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娛樂
Get insider access by subscribing to our newsletter
Don't miss out on exciting updates, tips, and insights.
兩岸聚焦
雲林縣警察局舉辦民力任務隊技能競賽 展現專業救護與團隊合作
[記者劉夢緣綜合報道】
為精進民力任務隊專業能力,雲林縣警察局陸續於今(114)年9月26日辦理「高階幹部訓練」、10月2日「緊急救護訓練」,並於10月3日(星期五)在警察局舉行「114年民力任務隊技能競賽」,透過訓練與競賽,展現民力人員專業救護技能與團隊合作精神。
此次競賽由各分局遴選10名菁英組隊參加,項目包括「心肺復甦術(CPR)」及「止血帶包紮」兩大主題,旨在提升民防人員於緊急狀況下的應變能力。活動採「訓用合一」方式進行,並安排雲林縣消防局講師講解兩大主題技巧與應用時機,隨後即展開競賽。
比賽過程不僅驗證訓練成果,更考驗民力人員臨場反應及團隊合作。參賽者在實戰演練中展現高超技巧,體現「自助助人」精神。現場氣氛熱烈,參賽人員普遍認為活動不僅增進實務經驗,更讓他們在未來面對突發狀況時,能以正確方式處置,減少傷亡。
最終由虎尾分局奪得冠軍,斗六分局獲得第亞軍。獲獎人員表示,這場比賽不僅是一場技能較勁,更是一次寶貴學習經驗,加深彼此凝聚力,為雲林縣社會安全網再添一層保障。
局長黃富村表示,民力任務隊在平時積極訓練、災時立即投入,正是「全社會防衛韌性」的重要基石。近日花蓮縣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事情,再度提醒社會各界,防災救災不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更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希望藉由本次競賽,期待民防力量更臻成熟,並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地方安全的守護決心,攜手打造更堅韌的全民防衛體

2024南投螢火蟲季 追光好行 夜空奇航 相約南投共遊夢幻螢光之旅
【記者 范至延 南投報導】
一年一度的賞螢季節來臨,南投縣被譽為全台最大賞螢基地,近幾年積極保育生態環境,使得具有環境生態指標的螢火蟲在各大基地復育成功。2024南投螢火蟲季於3月22日舉辦記者會,宣布南投四大賞螢區即將登場的一系列主題活動,南投縣螢火蟲主要分佈在四大區,分別是:日月潭賞螢區、竹山鹿谷賞螢區、北港溪賞螢區及奧萬大賞螢區,四大區域橫跨了南投七個鄉鎮,縣府整合各區業者及相關單位規劃了精采的限定活動,邀請國人走進南投賞螢、品好茶、嚐在地美食,享受一趟充滿螢光生態療癒「夢幻之旅」。
縣長許淑華表示,縣政府將持續推動低碳永續的觀光發展,螢火蟲就是一個很好的生態指標,縣府也會持續推出星空季及溫泉季等夜間活動,讓入住南投的旅客增加,帶動南投夜間觀光旅遊消費產值。秘書長洪瑞智出席記者會表示今年南投螢火蟲季四大賞螢區皆規劃系列多元賞螢活動,於4月初至5月底推出系列遊程。日月潭區域涵蓋桃米、東光、大林、水社、頭社、潭南、丹大,結合螢火蟲生態導覽及在地特色體驗,民眾可以根據想要的遊程做搭配,享受最美好螢光假期;緊接著的是位於竹鹿賞螢區的杉林溪森林生態園區,每逢2-11月皆有螢火蟲出現,並舉辦免費賞螢導覽解說活動,讓遊客用身心去感受螢火蟲的奧妙、體驗螢光森林的浪漫!鹿谷鄉公所、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鳳凰自然教育園區、太極美地協會及森林邦皆規劃了精采的限定賞螢活動。