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歡迎來到 萬順傳媒(Lmyok),這是一個綜合新聞報導的首選網站,透過我們精心策劃的深入探討兩岸、藝術、健康、文化等的新聞,讓您隨時了解最新地方資訊。

微光映两岸|特教陳習珍路上的跨海峡温暖相拥

臺灣萬順傳媒「記者張如鳳/綜合報導」今(27日),長沙天心區星語林康復中心內,一場以「看見孩子的『內在光芒』:賞識教育視角下的親子心理共建」為主題的特教講座溫情開場——主講人之一是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影子老師、融合教育培訓講師、身份於一身的台灣特教專家陳習珍,這既是兩岸特教資源的深度聯動,也是她女兒劉夢緣《我的光譜人生:特別,所以美麗》主題分享的第146場巡迴講演。 講座現場,劉夢緣身著淺色洋裝,站在投影幕前。幕布上「我的光譜人生:特別,所以美麗」的標題與她的形象重疊,這場以「從無聲世界到生命樂章」為核心的分享,正是她用27年人生寫就的真實啟示。 今日活動由星語林康復中心負責人開場後,陳習珍以「廈門陳岚心理諮詢中心」主講人的身份展開分享,這是她第1451場公益講座。身著中式紋理外套的她,將自己二十餘年打磨出的「三維賞識教育體系」融入分享:第一維是「看見差異」——她強調「每個孩子的光譜都不同,有的孩子擅長視覺記憶,有的孩子對聲音敏感,不拿『標準成長模板』框住孩子」;第二維是「連接興趣」——比如她發現劉夢緣對色彩敏感後,不僅準備了數十種色卡,還帶她用顏料「畫情緒」,把抽象的感受轉化為可表達的畫面;第三維是「小步遞進」——她會把一個技能拆解成數十個微小目標,比如教劉夢緣「說完整句子」,先從「認顏色詞」開始,再到「描述顏色」,最後串成「我喜歡藍色的天空」這類表達,讓孩子在每一步都能收穫成就感。 台下擺放的非洲鼓,也暗合她「音樂療愈+融合教育」的特教理念:「自閉症孩子對節奏的感知力往往很強,我會帶孩子們一起敲鼓——一開始是跟隨節拍,慢慢過渡到分組配合,最後甚至能合奏簡單的旋律。這不僅能鍛煉他們的專注力,更能讓他們體驗『和他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的快樂,這是社交融合的第一步。」她以劉夢緣的成長為例補充:「5歲的夢緣無法言語,卻能分辨數十種相近色、無師自通彈奏鋼琴——我放下『她不會什麼』的焦慮,聚焦她的光芒,才打開了溝通的門。」 劉夢緣的分享隨後將現場推向高潮。她回憶小學時因社交障礙被孤立、哭問「我是不是不好」,母親一句「你的獨特就是光芒」成為她的支撐;初中時,她在畫布上傾注情緒,首幅畫作收穫的「有感染力」評價,讓她首次體驗被認可的快樂。如今的她不僅是「鋼琴公主」,更能流暢表達想法,現場展示的三幅色彩明快的畫作,引來全場掌聲。 互動環節結束後,多位家長仍圍繞在陳習珍母女身邊繼續提問: 家長A:「我的孩子總是反覆擺弄玩具車輪,這種刻板行為該怎麼引導?」 陳習珍:「這是孩子在尋求安全感,千萬不要強行制止。夢緣小時候愛反覆排列積木,我就買了模型拼裝套組,陪她從簡單的汽車模型開始搭——既保留了她熟悉的『重複排列』動作,又慢慢培養了她的專注力和空間思維。」 家長B:「孩子快5歲了還沒有語言,只能用手勢指東西,我該怎麼幫他?」 劉夢緣:「我5歲的時候也不會說話,只會哭。媽媽那時候不強迫我說話,每天陪我塗顏色、彈兒童鋼琴——我喜歡藍色,她就說『夢緣選的藍色像天空一樣漂亮』;我彈出一個音,她就跟著哼調子。後來我慢慢會跟著她說『藍』『琴』,再到完整的句子。先通過興趣建立連接,語言是跟著情緒和信任一起打開的。」 家長C:「賞識教育會不會讓孩子經不起挫折?比如他做不好事情就鬧脾氣。」 陳習珍:「賞識不是『無原則夸獎』,是看見『努力的過程』。夢緣當初學鋼琴,一首曲子練了半個月還彈錯音,她摔了琴譜說『我不行』。我說『你今天比昨天多彈對了3個小節,手指的力度也更穩了——這就是進步』。先接住他的情緒,再點出具體的努力,孩子會慢慢明白『沒做好』不等於『我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講座現場陳習珍母女也分享了新動態:目前二人正在緊鑼密鼓籌劃2026湘台天籟之聲音樂晚會,希望以音樂為橋梁,進一步推動兩岸特教文化交流,讓更多人透過旋律看見自閉症群體的「內在光芒」,也讓融合教育的理念在藝術感染力中傳遞更遠。 此次活動是陳習珍母女兩岸千餘場公益分享的縮影。星語林康復中心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搭建兩岸特教平台,而這場以「愛與看見」為核心的講座,不僅讓家長收穫了實用技巧,更以劉夢緣的成長故事,讓社會看見自閉症群體的潛力——正如劉夢緣所說:「自閉症不是缺陷,是不同的生命色彩,只要被看見、被接納,我們也能擁有精彩人生。」

