特教理念:「自閉症孩子對節奏的感知力往往很強,我會帶孩子們一起敲鼓——一開始是跟隨節拍,慢慢過渡到分組配合,最後甚至能合奏簡單的旋律。這不僅能鍛煉他們的專注力,更能讓他們體驗『和他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的快樂,這是社交融合的第一步。」她以劉夢緣的成長為例補充:「5歲的夢緣無法言語,卻能分辨數十種相近色、無師自通彈奏鋼琴——我放下『她不會什麼』的焦慮,聚焦她的光芒,才打開了溝通的門。」 劉夢緣的分享隨後將現場推向高潮。她回憶小學時因社交障礙被孤立、哭問「我是不是不好」,母親一句「你的獨特就是光芒」成為她的支撐;初中時,她在畫布上傾注情緒,首幅畫作收穫的「有感染力」評價,讓她首次體驗被認可的快樂。如今的她不僅是「鋼琴公主」,更能流暢表達想法,現場展示的三幅色彩明快的畫作,引來全場掌聲。 互動環節結束後,多位家長仍圍繞在陳習珍母女身邊繼續提問: 家長A:「我的孩子總是反覆擺弄玩具車輪,這種刻板行為該怎麼引導?」 陳習珍:「這是孩子在尋求安全感,千萬不要強行制止。夢緣小時候愛反覆排列積木,我就買了模型拼裝套組,陪她從簡單的汽車模型開始搭——既保留了她熟悉的『重複排列』動作,又慢慢培養了她的專注力和空間思維。」 家長B:「孩子快5歲了還沒有語言,只能用手勢指東西,我該怎麼幫他?」 劉夢緣:「我5歲的時候也不會說話,只會哭。媽媽那時候不強迫我說話,每天陪我塗顏色、彈兒童鋼琴——我喜歡藍色,她就說『夢緣選的藍色像天空一樣漂亮』;我彈出一個音,她就跟著哼調子。後來我慢慢會跟著她說『藍』『琴』,再到完整的句子。先通過興趣建立連接,語言是跟著情緒和信任一起打開的。」 家長C:「賞識教育會不會讓孩子經不起挫折?比如他做不好事情就鬧脾氣。」 陳習珍:「賞識不是『無原則夸獎』,是看見『努力的過程』。夢緣當初學鋼琴,一首曲子練了半個月還彈錯音,她摔了琴譜說『我不行』。我說『你今天比昨天多彈對了3個小節,手指的力度也更穩了——這就是進步』。先接住他的情緒,再點出具體的努力,孩子會慢慢明白『沒做好』不等於『我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講座現場陳習珍母女也分享了新動態:目前二人正在緊鑼密鼓籌劃2026湘台天籟之聲音樂晚會,希望以音樂為橋梁,進一步推動兩岸特教文化交流,讓更多人透過旋律看見自閉症群體的「內在光芒」,也讓融合教育的理念在藝術感染力中傳遞更遠。 此次活動是陳習珍母女兩岸千餘場公益分享的縮影。星語林康復中心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搭建兩岸特教平台,而這場以「愛與看見」為核心的講座,不僅讓家長收穫了實用技巧,更以劉夢緣的成長故事,讓社會看見自閉症群體的潛力——正如劉夢緣所說:「自閉症不是缺陷,是不同的生命色彩,只要被看見、被接納,我們也能擁有精彩人生。」
公益宗教