另溪頭多家飯店民宿業者推出各式住宿優惠活動,讓南投螢火蟲季豐富整個仲夏夜,不容錯過。位於鹿谷鄉的後花園廣興村財仔溪自然生態園區,縣府近期受交通部觀光局補助完成的財仔溪賞螢步道可自縣道151線自來水場旁步道進入森林步道步行300公尺抵達。近年復育有成,除夜間有大量螢火蟲近期已成為熱門的賞螢勝地外,目前溪中保育有成群的原生魚種及溪蝦等生態豐富,沿線栽植有茶花、桂花、柳樹、八重櫻等,提供遊客免除塞車的另一賞螢景點。奧萬大賞螢區結合專業導覽人員及園區資源,推出來去森林住一晚拜訪夜精靈活動,兩天一夜包含掛飾DIY、賞螢導覽及昆蟲知多少等豐富體驗,可至台灣山林悠遊網線上報名。位於北港溪賞螢區的惠蓀林場,4月19日至5月11日每週五、六舉辦蓀夜賞螢活動,有興趣的民眾請至惠蓀林場官網查詢。
除四大賞螢區各式豐富活動,南投縣政府也將於4月13日於鹿谷麒麟潭魚形廣場舉辦追光好行夜空奇航主題活動,邀請鹿谷社大合唱團、廣興國小弦樂隊、在地歌手演唱、奇幻腹語等精彩演出,還有DIY活動、免費賞螢導覽及星空茶席體驗,並邀請在地特色業者展售特色農特產伴手好禮、文創品與小吃,另有打卡送螢火蟲燈籠及市集抵用券等活動,廣邀全國民眾前來賞螢遊玩,推廣地方觀光產業。為推廣國人來南投深度旅遊,搭台灣好行玩透透,打造大南投區域低碳永續運輸旅遊軸線,螢火蟲季期間將推出「搭好行賞螢趣 暢遊南投抽好禮」活動,凡於活動期間內搭乘南投轄區內台灣好行,於指定乘車點索取摸彩券蓋章後投入摸彩箱,即可獲得抽獎資格,有機會抽中Panasonic國際牌液晶顯示器、Samsonite新秀麗行李箱、南投好玩卡及知名運動用品…等多項好禮。
針對螢火蟲季,觀光處陳志賢處長也提醒民眾,如欲前往南投賞螢,必須配合專業導覽人員的帶領,並遵守賞螢三不原則「不干擾、不捕捉、不傷害」,減少生態棲地的破壞,共享美好仲夏夜,活動相關訊息請密切關注『樂旅南投』官方臉書粉絲專頁、「2024南投螢火蟲季」官網。縣府也將持續舉辦單車百K及小鎮漫遊、南投星空季、南投巧克力咖啡節等活動,邀請大家來南投賞螢騎單車、看星空喝咖啡吃巧克力。

蜂蜜莊園養蜂達人吳俊賢代表南投縣獲頒113年社會優秀青年
【記者 山風 南投報導】
救國團號召各界辦理113年青年節活動,3月29日下午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隆重舉辦全國優秀青年表揚大會,表揚包含11位《青年獎章》及各縣市社會優秀青年代表21位、大專優秀青年代表126位,總計158位,前副總統呂秀蓮及前教育部長吳清基等各界貴賓都蒞臨致詞頒獎。
葛永光主任感謝國防部、中國佛教會、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華僑協會總會、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中華學生事務學會、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協會、中華雅博青年會等單位共同籌組青年節輔導委員會,並感謝中央及地方政府、議會及各級學校與地方人士的重視和支持,展現政府及各界對青年人的重視。
擁有近半世紀的歷史,傳承與創新釀成醇厚的「蜂味」的蜂蜜莊園養蜂達人吳俊賢榮獲本年度社會優秀青年殊榮,並代表南投縣出席表揚大會。吳俊賢從小在家中蜜蜂產業的耳濡目染下,與大自然建立起深厚的情感,1999年回鄉接手父母的事業,從此踏上了一場與蜜蜂共舞的奇幻旅程。