即時最新

spot_imgspot_img

休閒娛樂

Get insider access by subscribing to our newsletter

Don't miss out on exciting updates, tips, and insights.

兩岸聚焦

醫藥健康

金秋送禮老幼同樂美食樂齡健康響宴

「記者 劉夢緣 張如鳳 綜合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20日在斗六膨鼠森林公園舉行113年敬老愛老話畫話頒獎頒獎典禮老幼同樂 美食樂齡健康響宴深受讚美肯定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簡稱高齡研究中心)與雲林縣鎮西國小合辦的第三屆「敬老愛老藝文活動」,今(20)日在斗六膨鼠森林公園舉行頒獎典禮。除頒發獲獎學生與指導老師獎學金與獎盃、獎狀外,現場也邀請了雲林縣鐵人三項委員會與許多社區及公益攤位進行樂齡健康等各項議題宣導,高齡研究中心更設有闖關活動與現場長輩進行互動。 高齡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提到「愛老敬老話畫活動自110年開始舉行辦,這次已經是第三屆。我們很榮幸能與雲林鎮西國小合作,推動敬老愛老的藝文活動,從第一年的國小組,到去年的幼兒組,今年把國中組也納入了我們藝文比賽的參賽對象。今年投稿的件數,就超過了2千3百多件。最後評選出今日參與表揚的優秀作品,非常謝謝大家熱情的參與。把對長輩的關心與愛用文字、圖畫、繪本傳達出來。」「三年來的優秀作品,除了已轉成電子書與網頁粉絲團分享外,中心預計在明年完工落成啟用後,屆時也會將這些作品,公開展示。」 此次藝文競賽共有幼兒著色組、國小繪畫、繪本、中高年級作文還有國中組的作文比賽,透過現場頒獎,鼓勵學童邀請家中長輩外出參與地區活動,促進跨世代間的溝通與交流,鼓勵年輕世代學習尊重長者,重視家庭世代關係,弘揚孝道及敬老尊賢等傳統倫理。 活動一開始,由鎮西國小千歲太鼓團帶來氣勢非凡的開場以及「三口相聲-鬥嘴鼓」揭開序幕,此外現場也有素聖手工麻糬、斗六知名美食品嘗,還設有夜市遊戲在現場免費體驗;中午則準備了桃花源餐廳、梅山米糕、新光社區、豐田社區和頂湖社區等鄉土風味小吃享用。 許志成執行長說:「我們的活動一年比一年盛大,參與人數也是越來越多,藉由鎮西國小的安排,可以感受雲林鄉親朋友的熱情,高齡研究中心很榮幸能成為雲林的家人,期待未來中心落成將與大家有更多的互動。」與會貴賓立委劉建國、雲科大副校長、衛生局副局長等多人分別受邀致詞,參與還有社會處長林文志、縣議員黃勝志秘書賴志恩、斗六市代表會副主席之尤秘書、衛生局陳依君科長、縣長秘書何圳鈞、國家衛生研究院多位研究員、多位校長、救國團斗六市團委會前會長張起凰等多人參加,雲林警察局薛組長及偵查員張雅婷及同仁等多單位也在現場設攤宣導,場面溫馨熱絡,司儀由多才多藝陳嘉銘校長掌控頒獎井然有序獎品又豐富深受非常好評,期待明年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10月在虎尾落成大家再度來此相聚。
劉夢緣