微光映两岸|特教陳習珍路上的跨海峡温暖相拥

臺灣萬順傳媒「記者張如鳳/綜合報導」今(27日),長沙天心區星語林康復中心內,一場以「看見孩子的『內在光芒』:賞識教育視角下的親子心理共建」為主題的特教講座溫情開場——主講人之一是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影子老師、融合教育培訓講師、身份於一身的台灣特教專家陳習珍,這既是兩岸特教資源的深度聯動,也是她女兒劉夢緣《我的光譜人生:特別,所以美麗》主題分享的第146場巡迴講演。 講座現場,劉夢緣身著淺色洋裝,站在投影幕前。幕布上「我的光譜人生:特別,所以美麗」的標題與她的形象重疊,這場以「從無聲世界到生命樂章」為核心的分享,正是她用27年人生寫就的真實啟示。 今日活動由星語林康復中心負責人開場後,陳習珍以「廈門陳岚心理諮詢中心」主講人的身份展開分享,這是她第1451場公益講座。身著中式紋理外套的她,將自己二十餘年打磨出的「三維賞識教育體系」融入分享:第一維是「看見差異」——她強調「每個孩子的光譜都不同,有的孩子擅長視覺記憶,有的孩子對聲音敏感,不拿『標準成長模板』框住孩子」;第二維是「連接興趣」——比如她發現劉夢緣對色彩敏感後,不僅準備了數十種色卡,還帶她用顏料「畫情緒」,把抽象的感受轉化為可表達的畫面;第三維是「小步遞進」——她會把一個技能拆解成數十個微小目標,比如教劉夢緣「說完整句子」,先從「認顏色詞」開始,再到「描述顏色」,最後串成「我喜歡藍色的天空」這類表達,讓孩子在每一步都能收穫成就感。 台下擺放的非洲鼓,也暗合她「音樂療愈+融合教育」的特教理念:「自閉症孩子對節奏的感知力往往很強,我會帶孩子們一起敲鼓——一開始是跟隨節拍,慢慢過渡到分組配合,最後甚至能合奏簡單的旋律。這不僅能鍛煉他們的專注力,更能讓他們體驗『和他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的快樂,這是社交融合的第一步。」她以劉夢緣的成長為例補充:「5歲的夢緣無法言語,卻能分辨數十種相近色、無師自通彈奏鋼琴——我放下『她不會什麼』的焦慮,聚焦她的光芒,才打開了溝通的門。」 劉夢緣的分享隨後將現場推向高潮。她回憶小學時因社交障礙被孤立、哭問「我是不是不好」,母親一句「你的獨特就是光芒」成為她的支撐;初中時,她在畫布上傾注情緒,首幅畫作收穫的「有感染力」評價,讓她首次體驗被認可的快樂。如今的她不僅是「鋼琴公主」,更能流暢表達想法,現場展示的三幅色彩明快的畫作,引來全場掌聲。 互動環節結束後,多位家長仍圍繞在陳習珍母女身邊繼續提問: 家長A:「我的孩子總是反覆擺弄玩具車輪,這種刻板行為該怎麼引導?」 陳習珍:「這是孩子在尋求安全感,千萬不要強行制止。夢緣小時候愛反覆排列積木,我就買了模型拼裝套組,陪她從簡單的汽車模型開始搭——既保留了她熟悉的『重複排列』動作,又慢慢培養了她的專注力和空間思維。」 家長B:「孩子快5歲了還沒有語言,只能用手勢指東西,我該怎麼幫他?」 劉夢緣:「我5歲的時候也不會說話,只會哭。媽媽那時候不強迫我說話,每天陪我塗顏色、彈兒童鋼琴——我喜歡藍色,她就說『夢緣選的藍色像天空一樣漂亮』;我彈出一個音,她就跟著哼調子。後來我慢慢會跟著她說『藍』『琴』,再到完整的句子。先通過興趣建立連接,語言是跟著情緒和信任一起打開的。」 家長C:「賞識教育會不會讓孩子經不起挫折?比如他做不好事情就鬧脾氣。」 陳習珍:「賞識不是『無原則夸獎』,是看見『努力的過程』。夢緣當初學鋼琴,一首曲子練了半個月還彈錯音,她摔了琴譜說『我不行』。我說『你今天比昨天多彈對了3個小節,手指的力度也更穩了——這就是進步』。先接住他的情緒,再點出具體的努力,孩子會慢慢明白『沒做好』不等於『我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講座現場陳習珍母女也分享了新動態:目前二人正在緊鑼密鼓籌劃2026湘台天籟之聲音樂晚會,希望以音樂為橋梁,進一步推動兩岸特教文化交流,讓更多人透過旋律看見自閉症群體的「內在光芒」,也讓融合教育的理念在藝術感染力中傳遞更遠。 此次活動是陳習珍母女兩岸千餘場公益分享的縮影。星語林康復中心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搭建兩岸特教平台,而這場以「愛與看見」為核心的講座,不僅讓家長收穫了實用技巧,更以劉夢緣的成長故事,讓社會看見自閉症群體的潛力——正如劉夢緣所說:「自閉症不是缺陷,是不同的生命色彩,只要被看見、被接納,我們也能擁有精彩人生。」

雲科大辦理「2025年USR國際交流及國際永續志工蹲點考察計畫」 深化臺馬永續實踐交流

  【記者劉夢緣綜合報道】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於2025年11月20日至25日前往馬來西亞居鑾,參與「2025居鑾鐵道節(Kluang Rail Festival)」,執行「2025年USR國際交流及國際永續志工蹲點考察計畫」,以行動落實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目標。 「2025居鑾鐵道節」是一項融合國際論壇、專題研討會、跨域工作坊、鐵道主題展、地方創生市集與鐵道紀錄片放映的國際性文化盛會,於居鑾鐵道遺產公園舉行。活動以「鐵道再生‧串聯未來」為主題,強調鐵道文化遺產活化再利用的重要性,透過藝術、文化與社區共創設計,推動地方發展與國際連結,吸引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台灣及中國等地的專家學者與地方創生組織共襄盛舉。 雲科大永續中心於活動期間參與國際論壇、地方DNA工作坊及鐵道市集策展,展現台灣在USR推動與永續實踐的多元成果。論壇中由本校數位媒體系張文山教師代表發表專題演講,分享USR計畫在社區再生與跨域合作的實踐經驗,並與國際夥伴探討教育、文化與地方永續的合作模式。地方DNA工作坊則聚焦於「地方創生」,以臺灣雲林斗南火車站(斗南七號倉庫)鐵道故事為素材,展開地方特色文化與低碳生活圈的發展對話。 此外,雲科大永續中心於鐵道市集中展示多項本校USR合作成果,推廣台灣地方文化與設計品牌,透過互動交流,讓世界看見台灣在地創生與永續實踐的能量。活動中並由雲科大永續中心林沂品主任,代表該校與馬來西亞地方創生組織「PLab地方創生實驗室」簽署「國際永續志工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跨國社會實踐、青年志工交流及永續教育推廣。 雲科大永續中心表示,此次參與居鑾鐵道節不僅是USR國際實踐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該校在青年志工蹲點的發展與持續跨越國界、以行動實踐永續理念的精神。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USR國際夥伴關係,秉持SDGs精神,透過教育、研究與志願服務的結合,推動臺馬兩地在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領域的長期合作,邁向共創美好未來的願景。  

