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緣

120 Articles written
spot_imgspot_img
新聞分類

天津大沽桥海河畔夜景

【記者劉夢緣天津報道】 天津的美在夜幕降臨時,漫步在天津大沽橋上,獨特的日月雙拱橋設計在藝術燈光效果成為海河畔璀璨耀眼的明珠,夜晚燈光勾勒出88跟斜拉的橋索,遠程看好似一把豎琴橫跨海河兩岸,與兩岸歐式風格的建築相互呼應。 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橋樑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其構思為“日月生輝”。於2003年7月6日正式開建,一年多建成,成為海河首批新建座橋樑中最先通車的一座。 夜色漸暗,旅客們紛紛漫步在橋樑兩側設有延伸至海河中的半圓形觀景平台,環繞360°欣賞海河風光,橋下穿梭的遊輪,感受著天津獨特的夜景。

天津第十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參訪成功在津創業台灣青年

【記者劉夢緣 天津報道】 2005年8月13日天津第十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參訪成功在津創業台灣青年 天津陶樂養老院創辦人台灣青年井然 是以家庭式設計、親情化服務為核心的專業養老連鎖機構,其創始人井然是到天津創業的85後台灣青年,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社會科系畢業,精通多國語言,受家族養老事業的薰陶,2009年畢業後回到祖國投身國內養老事業,多年來一直積極爲中國老齡化社會分憂,成爲兩岸融合發展的踐行者,熱愛創造與開拓性工作,管理理念人性化,致力爲養老行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管理人才。2014年在天津創辦陶樂家至今10年間打造全國連鎖機構覆蓋津京冀板塊、西南地區開設多家分院 ,立志做一套適合中國人養老的模式,將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分享到全國各級城市,普及到更多普通家庭,讓更多普通家庭都能享受得起高品質的照護,從養老到享老。 井然談到中國逐步老齡化的嚴峻問題,他的事業版圖繞開了一線城市而是以二三線城市為主要服務對象,在各地創辦養老機構並不採取一體化的連鎖經營模式,而是會根據個工程師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用熟悉的環境,貼近生活人性化的多業態模式,提供給各地老人養老服務的需求,尤其是他在四川富順縣沿河村張家灣,通過改造廢棄小學,成功解決了當地失智老人養老問題。其中提到了他在創業期間,品牌可以發展到中國各個城鎮鄉村,離不開各地政府的強力支持。 井然表示現在的台灣青年想要在大陸發展創業,沒有過去老一輩的時代紅利,只要敢拼就能贏。現在的創業成本很高,各行各業都卷的厲害,但也有這個時代的機遇。中國從一產、二產,到現在大力推動三產的發展,也是臺灣服務業的優勢。天津現在有許多台青,正在將台灣的手搖茶、手衝咖啡、小吃、早餐等餐飲快速複製。要降低試錯成本,也建議抱團取暖,不能單打獨鬥,多業態協同發展,能更好應對當下的營商環境。有效的把大陸的廣度、速度和高度,跟臺灣的深度和溫度,做好結合。相信台灣青年在大陸一定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侯岬台灣手作料理創始人台灣青年Tony 曾是法式主廚的Tony,二十幾年廚藝生涯,從小眷村長大,三代人的遷徙,從寧波渡海的梅乾菜壇,到台北眷村飄香的三杯雞,終在天津創業安家,2022年開始經營侯岬手作料理台式餐廳,店內擺設裝潢處處展露出細緻,對台灣的思念情懷。老闆肩上站著可愛的鸚鵡,完全是鐵漢柔情的代表,有著剛毅的外在與溫柔的內在並存。菜品更是獨具特色,台灣米酒碰撞津門醬油,讓北方食客品嘗九層塔的辛香,侯岬(台語‘好吃’),兩者完美結合,兩岸共通的味覺臍帶,在舌尖上重逢了!Tony在聊天中表示,從小店做起,慢慢擴大,現在已有分店,感謝當地政府的對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的大力支持,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在大陸就學後直接就業的,都發展的不錯,有幾個學醫的朋友,現在也成為主治醫生了。 台灣青年的成功創業經歷離不開自身優勢與大陸資源的結合,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就如天津陶樂養老院創辦人井然所說的有效的把大陸的廣度、速度和高度,跟臺灣的深度和溫度,做好結合。相信台灣青年在大陸一定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音樂會現場兩百多人齊唱生日歌為八月星媽星娃慶生