南投縣舉行「熊愛閱讀」縣長獎頒獎典禮 優秀學生與學校受表揚

【記者 陳嵐 南投報導】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於10月7日下午2點30分,在圖書館7樓電影放映廳舉行了南投縣113-1期「熊愛閱讀」閱讀護照計畫─縣長獎頒獎典禮。此次典禮由縣長許淑華主持,並逐一表揚獲獎的師生、學校及圖書館。獲獎學生中,包括個人獎「閱讀高手-縣長獎」14位、「心得達人-縣長獎」36位、「心得達人-佳作」34位,另有20名學生榮獲連霸獎,其中10連霸最高紀錄也由一位學生創下。  典禮當天,18度C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王又興、董事王漢智也特地蒞臨觀禮,並由林儒暘議員服務處派員出席,為本次活動助陣。此外,許多家長也到場與獲獎孩子一同分享喜悅,現場氣氛既熱烈又歡樂。 共同推動閱讀風氣,縣長感謝各界支持  許縣長在致詞時表示,「閱讀」已成為近十年來的國際熱門話題,並強調在18度C文化基金會的支持下,縣府文化局自101學年度起,便在13個鄉鎮市圖書館推動「我愛閱讀」圖書館閱讀護照認證運動,旨在系統性地提升孩子們的知識力、文化力及表達力,成效顯著,並已獲得中央及各界的肯定。此計畫也成功喚起了親子共讀的風氣。  許縣長進一步指出,在「我愛閱讀」活動的基礎上,文化局與18度C文化基金會持續合作推動「熊愛閱讀」,藉此進一步提升全縣的閱讀風氣,並讓小學低、中、高年級的學生透過閱讀來提高自我競爭力。本期「熊愛閱讀」計畫共有126所學校參與,超過20,000名學生共計閱讀了862,507本書,平均每位學生在113年1至6月的活動期間,閱讀了41.5本書。 連霸獎與學校團體獎引領風潮  為鼓勵學生持續進步,本期特設立了連霸獎。陳慶恆同學(南光國小五年級)以9連霸的成績,獲得「閱讀高手-縣長獎」,而羅浩瑀同學(文山國小五年級)則以10連霸的優異表現,獲得「心得達人-縣長獎」,兩人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全場的矚目。  此外,「愛看書」、「愛創作」兩大認證項目也選出了24所學校團體獎、6個鄉鎮市圖書館的全縣總評獎,成績相當亮眼,顯示出本次活動的成功與參與的積極性。 18度C文化基金會持續支持閱讀計畫  王執行長在典禮上表示,縣府大力推動「熊愛閱讀」計畫,使本縣的閱讀風氣逐步提升,孩子們在這個學期表現非常出色。他指出,基金會共向學生發放了10,640份獎品以鼓勵他們繼續閱讀,並且在縣府的協助下,閱讀圖書量突破60萬冊,充分展示出縣府在文化推廣方面的卓越努力。 各地圖書館與學校表現突出  文化局也指出,在「熊愛閱讀」計畫中,國姓鄉乾峰國小表現最為突出,該校全體41位學生共計閱讀了5,714本書,平均每位學生閱讀了139本書,榮獲全縣最愛閱讀的學校。此外,該校在「說情畫意」創作活動中,也表現亮眼,總創作篇數達65篇,成為最具創作能量的學校。  在圖書館的評比中,國姓鄉立圖書館榮獲「愛看書」類別全縣第一名,中寮鄉立圖書館和草屯鎮立圖書館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三名。而在「愛創作」方面,國姓鄉立圖書館再次奪得第一名,草屯鎮立圖書館與竹山鎮親子館分別獲得第二和第三名。 持續推動閱讀,培育孩子學習力  許縣長表示,感謝18度C文化基金會的持續支持與各界的熱情參與,並強調未來縣府將繼續推動閱讀計畫,讓孩子們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快樂成長、學習,不斷提升閱讀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她表示,縣府將堅持「閱讀即生活,生活即閱讀」的理念,將閱讀融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閱讀中找到成長與啟發。