SPN見面會恐出現一人落單 Shelly、Pundao與Neko「這理由」甜喊不擔心

【記者 蜀女 台北報導】真是「泰」稀有,創泰百GL(GIRL LOVE)見面會以三人的單數形式會粉絲紀錄!泰國知名製作公司Motion Minds Entertainment公司旗下的GL演技派組合Shelly Phetsai Chanrueng(Shelly)、Aom Pundao Panyabaramee(Pundao)與Neranuchara Lertprase(Neko),簡稱SPN,宣布即將帶著造成兩派粉絲論的人氣GL泰劇「Roller Coaster(雲霄飛車)」,訂於2026/1/17(六)於「台北三創Syntrend 5樓CLAPPER STUDIO展演廳」舉辦「2026 SPN 1st Fan Meeting in Taipei」的第一場海外見面會!SPN三位女神除了有著無暇臉蛋與姣好身材,雖然甫剛出道,但在公司嚴格訓練下演技不俗,而其中飾演女主角之一Air的Neko,是超人氣GL泰劇「Blank愛填滿空白」主角Yoko現實生活中的親姊姊,因此當「Roller Coaster(雲霄飛車)」公布她加入時,再加上她飾演因家族壓力下無奈分手的前任,更是瞬間造成社群訊息爆量,紛紛擔心這部作品「三選二」到底誰會落單?  2025堪稱是GL劇大勢的一年,在眾多作品中,以黑馬之姿受到粉絲喜愛的「Roller Coaster(雲霄飛車)」,敘述帶著對前任Air(Neko飾)的美好回憶、不捨情感卻仍舊殷殷期盼復合的Pure(Pundao飾),在她以為誰也無法再進入自己內心世界後,突然Loft(Shelly飾)的現身與追求,逐漸溫暖了自己千瘡百孔的心房,但對Air的執著又無法全然放手,三位演員對於情緒表達到位,幾場哭戲都讓粉絲跟著肝腸寸斷,紛紛氣呼呼罵編劇殘忍,到底選誰才是最圓滿的方式?  即將來到台北辦見面會的三位女神,對她們來說,這是第一次海外場的見面會,也是唯一僅此一場的三人合體現身的見面會,Shelly、Pundao與Neko灑糖預告:「我們完全感受到粉絲的熱情,很期待當天能一同開心互動,當然我們也很期待有空能逛逛市集,品嚐在地美食,所以歡迎大家多多推薦口袋名單!」。不光如此,俏皮問因為是三人行,到時見面會上,若遇到有一人恐落單被冷落怎麼辦?由於戲裡前任與後任有著「剪不斷,理還亂」,兩邊都是最佳,選誰都難以抉擇的戀愛糾葛,沒想到三位女神逗趣賣著關子說:「見面會上確實會有這可能,但不擔心自己會是落單的那一個,因為我有粉絲陪我!」,超寵粉的她們也預告見面會將準備豐富的舞台內容,帶給大家難忘的回憶!  訂於2026/1/17(六)PM2:00於「台北三創Syntrend 5樓CLAPPER STUDIO展演廳」舉辦的「2026...

閱讀翻轉雲林 跨世代閱讀接力!雲林首屆 「微冊愛閱讀生活節暨閱讀路跑」開啟閱讀生活化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雲林的閱讀地圖,正從圖書館延伸到城市的每個角落!11月22日(六) 雲林首屆 「微冊愛閱讀生活節暨閱讀路跑」,將以「閱讀生活化」為主軸,結合親子路跑、故事 演出、文創市集、草地音樂與策展活動,用最輕盈的腳步與最溫暖的書香,跑出屬於雲 林的閱讀故事!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今(20)日上午舉辦活動啟動記者會,由張麗善縣長親自領 銜,與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雲林縣幼兒教育發展協會總會長廖文秀、贊助單位不動產 同業公會代表及VDS活力東勢公司總經理王文星、縣議員林岳璋、王鈺齊、簡慈坊、賴 淑娞秘書、顏忠義秘書、斗六市代表會黃尤美副主席等多位共襄盛舉,正式揭開雲林閱 讀品牌新篇章。 啟動儀式以「閱讀接力‧點亮雲林」為主題,融入「親子路跑 × 閱讀品牌 × 未 來願景」三大精神,透過接力的方式,象徵教育界的傳承、社會力量的支持及公部門施 政的決心。 縣長張麗善指出,「微冊角落」是雲林的閱讀品牌,是雲林閱讀的根基,而未來的 總圖書館『耕雲圖』,將是這棵知識之樹茁壯的象徵。縣長特別感謝雲林縣不動產開發 商業同業公會及VDS活力東勢公司的熱心贊助本次閱讀路跑活動,共同為推動閱讀文化 注入實質能量。今天的啟動儀式,除了宣告今年11月22日即將登場的「2025 微冊愛閱 讀生活節暨閱讀路跑」活動,更以「閱讀接力‧點亮雲林」象徵縣府將串起雲林在地閱 讀品牌「微冊角落」的深耕精神與未來縣總圖書館「耕雲圖」的遠景,象徵從種子到大 樹的永續閱讀傳承。 文觀處陳璧君處長表示,閱讀是家庭教育與城市文化的根基,而雲林正以行動打造 閱讀的日常風景。「微冊角落」是縣府攜手縣內特色店家,加入這場閱讀推廣運動,目 標是「讓整個雲林都是你的圖書館,讓閱讀成為日常」。「2025微冊愛閱讀生活節暨閱 讀路跑」邀請親子家庭、青年文青及閱讀愛好者一起用腳步閱讀城市,感受雲林書香的 力量。 微冊角落閱讀路跑活動從早上7點半開始,自文化觀光處出發到斗六行啟記念館, 全程 3 公里,串聯斗六城市閱讀風景,邀請親子大手牽小手,在初秋的早 晨一起奔跑、閱讀、歡笑! 早上10點至下午5點,於行啟紀念館廣場一整天的微冊角落愛閱讀生活節登場!現 場有豐富的親子活動,包含說故事、草地音樂會、完成任務兌換特製專屬野餐墊,文創 市集、二手書交換、微冊角落暨耕雲圖展覽、韓國繪本行旅展等等,無論你是愛跑步的 運動咖、愛閱讀的文青,還是喜歡野餐的親子家庭,都能在這場活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 閱讀角落,與雲林一起讀出生活、跑出故事。 本次活動中的重頭戲之一,即「微冊角落暨耕雲圖展覽」,將於 11/22(六)至 11/30(日)下午1點到6點,於行啟紀念館展出。這不僅是對雲林在地閱讀推廣成果的 展現,更是縣府團隊為雲林縣總圖——「耕雲圖」未來規劃所設下的重要里程碑。誠摯 邀請所有關心雲林未來閱讀發展的鄉親與各界人士,把握這段時間前來看展!展覽將呈 現「耕雲圖」的初步構想與願景藍圖,讓您一窺雲林未來縣總圖的面貌。更重要的是, 現場設置了留言板與意見回饋區,歡迎您大方地留下您對雲林未來推廣閱讀的願景與想 法。您的每一個建議,都是打造更美好「耕雲圖」的寶貴動力! 誠摯邀請所有朋友,11月22日一同來雲林用雙腳閱讀城市,用笑容傳遞書香,在音 樂與書香中感受秋日閱讀的美好時光。 更多活動詳情與即時資訊,請持續關注「微冊角落」及雲林縣公共圖書館粉絲專 頁。
spot_imgspot_img
新聞分類
劉夢緣

