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娛樂
Get insider access by subscribing to our newsletter
Don't miss out on exciting updates, tips, and insights.
兩岸聚焦
角力女國手展神力 縣長許淑華被「塔庫魯」
【記者 范至延 南投報導】
角力女國手曾怡瑄25日扛起縣長許淑華,來個「塔庫魯」演練!塔庫魯 是角力術語takulu(擒抱);許淑華被選手扛在肩上,大讚南投運動員好威,真的好厲害,期待為國爭光,成為南投之光。
南投縣長許淑華25日接見,南投縣籍中興高中角力選手曾怡瑄、草屯國中角力選手何宇中、白毓璇及柔道選手陳歆,他們入選國家代表隊,並將代表國家參加國際賽事。另外,縣籍8位選手參加今年2月在瑞典舉行的2024世界盃室內拔河賽,榮獲5金、3銀、1銅佳績,一併接受縣府表揚。
許淑華縣長表示,南投縣重視基層選手的培訓、學校體育發展,及參與國際賽事,為鼓勵優秀教練及選手,未來也會持續增加或改善訓練場地的設施設備、培訓及獎金補助經費的挹注,希望能打造更好的訓練環境,將優秀的選手及教練留在南投縣,締造更多的佳績與紀錄,為南投爭光。
許淑華表示,入選國家代表隊的南投運動員,也是南投縣的運動小尖兵,幾位柔道及角力的選手,為了爭取好成績,參加不同量級比賽,必須要控制體重、飲食外,訓練是一條辛苦道路,期待今年全中運能看到南投選手有非常好的表現。
被角力選手示範「塔庫魯」的許淑華表示,她感受到選手肌力、核心肌群訓練基本功,下了很大的功夫。為協助運動發展,縣府不但提升教育經費,尤對於運動員的照顧,包括訓練費用、出國參加大型比賽獎助學金等,都有大幅的提升,希望鼓勵更多選手,在運動的道路上能夠被看見,被肯定。
許淑華同時頒發獎勵金、獎狀,期待南投縣的國手,在國際體壇上有傑出表現,為國爭光。未來縣府在體育整體規劃方面,會給選手及教練更好的的後續安排,教育處將積極和教練及選手們取得共識跟默契,為南投縣的運動員打造更好的未來。
南投縣角力及柔道國手,由南投縣體育會副理事長簡景賢等人陪同,到縣府拜會縣長許淑華。其中,曾怡瑄參加113年度全國角力錦標賽暨2024國家代表選拔賽,表現優異,在眾多強敵中力抗群雄,獲選U17角力國家代表隊選手。
目前就讀國立中興高中二年級的曾怡瑄,是草屯國中體育班柔道、角力隊校友。去年,曾怡瑄挑戰國手選拔,成為東亞青運動會的國手,遠赴蒙古,在開拓視野的同時也奪得第三名的好成績。6月將代表臺灣遠赴約旦參加比賽。
日前草屯國中體育班何宇中、白毓璇也搶下男女U15國手席次;另外,競爭激烈的柔道全國菁英排名賽,陳歆逆勢突圍,扳倒各校好手,勇奪青少年女子第一級桂冠。三位孩子均來自原鄉小學,接受林靜妙、李松鑫、洪英華及龔聖凱等四位教練專業的指導,在國中求學舞台上閃閃發亮。
另外,縣長許淑華接見參加2024世界盃室內拔河賽的南投選手,肯定選手們的表現,並頒發獎狀表揚,因為這項國際比賽,選手共得到5金、3銀、1銅佳績。
世界盃室內拔河賽,南投縣籍的選手有陳鵬文、陳厚任、陳儒煌、古宇辰、田嘉蓉、田嘉欣、黃俞安及洪姿馨。拔河委員會主任委員蔡宗智陪同部分選手到縣府拜會,縣長許淑華和運動員閒話家常,並了解運動員生涯發展問題。
許淑華表示,南投市的青年住宅第一期已經完工,為鼓勵南投縣傑出運動員,只要在國際大型比賽,曾為國家、為南投爭光,將優先提供。縣府特別保留五戶,只要符合資格,都可以申請,希望運動員未來能留在南投,擔任教練,培育出更多優秀選手。
同心共融喜近新春—湖里區留廈過年臺胞臺商圍爐迎新春聯誼
「記者劉夢緣、張如鳳/綜合報導」
1月25日晚間,ㄧ場名為同心共融喜近新春——湖里區留廈過年臺胞臺商圍爐迎新春聯誼”活動在湖里區探索酒店熱鬧舉行,現場洋溢着濃濃的年味與溫情。本次活動由湖里區精心策劃,邀請了湖裏區數個臺青基地的青年代表齊聚一堂,共慶新春。
此次圍爐聯誼活動,得到了方主任的特別關懷與邀請,讓在廈臺胞臺商在異鄉依然感受到家的溫暖與濃濃的年味。現場氣氛熱烈歡快,臺青們通過才藝表演、互動遊戲等形式,爲新春增添了喜慶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中不少嘉賓都表示“運氣爆棚”,有幸與財神同桌共進晚宴,寓意新的一年財運亨通、順風順水。臺胞代表也紛紛送上新春祝福,恭祝大家兔年吉祥、事業興旺。