共聚珠海-“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灣區行啓動儀式

【記者 張如鳳 綜合報道】 “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灣區行啓動儀式在珠海舉行11月12日,“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灣區行啓動儀式在珠海舉行,兩岸媒體人將開啓爲期6天的灣區之旅。國務院臺辦新聞局局長陳斌華、廣東省臺辦副主任肖兵、珠海市委常委郭才武等嘉賓出席本次活動。本次活動由國臺辦海峽兩岸交流中心、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廣州市海峽兩岸交流協會、珠海市珠臺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中山市海峽兩岸交流協會、臺商優市網、廣東兩岸融媒體中心承辦。“兩岸媒體是增進兩岸同胞相互暸解非常重要的橋梁和紐帶”,珠海市臺港澳事務局局長黃萃介紹,本次活動將兩岸新媒體人匯聚在粵港澳大灣區,既是共同探索、交流、創新的重要旅程,也是一次彰顯兩岸文化同源、情感共鳴的深度對話,是“同行同行”更是“同心同向”。主辦方表示,希望兩岸媒體朋友們可以多維度、多視角地感受中國(珠海)航展魅力,也祝願“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灣區行收穫滿滿,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活動一定會成爲匯聚正能量、搭建連心橋、畫好同心圓的收穫之旅。據介紹,11月12日至11月17日,結合第十五屆中國(珠海)航展舉辦的契機,主辦方邀請近50名臺灣媒體人、青年網紅到大灣區參訪,近距離觀看珠海航空航天展,接觸體驗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南沙自貿區及中山高質量發展機遇,通過他們在網絡社交平臺發佈的見聞感受和網紅示範效應,吸引更多青年來大灣區交流、學習、就業。

陳嵐心理咨詢中心攜慢飛天使走進機構關懷老人

【記者 張如鳳 綜合報導】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加強兩岸文化交流,鹭島義工協會與廈門陳嵐心理諮詢中心共同舉辦了“慢飛天使走進機構關懷老人”這一溫馨的公益活動。此次活動不僅旨在關愛老年人,為他們送去溫暖和關懷,同時也意在讓這些有特殊需要的“慢飛天使”們能夠在實踐中學會關愛他人,提升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自信心。 此次活動特別邀請了幾位重量級嘉賓,包括被譽為“台灣古筝王子”的自閉症患者張揚任、來自廈門陳嵐心理咨詢中心的陳嵐老師、擁有多重身份的慢飛天使歌手明星嵐,擔任著台灣新住民兩岸新思路經貿文化協會監事、台中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理事,同時也是亞斯伯格症肯納症的種子老師及優秀媽媽。 今天,張揚任在蔡塘金厝邊養老院,用他的古箏為養老院的長輩們帶來了悠揚動聽的樂曲,他的演奏技巧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曾經在多個比賽中獲獎,並受邀至大陸多個城市進行表演。他的音樂不僅讓長輩們陶醉其中,也讓現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 明星嵐也以其親切的態度和溫暖的笑容與長輩們進行互動,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長輩們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她的出現讓現場氣氛變得更加溫馨和融洽。 此外,陳嵐老師帶領慢飛天使們走進機構關懷長輩,讓這些天使們以他們純真的心靈溫暖養老院的長輩們,為他們晚年生活增添溫馨與快樂。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助於提升慢飛天使們的社會參與感和責任感,還能促進社會對這一群體的理解與接納。通過與長輩們的互動,天使們也能學習到更多的人生經驗和情感表達方式,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有益的補充。 此行,陳嵐老師為長輩們準備了水果及特色糕點,配合著愉快的點心時間,同時提供了心理咨詢服務,她用自己專業的知識和經驗為長輩們解答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並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此次公益活動不僅讓養老院的長輩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和溫暖,也讓這些“慢飛天使”們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愛心。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增強了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也進一步提升了社會對殘障人群的關注度和包容性。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這樣的公益活動會越來越多,為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特邀嘉賓: 廈門星海坡文化傳媒 古箏王子 張揚任,廈門心智星青文化傳媒 慢飛天使歌手明星嵐,廈門陳嵐心理諮詢中心 陳嵐老師。