雲科大辦理「2025年USR國際交流及國際永續志工蹲點考察計畫」 深化臺馬永續實踐交流

  【記者劉夢緣綜合報道】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於2025年11月20日至25日前往馬來西亞居鑾,參與「2025居鑾鐵道節(Kluang Rail Festival)」,執行「2025年USR國際交流及國際永續志工蹲點考察計畫」,以行動落實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目標。 「2025居鑾鐵道節」是一項融合國際論壇、專題研討會、跨域工作坊、鐵道主題展、地方創生市集與鐵道紀錄片放映的國際性文化盛會,於居鑾鐵道遺產公園舉行。活動以「鐵道再生‧串聯未來」為主題,強調鐵道文化遺產活化再利用的重要性,透過藝術、文化與社區共創設計,推動地方發展與國際連結,吸引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台灣及中國等地的專家學者與地方創生組織共襄盛舉。 雲科大永續中心於活動期間參與國際論壇、地方DNA工作坊及鐵道市集策展,展現台灣在USR推動與永續實踐的多元成果。論壇中由本校數位媒體系張文山教師代表發表專題演講,分享USR計畫在社區再生與跨域合作的實踐經驗,並與國際夥伴探討教育、文化與地方永續的合作模式。地方DNA工作坊則聚焦於「地方創生」,以臺灣雲林斗南火車站(斗南七號倉庫)鐵道故事為素材,展開地方特色文化與低碳生活圈的發展對話。 此外,雲科大永續中心於鐵道市集中展示多項本校USR合作成果,推廣台灣地方文化與設計品牌,透過互動交流,讓世界看見台灣在地創生與永續實踐的能量。活動中並由雲科大永續中心林沂品主任,代表該校與馬來西亞地方創生組織「PLab地方創生實驗室」簽署「國際永續志工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跨國社會實踐、青年志工交流及永續教育推廣。 雲科大永續中心表示,此次參與居鑾鐵道節不僅是USR國際實踐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該校在青年志工蹲點的發展與持續跨越國界、以行動實踐永續理念的精神。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USR國際夥伴關係,秉持SDGs精神,透過教育、研究與志願服務的結合,推動臺馬兩地在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領域的長期合作,邁向共創美好未來的願景。  
劉夢緣