吳俊賢致力於以最自然的方式養蜂,將對土地的敬畏之心化為養蜂的信念,積極推動「捍衛蜜蜂生存環境,推動柑願柳丁計畫」,透過與果農的合作,在採果前45天停止施用農藥,除了逐年減少農藥使用,並堅守不使用除草劑的原則,保護蜜蜂的採蜜環境,強烈堅守生態保護的理念,不僅獲得當地果農的支持,更獲得多家企業及媒體的認同。
除了推動環境的永續,人才培育的傳承也是吳俊賢職業生涯的重要使命,他積極聘用中寮鄉在地青年及新住民,幫助他們融入養蜂產業,且將工作轉化為興趣,同時無私傳授及教導養蜂技術。他期許自己能夠繼續深耕在這片土地上,以真摯的心情繼續養蜂、愛護土地,並將這份愛與堅持傳承給更多的人。
大會最後葛主任再次感謝各界對今年青年節活動的支持,也再次勉勵獲獎青年們再接再厲。葛主任以哲學家尼采的話:「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滅。唯有悲觀後的樂觀,才是精神上的強者!」勉勵青年,前方或有許多挑戰和困境,但只要堅定意志衝破逆境,一定能開創成功。堅持往往是孤獨而痛苦的,卻是通往成功人生的唯一途徑。就像救國團的中橫健行,有時候走到筋疲力盡,看見山壁上寫「轉個彎就到了」,於是再次提振精神,雖然轉了好幾個彎,但只要堅持下去,正向思考,樂觀前行,最後終會達成目標。
救國團新北市 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團委會聯合探索教育訓練
「記者張如鳳/新北報導」救國團新北市 三峽區 鶯歌區樹林區團委會聯合探索教育訓練.感謝葉貴仁 老師 親臨指導,感謝慈濟三峽志業園區,謝謝資訊隊 萬智 副隊長,協助拍團體照.探索教育,從遊戲中,領悟學習,溝通,整合,傾聽,每次上都有不同收獲.感謝今天所有參加的好朋友,大家都收獲滿滿.,

南投分署攜手推動阿里山精品咖啡 交流賽暨媒合會展現台灣咖啡實力
【記者 蜀女 南投報導】
為推動台灣咖啡產業升級並促進咖啡莊園技術與風味交流,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與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嘉義縣政府共同辦理「阿里山莊園咖啡精英交流賽暨生豆媒合會」,賽事於2025年5月14日展開生豆繳交,歷經專業物理篩選、初賽、複賽至22日公布得獎名單,23日則舉辦生豆媒合拍賣會,吸引產業界高度關注,現場交易熱絡,展現阿里山咖啡的高品質與高價值。
本次交流賽共收到116件來自全台各地的參賽樣品,分為日曬、水洗、蜜處理、藝伎水洗與藝伎其他處理五大組別。評審機制採雙階段制度,初賽運用茶業改良場所開發的「TCAGS」盲測系統,決賽則採國際「COE(Cup of Excellence)」評分標準,由資深評審團隊進行嚴謹評比,確保公平與專業。
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代表出席活動,與台中分署陳榮俊分署長、阿里山管理處伍哲宏副處長、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蘇宗振場長及嘉義縣政府翁章梁縣長等貴賓共同參與頒獎與媒合會,表達對地方農業品牌及產業整合推動的重視與支持。南投分署指出,此次媒合會成交踴躍,5個分組特等獎15公斤裝生豆拍賣價,日曬組拍出20萬元、水洗組24萬元、蜜處理組20萬元、藝伎水洗組45元、藝伎其他處理組46萬元,不僅肯定阿里山莊園咖啡品質,更為台灣精品咖啡拓展出更多國際能見度與市場潛力。
南投分署持續攜手各地政府與咖啡產業組織,透過技術輔導、品牌塑造及交流平台,支持在地農業轉型與精緻化發展,推動台灣咖啡走向高品質、高價值、高附加的永續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