第十八屆國際孤獨症關愛日彙聚兩岸愛心力量為“星星的孩子”點亮希望之光

【記者張如鳳綜合報道】 4月,春光和煦,第十八屆國際孤獨症關愛日以“全生涯服務,全方位關愛”為主題,在泰山腳下隆重舉行。 活動由公益巡講、文藝巡演及慈善義捐三大板塊構成,彙聚兩岸愛心力量,為“星星的孩子”點亮希望之光。 來自政府、企業、文藝界及海峽兩岸公益組織的300餘名代表共襄盛舉,用行動詮釋“跨越山海,與愛同行”的溫暖承諾。 活動在泰安市原政協副主席張慶明先生的致辭中拉開帷幕。 他強調:「關愛孤獨症群體需全社會協同發力,從政策支援到社會融入,構建全生涯服務體系。 “泰安市尚佰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鳳嬌女士代表愛心企業表態,承諾將持續投入資源支援特教事業; 市殘聯副主席朱運東則從家庭視角呼籲:“用理解打破偏見,讓每個特殊家庭感受到社會的溫度。 ” 在文藝巡演中:藝術架橋,兩岸共譜“星”篇章活動高潮迭起的文藝演出中,兩岸藝術家與特殊兒童攜手獻上動人篇章: 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以一曲《夢中的婚禮》展現出她蛻變後的音樂天賦,其與泰山鋼琴王子朱浩瑞連袂演繹的《獻給愛麗絲》,更以琴聲串聯起海峽兩岸的融合之情。 泰安靈山融合幼稚園的孩子們以舞蹈《來跳舞》打破「特殊」與「普通」的界限,稚嫩舞步詮釋「普特共融」理念。原創歌曲《希望星之光》由孤獨症家長朱運東創作,高校聯盟合唱團激昂唱響,傳遞逆境中的堅守與希望。 此外,民樂《賽馬》、非洲鼓表演及手語合唱《感恩的心》等節目,以多元藝術形式展現特殊群體的潛能,贏得全場掌聲如潮。   公益行動:微電影啟動+百場巡講,愛心接力永續,活動現場,由泰台兩地代表共同啟動公益微電影《星辰大海》啟動儀式,旨在通過影像記錄孤獨症家庭的真實故事,推動社會認知革新。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症創會會長陳習珍女士,帶來她的總第1396場公益演講,分享其陪伴女兒跨越障礙的感人歷程,呼籲“用心陪伴共同成長、愛與自然、生活化教學、用母愛之力點燃希望”。 在義捐環節中,中華愛心書畫院泰山分院張范義等藝術家捐贈30餘幅書畫作品,尚佰商貿、世達機電等十余家企業慷慨解囊。 泰安市領導為捐贈者頒發「公益先鋒」榮譽獎牌,彰顯社會大愛。 讓每顆“星”都不再孤獨,活動在《花開中國》的歌聲中圓滿落幕,但關愛行動仍在延續。 正如主辦方所言:「孤獨症關愛不是一日之暖,而是365天的守護。 期待兩岸攜手,以全生涯服務理念護航『星星的孩子』,讓融合之光照亮每個角落。 ” 兩岸聯動:臺灣公益組織深度參與,凸顯出兩岸特殊教育交流與經驗共用;,藝術和音樂療癒特殊兒童與專業藝術家同台,打破能力邊界,啟動微電影、上千場巡迴演講及企業捐助形成可持續支持網路,社會動員:彰顯政府、企業、高校、文藝界多元主體共築關愛共同體。跨越山海 愛滿星河、第十八屆國際孤獨症關愛日兩岸公益盛典在泰安溫情啟幕,在溫暖中圓滿成功。