閱讀翻轉雲林 跨世代閱讀接力!雲林首屆 「微冊愛閱讀生活節暨閱讀路跑」開啟閱讀生活化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雲林的閱讀地圖,正從圖書館延伸到城市的每個角落!11月22日(六) 雲林首屆 「微冊愛閱讀生活節暨閱讀路跑」,將以「閱讀生活化」為主軸,結合親子路跑、故事 演出、文創市集、草地音樂與策展活動,用最輕盈的腳步與最溫暖的書香,跑出屬於雲 林的閱讀故事!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今(20)日上午舉辦活動啟動記者會,由張麗善縣長親自領 銜,與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雲林縣幼兒教育發展協會總會長廖文秀、贊助單位不動產 同業公會代表及VDS活力東勢公司總經理王文星、縣議員林岳璋、王鈺齊、簡慈坊、賴 淑娞秘書、顏忠義秘書、斗六市代表會黃尤美副主席等多位共襄盛舉,正式揭開雲林閱 讀品牌新篇章。 啟動儀式以「閱讀接力‧點亮雲林」為主題,融入「親子路跑 × 閱讀品牌 × 未 來願景」三大精神,透過接力的方式,象徵教育界的傳承、社會力量的支持及公部門施 政的決心。 縣長張麗善指出,「微冊角落」是雲林的閱讀品牌,是雲林閱讀的根基,而未來的 總圖書館『耕雲圖』,將是這棵知識之樹茁壯的象徵。縣長特別感謝雲林縣不動產開發 商業同業公會及VDS活力東勢公司的熱心贊助本次閱讀路跑活動,共同為推動閱讀文化 注入實質能量。今天的啟動儀式,除了宣告今年11月22日即將登場的「2025 微冊愛閱 讀生活節暨閱讀路跑」活動,更以「閱讀接力‧點亮雲林」象徵縣府將串起雲林在地閱 讀品牌「微冊角落」的深耕精神與未來縣總圖書館「耕雲圖」的遠景,象徵從種子到大 樹的永續閱讀傳承。 文觀處陳璧君處長表示,閱讀是家庭教育與城市文化的根基,而雲林正以行動打造 閱讀的日常風景。「微冊角落」是縣府攜手縣內特色店家,加入這場閱讀推廣運動,目 標是「讓整個雲林都是你的圖書館,讓閱讀成為日常」。「2025微冊愛閱讀生活節暨閱 讀路跑」邀請親子家庭、青年文青及閱讀愛好者一起用腳步閱讀城市,感受雲林書香的 力量。 微冊角落閱讀路跑活動從早上7點半開始,自文化觀光處出發到斗六行啟記念館, 全程 3 公里,串聯斗六城市閱讀風景,邀請親子大手牽小手,在初秋的早 晨一起奔跑、閱讀、歡笑! 早上10點至下午5點,於行啟紀念館廣場一整天的微冊角落愛閱讀生活節登場!現 場有豐富的親子活動,包含說故事、草地音樂會、完成任務兌換特製專屬野餐墊,文創 市集、二手書交換、微冊角落暨耕雲圖展覽、韓國繪本行旅展等等,無論你是愛跑步的 運動咖、愛閱讀的文青,還是喜歡野餐的親子家庭,都能在這場活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 閱讀角落,與雲林一起讀出生活、跑出故事。 本次活動中的重頭戲之一,即「微冊角落暨耕雲圖展覽」,將於 11/22(六)至 11/30(日)下午1點到6點,於行啟紀念館展出。這不僅是對雲林在地閱讀推廣成果的 展現,更是縣府團隊為雲林縣總圖——「耕雲圖」未來規劃所設下的重要里程碑。誠摯 邀請所有關心雲林未來閱讀發展的鄉親與各界人士,把握這段時間前來看展!展覽將呈 現「耕雲圖」的初步構想與願景藍圖,讓您一窺雲林未來縣總圖的面貌。更重要的是, 現場設置了留言板與意見回饋區,歡迎您大方地留下您對雲林未來推廣閱讀的願景與想 法。您的每一個建議,都是打造更美好「耕雲圖」的寶貴動力! 誠摯邀請所有朋友,11月22日一同來雲林用雙腳閱讀城市,用笑容傳遞書香,在音 樂與書香中感受秋日閱讀的美好時光。 更多活動詳情與即時資訊,請持續關注「微冊角落」及雲林縣公共圖書館粉絲專 頁。
劉夢緣

雲科大國際處舉辦印度文化交流活動推動多元文化共融校園

【記者如風綜合報道】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際事務處於2025年11月19日舉辦「印度文化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吸引眾多本地與國際學生熱情參與。活動現場熱鬧繽紛,充分展現雲科大推動多元文化共融校園的成果。 本次活動由國際事務處葉惠菁國際長、校務發展中心俞慧芸主任、國際人工智慧管理研究所張貴忠所長、國際師生組楊孝淳組長及國際交流組黃宥婷組長共同出席。並特別邀請雲科大印度籍桑亞倫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 Dr. Arun Kumar Sangaiah)介紹印度文化特色,帶領印度學生示範曼海蒂彩繪(Mehndi Painting)及藍果麗沙畫體驗(Rangoli Art),讓參與者透過親手創作,深刻感受印度藝術的細膩與獨特美感。 活動中,印度學生帶來的傳統舞蹈、瑜珈展示與歌唱演出成為全場焦點。此外,活動安排印度傳統遊戲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齊聚一堂,在合作與競賽中拉近彼此距離,現場洋溢著歡笑與活力。 國際處亦準備香料風味濃厚的印度特色餐盒,讓參與者在體驗文化的同享受地道料理。活動最後,每位參加者皆獲得一份象徵祈福與光明的印度傳統蠟燭小禮物(Diya),為活動增添文化意義與溫暖祝福。 在活動尾聲,葉惠菁國際長致詞表示:「透過曼海蒂彩繪、藍果麗沙畫與印度美食體驗,我們不僅看見了印度文化的繽紛與深度,更體驗到多元文化交融的美好。這樣的文化活動,正是國際事務處推動『多元共融校園』願景的縮影。文化交流不只是學習他者的語言或藝術,而是打開心門、理解差異、彼此尊重的過程。」 葉國際長同時感謝所有參與活動的師生與籌備團隊,肯定大家的熱情與投入讓此次活動更加豐富而有溫度。未來,國際事務處將持續舉辦更多文化體驗與國際交流活動,讓每一位雲科人都能在校園中感受世界的多樣與精彩,持續建立一個包容與支持的國際社群。
苦命小編