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拉近了兩岸青年心與心的距離,讓大家在廈門的春節不孤單、不缺席,同時感受到湖里區對臺胞臺商的重視與關懷。相信在新的一年裡,臺胞臺商定會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兩岸民俗文化運動會 籌備進展順利
【記者 蜀女 綜合報導】
在陽光明媚的早晨,九天智研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許大有率領林建秝副院長、堪輿地理風水大師林澤增、中醫師吳承甫以及陳東風,一同踏上促進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的重要行程。
首站來到南鎮宮,受到管委會主任紀乃步與村書記紀振露的熱情接待。雙方就舉辦兩岸民俗文化運動會及共同祭拜活動深入交流,紀振露分享南鎮宮在民俗文化傳承上的經驗,對推動文化交流表現濃厚興趣,討論氣氛熱烈,思維火花四溢。
隨後一行人前往長泰區岩溪鎮,參訪高瀨村的保生大帝石雕園。村書記吳金華親自接待,帶領參觀精美的石雕藝術,每尊雕像皆栩栩如生,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吳書記細說保生大帝的傳說與民俗故事,增進大家對這一文化符號的認識。參訪結束後,眾人在石雕園合影留念。
接著抵達定應宮進行莊嚴的祭拜儀式,感受傳統文化的神聖氛圍。福建關帝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蔡清龍及楊道長等人也在此會合,彼此分享文化傳承的經驗,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情誼。
最後,團隊來到岩溪寶龍健康小鎮參觀,欣賞融合康養理念、自然風光與民俗文化的獨特設計。大家討論如何將民俗文化與現代康養產業結合,探索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的新契機。
此次行程成果豐碩,不僅為未來舉辦兩岸民俗文化運動會和共同祭拜活動奠定堅實基礎,更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注入新動力。
蔣萬安與侯友宜合力促進世壯運報名 參賽人數突破3萬3千人
【記者 陳嵐 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蔣萬安與新北市長侯友宜於2月7日共同出席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賽會服裝及禮包發布記者會。蔣萬安在致詞時,手持2025世壯運吉祥物「壯寶」,宣布台北市將為參賽者提供「2025世壯運大禮包」、「交通優惠」及「醫療體驗」等三大福利,邀請各界踴躍報名參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則透露,目前報名人數已達33,000多人,來自138個國家,顯示雙北市政府的合作成效,已成功達成報名目標。
蔣萬安在會中透露,自己今天特地穿上粉紅色服裝,與侯市長的藍色服裝相呼應,呈現出「壯寶」的顏色。蔣市長笑說,早上家中「二寶」還特別提醒他,「爸爸,你要穿的跟壯寶一樣!」因此他選擇了粉紅色,以歡迎更多朋友加入這場國際盛會。
隨著2025世壯運倒數99天,蔣萬安分享了三項「好康」:首先是「世壯運大禮包」,包含後背包、大浴巾、紀念衣、水壺、餐具等,並特別加入智慧穿戴式裝置,讓選手及民眾都能驚喜。其次,台北市與新北市合作推出場館優惠,報名參賽者可憑認證卡享受動物園、美術館等景點的入場優惠。第三,蔣萬安介紹了賽會期間的「交通優惠」,選手可使用優惠序號搭乘Uber,享有8折優惠,單次最高折扣達100元。
在「醫療好康」方面,蔣萬安宣布,將為國際選手提供高品質的台北醫療體驗,並展示AI與醫療科技結合的健康方案,包括心臟健康分析、數位中醫脈診與舌診、X光骨質疏鬆與肺部疾病預測等,助力選手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蔣萬安也感謝中央政府各部會的支持,包括內政部、外交部、體育署及觀光署,還有新竹、宜蘭、桃園等合作城市的貢獻。他還特別感謝松山慈祐宮董事長陳玉峰贊助世壯運大浴巾,設計精美、材質優良,適合夜跑及健身使用,同時感謝南亞塑膠提供環保紀念衣。
