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娛樂
Get insider access by subscribing to our newsletter
Don't miss out on exciting updates, tips, and insights.
兩岸聚焦
台灣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第12個分會成立大會在嘉義市盛大舉行
【記者 劉夢緣 張如鳳 嘉義報導】
台灣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第12個分會成立大會,於3月23日晚上在嘉義市樂億皇家酒店舉行,由百合分會創會會長蔡佳靜主持,前副總統呂秀蓮、嘉義市長黃敏惠、立委王美惠、嘉義市社會處長黃晨毅、嘉義縣社會處局長張翠瑤及多位市議員等貴賓受邀與會,晚宴還有弱勢團體精彩表演。會中捐贈經費給啟智協會、北迴急難救助協會、世界和平展望會、創世基金會等團體,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社會善士一起關懷弱勢團體。
台灣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百合分會創會長蔡佳靜表示,這次在嘉義創立第12個分會感謝大家的支持,尤其有40位優質企業女性一同為聯合國17+1項之任務為目標,提供職業婦女交流的合作平台並加強女性專業能力的國際觀,是婦女在各個領域都有專長的表現,落實女力新世代的價值。
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遠在1973年,甫由美國留學回台兩年,孜孜矻矻於女權運動推展就已認知到與國際婦女組織接軌的重要性。呂前副總統說在她倡議之下,台灣國際職業婦女協會於2008年4月正式向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總會提出申請,並於2008年5月29日正式獲得總會認可,以台灣名義成立國家分會,成為世界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第82個國家分會。經過近十年的經營,歷經呂秀蓮創會理事長、尤美女名譽理事長、潘慧如名譽理事長、陳双喜名譽理事長與現任郭壽珍理事長的優質領導,該會儼然已成為台灣重要的婦女組織之一。
黃敏惠市長表示,嘉義市是民主聖地,不分藍綠但有是非,這也是呂副總統長期以來令人尊重的地方,總是講真話、為社會美好在努力;今天成立台灣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第12個分會,是個國際組織,藉由這樣的機會,希望能夠讓台灣婦女的表現被全世界看到,也歡迎大家來幸福城市嘉義市。
向善的力量:國際傑人會與傑青獎的故事
【記者 劉夢緣 台北報導】
今(18)日上午,副總統接見「第30屆全國大專院校傑出服務性社團暨社團領袖傑青獎」得獎代表、指導老師及國際傑人會中華民國總會重要幹部,肯定得獎者的付出與貢獻。並表示,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幫助所有需要的人,讓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期盼大家一起走向公益,協助國家建立更好的文明。
國際傑人會中華民國總會第33屆總會長陳孟謙帶領林四川監事長詹永良秘書長蕭啟滎財務長及承辦會和平國際傑人會第28屆會長姚泇伃及孫云云總召、林欣沂執行長率領傑出得獎社團暨領袖及指導老師前往總統府晉見賴清德副總統。由得獎同學李威霆代表致詞,獲贈賴清德副總統回禮,並由陳孟謙總會長代表致贈賴清德副總統紀念品,全體在這難得的時刻留下珍貴合影,接下來全體傑出代表們也到總統府內部進行巡禮。希望藉由晉見國家領袖,讓傑出青年們感到榮譽與肯定,並激發青年服務社會、回饋社會之熱忱,轉動更多良善的循環。
晉見賴清德副總統後,所有傑青代表人來到國軍英雄館進行餐敘聯誼,參與的同學們都很樂意將自己的經驗與喜樂和在場各校團體一起分享交流,讓充滿希望與良善的正能量感染著現場每一位人員。
第30屆傑青孫云云總召表示,每位獲獎的青年都是一路從初審、複審、決審層層篩選所留下的傑出人才,不僅品行優良,能力傑出,談吐思維、應對進退更是絕佳,讓眾人見識到新世代領袖人才的能耐。這應歸功於傑青代表們平日服務他人所累積下來的種種品格,讓他們更勇於實現自我、貢獻社群。孫云云總召也分享到讓她更為欽佩的是,有醫學系的學生目標成為無國界醫生,想到天災侵襲的重災區或是烽火連天的交戰區、資源不足衛生條件差的貧困偏鄉地區服務帶著一顆熱忱的心,幫助當地民眾提供最即時的救援與照護,大愛精神的令人肅然起敬。「因為有愛,所以傑出;因為傑出,未來無礙」,期許每一位領袖能夠延續服務他人的經驗和熱忱,繼續貢獻國家社會。