温情跨海峡|陈习珍心理咨询义诊进社区传递暖心支持

台湾萬順傳媒讯(记者 小錕、夏娃/厦门报道)今(18日)上午9时,厦门嘉莲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楼大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海峡隔不开温情,公益聚得起力量”的心理咨询义诊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厦门陈岚心理咨询中心的两岸特教专家陈习珍老师,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心理支持与服务。 活动现场,陈习珍老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聚焦情绪管理、亲子教育、压力应对等常见心理问题,为前来咨询的居民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与针对性建议。她结合两岸特殊教育及心理辅导的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实用的自我调节技巧,助力居民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不少参与群众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更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关怀的温暖。 “公益路上,步履不停”,陈习珍老师在活动中表示,希望以专业力量为社区居民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她强调,海峡无法阻隔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公益服务能够凝聚更多力量,推动社会心理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嘉莲街道相关负责人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心理服务进社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与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街道将继续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进一步营造和谐、健康的社区氛围。 此次心理咨询义诊活动,既为居民提供了面对面的专业心理支持,也彰显了公益服务在促进社区融合与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陈习珍老师与参与团队以专业与爱心并行,用实际行动为厦门的冬日注入了阵阵暖流。 作者:小錕、夏娃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台湾共工新闻社 编辑:熊馨缘 责编:董勇
苦命小編

音樂為翼|逐夢鷺島!首屆“鷺台之聲”歌唱比賽圓滿收官

臺灣前傳媒報社訊(記者 簡進錕、夏娃)昨日(17日)下午,廈門翔鷺大酒店內歌聲飛揚、掌聲不斷,首屆"鷺台之聲"歌唱比賽在此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音樂為橋梁,匯聚了來自廈門及台灣的數十名選手同台競技,其中年僅5歲的台灣選手陳冠錡是本屆比賽年齡最小的參賽者,稚嫩的身影與真摯的演繹成為現場一道溫暖亮麗的風景。比賽現場氣氛熱烈、精彩紛呈,充分展現了兩岸同胞的藝術才華與精神風貌,為推動閩台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動力。 比賽開幕式上,主辦單位代表安倩嬅登台致詞。她表示,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更是連接兩岸同胞情感的紐帶,“鷺台之聲”誕生的初衷,就是希望搭建一個純淨的藝術平台,讓兩岸愛樂者以歌會友、以聲傳情,在旋律中感受文化同源的溫暖,在交流中凝聚民族情感的共鳴,期待這場音樂盛會能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新起點。 主辦單位代表高子羚在致詞中補充道,從籌備到落地,活動得到了兩岸各界的鼎力支持,每一位參與者的熱情都讓這場比賽更具意義。她強調,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音樂藝術的交流沒有距離,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兩岸朋友結下深厚友誼,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承辦單位代表陳習珍也上台發言,她對所有參賽選手、評審團、支持單位及工作人員表示誠摯感謝。她提到,承辦這次比賽是一份榮幸,更是一份責任,團隊始終以“公平公正、精益求精”為原則,全力保障比賽順利進行。她期待未來能繼續牽線搭橋,為兩岸文化交流創造更多優質平台,讓兩岸同胞的心走得更近、情繫得更緊。 比賽現場,選手們用動人的歌聲和飽滿的情感演繹了多首經典與流行曲目,年僅5歲的陳冠錡以童真的嗓音演繹歌曲,一招一式頗有模樣,稚嫩卻不怯場的表現收穫了全場陣陣掌聲。所有選手不僅展現了個人藝術風采,更以音樂促進了彼此間的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本次比賽邀請到安倩嬅、曾亞福、王淑貞、劉庭郡、黃鶯、楊貴美六位業內資深人士擔任評審,高子羚、柴永申擔任計分員,評審團與計分員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為選手們的表現給出專業評價與精確計分,保障了比賽的權威性與公正性。 本屆賽事由廈門圓夢深羚旅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嬅藝歌唱演藝經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廈門陳嵐心理咨詢有限公司承辦,並得到紅陽生活(廈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優浮策劃(廈門)有限公司、墨浪傳媒(廈門)有限公司、廈門茗玥雙擁藝術團、廈門金榜藝術團、(台灣)心靈補給站歌聲送暖協會及(台灣)嬅藝之星演出團體等單位的協辦支持。贊助單位華夏水務(北京)有限公司為活動提供了重要保障,其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與文化事業,積極支持兩岸文化交流與藝術發展,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媒體支持單位包括國際新聞視角報社、臺灣共工新聞社、萬順傳媒報社、前傳媒報社、高新傳媒、八方新聞等,為活動提供了廣泛的宣傳報道。 經過激烈角逐,比賽最終評選出前三名選手:第一名由台灣選手林惠珠獲得,其精湛的唱功與深情演繹贏得了評委與觀眾的一致好評;並列第二名由李元豪和周霞子靖共同獲得,二人均以出色的表現展現了多元的音樂風格與舞台魅力。 領獎台上,林惠珠難掩激動之情,她發表得獎感言時說:“從台灣來到廈門參賽,原本只是想和兩岸的歌友交流學習,從沒想過能拿到冠軍。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我歌唱的肯定,更讓我感受到兩岸同胞一家人的溫暖。比賽中結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我們一起聊音樂、談文化,這種心與心的連接難能可貴。感謝主辦方搭建這麼好的平台,未來我願意做兩岸文化交流的小小使者,用歌聲傳遞友誼與愛。” 並列第二名獲得者李元豪表示:“能和這麼多兩岸優秀選手同台競技,本身就是一種收穫。音樂不分地域,今天在舞台上,我們用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情感演繹歌曲,這種默契讓我深深感動。感謝評委的認可和團隊的支持,這份獎項是鼓勵也是動力,期待下次還能參加這類有意義的交流活動,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另一位並列第二名獲得者周霞子靖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參加‘鷺台之聲’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不僅鍛煉了自己,更收穫了珍貴的友誼。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對音樂的熱愛和對文化的認同是相通的。感謝活動讓我們有機會彼此了解、相互欣賞,希望未來有更多這樣的平台,讓兩岸的年輕人通過藝術交流走得更近。” 年齡最小的台灣選手陳冠錡在接受採訪時,臉上掛著天真的笑容,用稚嫩的語氣說:“我最喜歡唱歌啦!這次和爸爸媽媽從台灣來廈門,能站在這麼大的舞台上唱歌,還認識了好多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我好開心呀!大家的掌聲好好聽,評委老師也夸我唱得棒~ 以後我還要好好練唱歌,明年還來鷺島,和兩岸的朋友一起唱歌、一起玩,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呀!” 本屆"鷺台之聲"歌唱比賽的成功舉辦,為兩岸同胞搭建了展示才華、深化友誼的平台,有效促進了廈門與台灣在文化領域的互動與合作。主辦方表示,未來將繼續拓展此類文化交流活動,持續推動兩岸同胞心貼得更近、情融得更深,共同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間進錕、夏娃 供圖:共工新聞圖片庫、臺灣共工新聞社 編輯:熊馨緣 責編:董勇
苦命小編