蔣萬安最後強調,透過2025世壯運,他希望能進一步帶動全民運動風氣,打造「運動之都」,讓台北市不僅擁有「大巨蛋經濟」,更能迎來「世壯運經濟」,祝福本屆世壯運圓滿成功。
鷺城唱遊巴士見證兩岸情|陳習珍母女定下特殊服務清單紮根廈門傳溫暖
「記者張如鳳/廈門報導」
今日,臺灣特殊教育專家陳習珍老師與被譽爲“臺灣鋼琴公主”的女兒劉夢緣登上廈門“鷺城唱遊巴士”,在阿卡貝拉的悠揚旋律與流動的城市風光中,完成了一場兼具風景漫遊與心靈觸動的旅程。這場融合音樂與文旅的獨特體驗,讓深耕兩岸特殊教育交流的母女二人,對廈門有了關於包容與溫度的全新認知。
陳習珍深耕兩岸自閉症融合教育二十餘年,不僅曾經歷喪偶、疾病的多重困境,更憑藉堅韌與愛幫助重度自閉症的女兒劉夢緣走出陰霾,如今兩人已在兩岸開展上千場公開演講,並在福建平潭創辦了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廈門陳嵐心理諮詢中心,幫助無數家庭。此次登車,從輪渡公交場站的“廈門地名打卡點”出發,看着鷺江道的復古路牌與幸福路的浪漫標識,陳習珍的感觸從專業視角自然流淌:“我曾因受邀演講走過兩岸很多城市,廈門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包容不是停留在口號裏,而是藏在看得見的細節中。”
巴士穿行過演武大橋的壯闊海景、白城沙灘的溫柔夜色,椰子人聲樂團的阿卡貝拉表演在車廂內緩緩流淌。陳習珍不時拍下沿途的無障礙坡道與巴士上預留的特殊空間,語氣中滿是認可:“我們一直倡導‘生活化融合教學’,就是讓特殊群體能像普通人一樣享受城市風景。廈門的公交設施、路人對演出的安靜聆聽,都在無聲詮釋着‘接納’的真正含義。”陳習珍坦言,此前因工作頻繁往返廈門,卻從未以這樣的視角感受城市——流動的風景裏,藏着特殊教育最需要的社會土壤。
身旁的女兒劉夢緣曾被醫生判定終生無法開口,如今已從臺灣的大學畢業,用鋼琴連接世界。車廂裏純粹的人聲合唱讓這位“星青年”格外動容,她指尖輕輕模擬琴鍵律動:“沒有樂器的聲音好乾淨,像廈門的海風一樣自然。”在她眼中,音樂與風景都是不分邊界的語言,“以前覺得廈門的浪漫是鼓浪嶼的琴聲,現在發現,連巴士上的旋律都在說‘歡迎’,這種溫暖不用說話也能懂。”當《廈門親像一首歌》的旋律響起時,她跟着輕輕哼唱,眼中閃爍着共鳴的光亮。
談及未來在廈門的規劃,劉夢緣眼神中滿是期待與堅定:“廈門的包容和善意,讓我看到了服務特殊羣體的更多可能。”母女二人更明確了在廈門的心願清單,希望以實際行動深化服務: 推動專業培訓落地,依託廈門陳嵐心理諮詢中心,規模化開展“影子老師”認證培訓,將臺灣融合教育實戰經驗轉化爲本地師資力量。 深化音樂療愈服務:開設“鋼琴陪伴課堂”,由劉夢緣帶隊教特殊孩子用琴鍵表達情緒,延續音樂療愈的實踐經驗。舉辦公益藝文活動:定期開展特殊兒童公益演出,完善鷺台星青年俱樂部,聯動兩岸“星青年”同台展示,讓公衆看見特殊羣體的藝術潛能。 搭建資源聯動平臺:推進“閩臺關愛孤獨症兒童家庭指導中心”開展特殊家長團體支持,整合兩岸資源爲特殊家庭提供篩查、康復、教育全鏈條支持。
拓展生活化融合場景:聯動社區與學校,將融合教育理念滲透到日常場景,讓“星星的孩子”更順暢地融入社會。
劉夢緣補充道:“此前在福建平潭創辦的康復中心已幫助過不少家庭,未來想通過廈門陳嵐心理諮詢中心、進一步聯動廈門的社區與學校,讓融合教育走進更多日常場景。就像這趟巴士旅程一樣,我們想成爲一座‘橋梁’,讓更多特殊家庭在廈門感受到溫暖與希望。”
旅程尾聲,陳習珍翻看着手機中的照片,從“廈門地名打卡點”的復古路牌到環島路的無障礙設施,每一張都承載着新的感悟:“廈門的溫度,是風景與人文的共生,是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這場巴士之旅,於母女二人而言,既是兩岸文旅融合的生動體驗,更是一次理念的印證——正如陳習珍所說:“這裡讓我看到,融合教育的理想,正在這座城市的煙火氣裏慢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