今年傑青獎來到第30屆,這個活動讓默默參與服務性社團的學生們,有一個展現實力的平台,及和各校志工團優秀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經過三年的疫情,今年參與學校及社團多了很多,一共50多個學校社團及領袖參與,脫穎而出的10位傑出社團暨領袖,學生在學習課業之餘不但在國內偏鄉及部落地區更到澎湖、金門幫忙內科牙科義診、輔導孩童讀書並協助教導孩子們回饋自己的部落或生長地區、關懷社區老人外,更走出台灣到泰北、柬埔寨、南非等落後地區做醫療服務,讓世界看到台灣服務與學習是雙向互惠的過程,相信在付出的過程中這些領袖們比別人有更多的成長與快樂,第31屆傑青獎收件截止日在9/30歡迎各大專院校服務性社團共襄盛舉,期望我們都能成為世上的正面力量,同時也看見自己的美好。
副總統也感謝國際傑人會中華民國總會及指導老師們,引導學生開啟向善的窗。老師們傳授專業知識,協助學生解決困難,同時也在傳道,「道」是公義、向善的道,也是服務的道,對社會與國家的進步非常重要。
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 千人擂茶盛會吸引熱情參與
【記者 盧歌 南投報導】
2024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的一項特色活動「千人擂茶」,於10月5日傍晚在中興新村大操場隆重舉辦。活動吸引了近千名參加者,分成200桌共同體驗客家擂茶的獨特魅力。現場不僅有藝人演唱和精彩表演,還特別邀請到新任的前三名美人腿公主走秀,增添了活動的熱鬧氛圍。縣長許淑華親臨現場,與大家共享這一盛事,並感謝各界對茶博會的支持與參與。
許縣長表示,此次千人擂茶活動由水里鄉農會承辦,旨在吸引對客家傳統文化有興趣的民眾親自體驗擂茶的樂趣。參加者們可以親手製作茶飲,深入了解客家獨特的飲茶文化。她希望在參觀茶博會的同時,民眾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客庄風味及在地風情,促進客庄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南投的觀光行銷與農特產品推廣。
現場還有立法委員游顥、縣議員蔡孟娥、林芳伃、副縣長王瑞德、縣農會總幹事曾明瑞及水里鄉農會理事長劉素雲等多位嘉賓共同參與,讓活動更加精彩。
水里鄉農會總幹事賴育佑指出,「千人擂茶」活動的每組為3至5人,參加費用為800元,參加者將獲得一套擂茶用具,內容包括手工擂缽、擂棒、茶匙、茶杯、擂茶材料一份、超值茶食一份,以及活動限定的精美保冷袋,總價值超過2,500元。賴總幹事強調,擂茶是客家傳統飲食,所使用的天然原料不含任何化學成分,具有養生功效,藉由這一活動,讓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時,體驗健康與快樂。
此次千人擂茶活動不僅是一場飲茶盛會,更是一場文化的交流與傳承,讓客家飲茶文化在南投綻放出新的光彩。
台灣中油液工處辦理「誠信中油、清廉永續」宣導活動
【記者 蜀女 台中報導】
台灣中油公司液化天然氣工程處(下稱:液工處)積極響應政府廉政及社會安定政策,於2025年3月15日前往台中市大肚區磺溪書院舉辦「誠信中油、清廉永續」廉政宣導活動,融合廉政、反毒教育與學子祈福,並結合環境保護、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等多項議題,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深化社會大眾對於誠信、廉潔與安全的認識,攜手民眾共同守護公義社會。
本次活動聚焦廉政業務行銷、廉潔反貪法紀宣導、廉政倫理規範等議題,透過互動遊戲,讓參與民眾深入了解反貪倡廉的重要性。此外,也呼應行政院頒布的114年度施政方針,以「五打七安」為核心,特別融入打擊「黑、金、槍、毒、詐」主題,包含「廉安、工安、資安」等有關「七安」之相關議題,強化人民對於公權力維護的信心,活動並結合反毒、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等主題,透過生動案例與有獎問答提升參與者的警覺性與風險意識,讓廉潔與相關意識不僅落實於政府機構,更能深入企業與日常生活。