两岸同心护”星”行 陈习珍策划公益晚会让温台情谊跨海相连

温台六日叙乡情 公益同心暖星娃|台胞深度探访瓯越大地 共绘两岸融合新篇 本报温州11月15日电(记者简进锟、夏娃) 为期六天五夜的台胞温州深度参访之旅,于15日上午在龙湾国际机场圆满落幕。来自台湾南投等地的参访团成员,带着对温州山水人文的眷恋、产业活力的赞叹,以及两岸公益携手的温暖记忆踏上归途。这场集文化探访、产业考察与公益交流于一体的旅程,以音乐为桥、母爱为纽带,让两岸同胞在沉浸式体验中体会"血浓于水"的同胞情,强化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共识,更为两岸特殊儿童公益事业播下深度融合的种子。 此次参访行程自11月10日启幕,节奏张弛有度、内容精彩纷呈。台胞们先后走进龙湾中国眼谷小镇,触摸温州生命健康产业的创新脉搏;漫步钟秀园、永昌堡,在古建遗存中品读抗倭历史与江南韵味;探访洞头中普陀、望海楼与东海贝雕博物馆,在梵音与匠心间感受海洋文化的厚重;溯源文成刘伯温故里,追寻明代先贤的智慧足迹;登顶百丈际,在中华第一高瀑的磅礡气势中惊叹自然造物的神奇;最后登临江心屿、漫步五马街,在古今交融中定格温州古城的独特韵味。一路走下来,温州的风土人情与台湾的相近之处,让台胞们倍感亲切。 台湾省南投区铺里国际同济会四十五届会长施坤良接受国际新闻视角报社、台湾共工新闻社、万顺传媒报社、前传媒报社等媒体采访。 "我非常喜欢温州,这裡的气候和人文风貌都让我感到十分舒适,整体环境很像台湾的山区——那也是我居住的地方,让我觉得特别亲切自在。"首次到访温州的国际同济会南投区主席林萍夏对这座城市赞不绝口。他特别提到,温州美食与台湾口味相近,咸淡适中的闽浙风味小吃蕴含著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他格外偏爱。谈及印象最深的景点,林萍夏直言刘伯温故里"特别有意思","虽然受疫情影响已经四五年没来大陆,但我一直认为大陆是个非常美好的地方,温州确实值得大家深入探访"。他透露,"回台后我一定会向亲友们推荐大陆的大好河山,邀请更多人来体验这座城市的魅力"。接受采访时说。 台湾魁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执行长黄翊魁,总经理翁佳瑜接受国际新闻视角报社、台湾共工新闻社、万顺传媒报社、前传媒报社等媒体采访。 与林萍夏不同,南投区草屯会会长石志昇是常来大陆交流的"老熟人",但此次温州之行仍让他收穫了别样体验。"从山顶到山底往返一趟,虽然双腿疲惫,但百丈际的壮丽是我在大陆其他地方从未体验过的,确实印象深刻。"石志昇坦言,温州温和亲切的城市氛围与市民的友善热情最让他留恋,"每当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能得到热心帮助"。他还对温州的陪同者给予高度评价:"安排得非常周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美食和行程体验,让人难忘。"对于未来,石志昇充满期待:"不仅想再次到访温州,更希望带动更多台湾团体来参访。"接受采访时说。 台湾省南投区国际同济会五十一届南投区主席林萍夏接受国际新闻视角报社、台湾共工新闻社、万顺传媒报社、前传媒报社等媒体采访。 如果说山水人文是此次行程的"风景线",那麽公益交流便是最动人的"暖心线"。这条温暖纽带的缔造者,正是深耕两岸融合教育二十余年的特教专家陈习珍——由她倾力策划并主持的"温台天使之约"公益音乐晚会,让台胞与温州各界人士因爱心相聚,更让两岸特殊儿童在音乐中结下深厚情谊。作为台湾大爱奖、十大杰出妈妈、非凡母爱奖获得者,陈习珍始终秉持"每个特殊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音乐是他们与世界对话的窗,融合是他们成长的土壤"的特教理念,二十年来她奔走两岸,开办千余场公益讲座与师资培训、巡迴演出上百场,并创立多家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还成立厦门陈岚心理谘询中心 ,以"音乐疗愈+融合教育"双轨模式,不仅帮助数百名自闭症儿童通过音乐打开心扉,更搭建起两岸特教经验互鉴的坚实桥梁。她常说:"大陆是我的娘家,台湾是我的婆家,两岸特教不分家,孩子们的笑容就是最珍贵的融合见证。"此次晚会上,她以温润厚重的主持风格串联全程,既分享著特教路上的初心与坚持,也用母性的温柔呵护著每一位登台的孩子,更现场传授两岸特教融合的实践经验,让现场始终弥漫著温暖与感动。 台湾省南投区草屯会会长 五十一届会长石志昇接受国际新闻视角报社、台湾共工新闻社、万顺传媒报社、前传媒报社等媒体采访。 晚会最令人动容的环节,莫过于陈习珍的女儿、台湾"钢琴公主"刘梦缘,与台湾"古筝王子"张阳任携手温州"星娃"们的同台演出。柔和的灯光下,刘梦缘流畅悦耳的音乐旋律与张阳任清越悠扬的古筝声交相辉映——张阳任相继演绎《桃花笑》的灵动与《战马》的磅礴,刘梦缘则献唱《苹果香》《流水年华》,并走入观众席互动,而温州星娃们以稚嫩却执著的演绎融入其间,指尖流动的不仅是跨越海峡的音乐共鸣,更是两岸同胞守望相助的深情。