看地方

微光映两岸|特教陳習珍路上的跨海峡温暖相拥

臺灣萬順傳媒「記者張如鳳/綜合報導」今(27日),長沙天心區星語林康復中心內,一場以「看見孩子的『內在光芒』:賞識教育視角下的親子心理共建」為主題的特教講座溫情開場——主講人之一是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影子老師、融合教育培訓講師、身份於一身的台灣特教專家陳習珍,這既是兩岸特教資源的深度聯動,也是她女兒劉夢緣《我的光譜人生:特別,所以美麗》主題分享的第146場巡迴講演。 講座現場,劉夢緣身著淺色洋裝,站在投影幕前。幕布上「我的光譜人生:特別,所以美麗」的標題與她的形象重疊,這場以「從無聲世界到生命樂章」為核心的分享,正是她用27年人生寫就的真實啟示。 今日活動由星語林康復中心負責人開場後,陳習珍以「廈門陳岚心理諮詢中心」主講人的身份展開分享,這是她第1451場公益講座。身著中式紋理外套的她,將自己二十餘年打磨出的「三維賞識教育體系」融入分享:第一維是「看見差異」——她強調「每個孩子的光譜都不同,有的孩子擅長視覺記憶,有的孩子對聲音敏感,不拿『標準成長模板』框住孩子」;第二維是「連接興趣」——比如她發現劉夢緣對色彩敏感後,不僅準備了數十種色卡,還帶她用顏料「畫情緒」,把抽象的感受轉化為可表達的畫面;第三維是「小步遞進」——她會把一個技能拆解成數十個微小目標,比如教劉夢緣「說完整句子」,先從「認顏色詞」開始,再到「描述顏色」,最後串成「我喜歡藍色的天空」這類表達,讓孩子在每一步都能收穫成就感。 台下擺放的非洲鼓,也暗合她「音樂療愈+融合教育」的特教理念:「自閉症孩子對節奏的感知力往往很強,我會帶孩子們一起敲鼓——一開始是跟隨節拍,慢慢過渡到分組配合,最後甚至能合奏簡單的旋律。這不僅能鍛煉他們的專注力,更能讓他們體驗『和他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的快樂,這是社交融合的第一步。」她以劉夢緣的成長為例補充:「5歲的夢緣無法言語,卻能分辨數十種相近色、無師自通彈奏鋼琴——我放下『她不會什麼』的焦慮,聚焦她的光芒,才打開了溝通的門。」 劉夢緣的分享隨後將現場推向高潮。她回憶小學時因社交障礙被孤立、哭問「我是不是不好」,母親一句「你的獨特就是光芒」成為她的支撐;初中時,她在畫布上傾注情緒,首幅畫作收穫的「有感染力」評價,讓她首次體驗被認可的快樂。如今的她不僅是「鋼琴公主」,更能流暢表達想法,現場展示的三幅色彩明快的畫作,引來全場掌聲。 互動環節結束後,多位家長仍圍繞在陳習珍母女身邊繼續提問: 家長A:「我的孩子總是反覆擺弄玩具車輪,這種刻板行為該怎麼引導?」 陳習珍:「這是孩子在尋求安全感,千萬不要強行制止。夢緣小時候愛反覆排列積木,我就買了模型拼裝套組,陪她從簡單的汽車模型開始搭——既保留了她熟悉的『重複排列』動作,又慢慢培養了她的專注力和空間思維。」 家長B:「孩子快5歲了還沒有語言,只能用手勢指東西,我該怎麼幫他?」 劉夢緣:「我5歲的時候也不會說話,只會哭。媽媽那時候不強迫我說話,每天陪我塗顏色、彈兒童鋼琴——我喜歡藍色,她就說『夢緣選的藍色像天空一樣漂亮』;我彈出一個音,她就跟著哼調子。後來我慢慢會跟著她說『藍』『琴』,再到完整的句子。先通過興趣建立連接,語言是跟著情緒和信任一起打開的。」 家長C:「賞識教育會不會讓孩子經不起挫折?比如他做不好事情就鬧脾氣。」 陳習珍:「賞識不是『無原則夸獎』,是看見『努力的過程』。夢緣當初學鋼琴,一首曲子練了半個月還彈錯音,她摔了琴譜說『我不行』。我說『你今天比昨天多彈對了3個小節,手指的力度也更穩了——這就是進步』。先接住他的情緒,再點出具體的努力,孩子會慢慢明白『沒做好』不等於『我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講座現場陳習珍母女也分享了新動態:目前二人正在緊鑼密鼓籌劃2026湘台天籟之聲音樂晚會,希望以音樂為橋梁,進一步推動兩岸特教文化交流,讓更多人透過旋律看見自閉症群體的「內在光芒」,也讓融合教育的理念在藝術感染力中傳遞更遠。 此次活動是陳習珍母女兩岸千餘場公益分享的縮影。星語林康復中心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搭建兩岸特教平台,而這場以「愛與看見」為核心的講座,不僅讓家長收穫了實用技巧,更以劉夢緣的成長故事,讓社會看見自閉症群體的潛力——正如劉夢緣所說:「自閉症不是缺陷,是不同的生命色彩,只要被看見、被接納,我們也能擁有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