液工處響應磺溪書院學子祈福儀式,祝願考運亨通、金榜題名,並贈送象徵智慧與成功的小禮物,廉政志工將相關議題融入遊戲互動,期勉學生們秉持正直誠信精神,勇敢迎接人生挑戰。
為讓廉政理念深入人心,現場設計多種互動式宣導遊戲,包括「廉政風火輪」、「反毒骰子疊字遊戲」、「天才廉政小釣手」等趣味闖關活動,參與者在廉政志工遊戲與活潑帶領下可在輕鬆氛圍中學習廉政、反毒及安全知識,提升公民意識。
液工處表示,企業誠信是永續發展的基石,透過廉政宣導與全民參與,能夠讓廉潔文化深植人心。未來,公司將持續推動廉政與公益活動,攜手社會各界,共同打造清廉、公正、安心的社會環境,確保全民福祉與企業永續發展。
攜手社區雙連埤復育衛星濕地 中華青鱂野放重現生命力
【記者 山風 宜蘭報導】
宜蘭雙連埤早期因為有諸多珍稀水生動植物生育棲息,因而由宜蘭縣政府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然而因外來種魚類入侵以及周邊慣行農業影響,埤塘中部分物種已不復存在。由於入侵種移除與水體污染改善難以立即奏效,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結合在地農民,積極在雙連埤周邊引水將旱田回復為水田,建立衛星濕地,已新增5.88公頃湛水面積。20日並與中央研究院將合作復育的2000隻中華青鱂野放至由在地農友復育的水田濕地,希望先建立穩定的衛星族群,再逐漸拓展至雙連埤埤體水域。
中華青鱂是臺灣原生淡水魚,俗稱稻田魚,棲息於稻田、溝渠、湖泊等低海拔緩流或靜水水域,對水質有一定要求,且對農藥極為敏感。過去曾廣泛分布於臺灣中北部,是農田生態系代表物種之一。然而受到外來種入侵、水污染及棲地破壞等影響,一度被認為在台灣已滅絕超過40年。直至81年,才在雙連埤重新發現原生族群,但由於外來入侵種食蚊魚(俗稱大肚魚)會捕食中華青鱂的魚苗或魚卵,加上棲地水質污染,使雙連埤中華青鱂原生族群逐面臨威脅。
林業保育署於112年起,委託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黃世彬進行中華青鱂調查及復育,發現雙連埤地區仍殘存數個中華青鱂原生族群,研究團隊選擇其中遺傳多樣性最高的族群作為種源,在人工環境下繁殖出2000隻健康的中華青鱂個體,再經過農業部水產試驗所疾病檢測無虞後,野放至在地友善農友近年復育的友善水田,希望能重現雙連埤中華青鱂族群的生命力。
林業保育署表示,此次雙連埤的中華青鱂復育專案,歷經五年的社區保育推動過程,尋求多位在地農友合作,將已陸化的草生旱地重新引水,營造成適合中華青鱂棲息繁衍的水田濕地。其中在地農友簡奉如長期關注雙連埤地區的自然生態,獲悉林業保育署在主埤周邊復育擴大濕地環境的構想後,立即投入復耕水田的行動。他採用無農藥、無化肥的耕作方式,面積已達4.2公頃,除了生產名為「簡單米」的友善稻米,他的水田也成為中華青鱂的良好棲地,為復育計畫提供了最佳的野放基地,兼顧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育。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也補充說明,為執行擴大雙連埤主埤周邊濕地面積,增加湛水生態環境的任務,自109年起即積極尋求在地居民共同合作,推動雙連埤周邊水田溼地棲地營造,並藉由工作假期修復古水圳,搭配引水工程從揀水溪以管流方式引水挹注,作為雙連埤周邊溼地復育的補充水源,以減緩溼地陸化;110年起更透過「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補助願意參與的友善農民,113年已有14位在地農友投入,湛水及友善農作面積已擴大至5.88公頃,建構三生一體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里山環境。
林業保育署強調,國內水稻田環境常因休耕導致長時間無水,且水田間之聯通性差,難以找到適合中華青鱂的棲地。因此水田溼地棲地營造是本次中華青鱂復育工作的重點任務,除了作為中華青鱂的庇護所,亦可透過聯通水道讓中華青鱂自然補充至粗坑溪中,成為中華青鱂重返雙連埤野地的種源中心。未來期能提高雙連埤中華青鱂逐漸基因單一化的族群遺傳多樣性,藉此建立數量多而穩定的族群。後續也將妥善維護與在地居民好不容易建立的夥伴關係,持續深化社區保育,與農友共同監測生態和巡護復育濕地,維護雙連埤及其周邊衛星濕地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