他们用音乐打破隔阂,每一个音符都凝聚著无数次的练习与突破,每一个动作都饱含著对舞台的热爱,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位观众,掌声与感动的泪光在厅内久久弥漫。这场演出正是陈习珍特教理念的生动实践——让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两岸年轻艺术家同台,在平等参与中收穫自信,在文化交融中感受关爱。 演出落幕后的惊喜环节,让现场温度再次升华。在陈习珍的引领下,星娃们陆续收到了三份满载心意的礼物:台湾魁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带来的香氛疗癒产品与甜蜜糖果、温州团队精心准备的定制非遗纪念品,以及台胞洪俊诚亲手挑选的主题小礼物。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孩子们眼睛亮了起来,有的小心翼翼地抚摸著礼物,有的紧紧抱在怀裡不捨鬆手,脸上绽放出灿烂纯真的笑容,那份难掩的喜悦感染了在场所有人。不少孩子主动举起礼物向捐赠者挥手致谢,简单的动作裡满是真挚与热情。而陈习珍与女儿刘梦缘、张阳任母亲吴慧娟联袂带来的配乐朗诵《乡愁》,更将晚会推向高潮,三人牵手深情演绎,让亲情与两岸情交织,诠释著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 南投区铺里国际同济会前会长施坤良接受国际新闻视角报社、台湾共工新闻社、万顺传媒报社、前传媒报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特殊儿童家长,感触尤为深刻:"首先要感谢陈习珍老师,她的特教理念和公益坚持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深刻反思自己与孩子及家人的相处方式。最近我正在尝试用她分享的'耐心倾听、、赏识教育、优势引导'等理念与方法,和孩子沟通,确实收穫很大。"他坦言,自闭症孩子并非有问题,只是需要更多关怀、耐心与包容,"他们在专注力方面往往比普通人更出色,做事也更认真,这正是陈老师一直强调的'优势视角',我们应该用心发掘他们的特质,用更包容及赏识的方式引导他们"。此次温州之行,也让施坤良对大陆有了全新认识:"这裡的人文底蕴深厚,特教事业的发展也充满温度,很多经验值得台湾借鉴,我也真切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温暖。"对于明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即将举办的两岸公益活动,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当然非常乐意参与!作为南投埔里人,我会向乡亲们宣传这边的文化特色与特教成果,邀请更多人参与这类有意义的活动,也很愿意向陈习珍老师学习,深耕公益事业。" 魁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执行长黄翊魁与总经理翁佳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同样被孩子们的表演与收到礼物时的喜悦深深触动:"看到他们在台上喜悦的神情,我们非常感动。深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而陈老师的'音乐疗愈'模式让孩子们释放了潜能,能在有限资源下展现出这样的才艺很不容易,这场表演让我们对两岸公益协作充满信心。"谈及淮备礼物的初衷,二人表示:"就是想响应陈老师的呼吁,给孩子们带去温暖与快乐,看到他们收到礼物时开心的笑容,我们也感到很高兴。"作为多次来大陆的台胞,这是他们首次到访温州,刘伯温故里与百丈际的壮观让他们印象深刻。"一定会把在温州的见闻与两岸特教融合的成果分享给台湾的亲朋好友,"黄翊魁表示,明年的两岸公益晚会他们仍会积极参与,"这次准备比较仓促,下次会联合更多台湾企业,为孩子们带去更丰富的资源支持"。同时,二人也呼吁:"希望社会更多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其实很优秀,只是需要更多像陈习珍老师这样的引路人与资源支持,也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公益行列,共同守护这些孩子的心灵成长。" 六日行程虽短,两岸情谊绵长。此次台胞温州之行,因陈习珍老师的倾力推动而更具深度——她不仅是公益活动的达人及策划者、特教理念的传播者,更是两岸特殊领域融合教育的坚定践行者。她以音乐为媒介,让特殊孩子收穫自信与关爱;以公益为纽带,让两岸同胞凝聚同心与共识;以特教为桥梁,让两岸经验实现互鉴与共进。这场旅程不仅让台胞们全方位感知了温州的发展活力与文化魅力,更深化了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正如参访团成员所言,陈习珍老师播下的友谊与爱心种子,必将在两岸大地持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绚丽的融合之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