「記者如風/深圳報導」 2025年8月3日,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在深圳南山區向南社區服務中心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心海康復中心主辦,旨在促進海峽兩岸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和教育引導工作,為兒童康復路提供多元化路徑。 活動當天,來自兩岸的孤獨症兒童、家長、康復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200余人齊聚一堂。在交流會上,台灣星媽星娃講師團的成員們,分享了孤獨症康復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家長們也積極交流了在照顧孤獨症兒童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為彼此提供了寶貴的支持和幫助。 隨後,慢飛天使慈善音樂會正式開始。孤獨症兒童們在舞台上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藝,他們用歌聲、舞蹈和樂器演奏,傳遞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他們的表演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也讓大家感受到了他們獨特的魅力和無限的潛力。 慢飛天使慈善音樂會的發起人是陳嵐:陳嵐是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因為患有重度自閉症的女兒,她開始從事針對障礙兒童心靈醫療、咨詢、教學及助人的工作。她是深圳市心海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的創辦人兼培訓講師督導、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創會理事長、二級心理諮詢師 在交流會與音樂會中間,陳習珍訂了巨大的生日蛋糕為八月生日的星媽星娃慶祝生日,當月生日有古箏王子張揚任的姑姑張淑蓉,因為在520特殊的日子裡,一場嚴重的車禍揚任的父親離開他們,現在姑姑代替過世的弟弟,繼續陪伴揚任巡迴表演。以及講師張如鳳,感謝陳習珍老師如親人般的關愛,每月的聚會都會為當月的星媽星娃慶祝生日,為大大小小星媽星娃們十幾年不離不棄。現場兩百多人齊唱生日歌,為星媽星娃慶生。台下眾人也被深深感染紛紛落淚。 現場鋼琴公主劉夢緣身兼數職,從主持人到講師、歌手、以及臨場與自閉症孩子四手合奏,沒有事先彩排依然變換自如,游刃有餘,充分體現了自閉症孩子只要後期給予足夠的支持與舞台,孩子就會有非常令人驚喜的一面展示出來。 來深圳做志願者20多年的香港人余振芳,南山區志願者聯合會助殘組副組長表示,我非常鼓勵星星孩子的家長能夠帶孩子走出來看看世界,多接觸人群,她也常常會找時間陪自閉症孩子聊天,講故事,組織各種活動,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最有成就的就是走在路上,這些她帶過的孩子遠遠地就認出我來,大聲的喊我奶奶!” 此次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慈善音樂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孤獨症兒童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為社會各界瞭解孤獨症兒童、關注孤獨症康復事業提供了機會,進一步推動了孤獨症康復教育事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關注和關愛孤獨症兒童這一特殊群體。

香港人余振芳組織深圳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全力協助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

「記者如風/深圳報導」 2025年8月3日,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在深圳南山區向南社區服務中心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心海康復中心主辦,旨在促進兩岸三地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和教育引導工作,為兒童康復路提供多元化路徑。活動當天,來自兩岸三地的孤獨症兒童、家長、康復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200余人齊聚一堂。 “以愛聚力 共向未來——2023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助殘者’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副組長余振芳,組織深圳南山義工聯助殘組全力協助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會場人員的佈置、協調和秩序維護。 現場一位精神奕奕的75歲香港人余振芳,從事助殘事業20多年,作爲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余振芳在兒時,便常常聽家裏的長輩聊起內地的生活見聞,這也讓她對深圳這座城市有着模糊的認知。80年代初期,因爲哥哥來深圳蛇口創業,讓她有機會踏足內地這片令她充滿好奇且心生嚮往的熱土。 2004年,餘振芳在香港退休以後,決定要來深圳生活。這一決定也讓她與家人產生分歧,遠在加拿大的2個兒子希望把她接過去生活,頤養天年。 余振芳斷然拒絕了,“我是中國人,我想在退休以後爲別人做一些事情,爲祖國做一些貢獻。” 自此,她在深圳開啓了自己的助殘生涯。 “我不願意離開深圳,深圳是我家。我在深圳能做公益事業,盡我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別人得到了幫助,得到了快樂,我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樂,這就夠了。” 時至今日,75歲高齡的余振芳已經服務深圳自閉症康復中心長達20多年,先後獲得深圳市百名優秀志願者、深圳市五星級志願者、“以愛聚力 共向未來——2023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助殘者’等表彰。 余振芳表示:我非常鼓勵星星孩子的家長能夠帶孩子走出來看看世界,多接觸人群,她也常常會找時間陪自閉症孩子聊天,講故事,組織各種活動,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最有成就的就是走在路上,這些她帶過的孩子遠遠地就認出我來,大聲的喊我奶奶!” 此次第九屆心海自閉症交流會暨慢飛天使音樂會余振芳帶領南山義工聯助殘組為兩岸三地的自閉症孩子獻上手語舞蹈《感恩的心》為自閉症家庭送上祝福和鼓勵!
新聞分類
劉夢緣

傑人會總會長吳毓苹帶領會友拜訪中華學術文教基金會及華僑協會總會

「記者 張如鳳 綜合報導」 國際傑人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吳毓苹一行11人,於11月11日下午分別拜訪中華學術文教基金會及華僑協會總會,此次拜訪團員包括世界前總會長陳國書、世界前總會長傅忠雄、北美洲洲總會長吳睦野、亞洲洲總會長范明忠、世界副總會長蔡宗旻、世界總會顧問陳在棟、特助林惠如、中華民國總會副總會長區尚彬、志工團團長曾佩珍、志工賴秀珍等。 世界總會長吳毓苹一行11人下午2時先拜訪中華學術文化基金會,由基金會董事長高崇雲、中華文化藝術總院院長高崇雲講座教授、偕同基金會同仁包括執行長王海輪、院務委員陳麗雀、副院長高峻華、秘書長高鵬翔、秘書室主任黃素珠等同仁熱情接待。高崇雲董事長先在基金會一樓帶領參觀畫展後,由高董事長向拜訪團做簡報,說明中華文化藝術總院現狀及未來發展。接著世界總會長吳毓苹感謝高崇雲董事長及基金會同仁熱情接待,並說明拜訪緣由。訪談中由世界總會顧問亦即小提琴家陳在棟老師演奏「梁祝」名曲,在大家安可聲中加演奏「月亮代表我的心」,為此次拜訪增添一些音樂文化氣息,高崇雲院長隨即表示將再增加成立音樂院。然後高董事長親自陪同參訪團參觀院內精彩展出作品。 一行人隨後於下午4:30拜訪華僑協會總會,由理事長林齊國親自接待,首先播放華僑協會精彩簡報,接著由林齊國理事長致詞歡迎世界總會吳毓苹總會長帶領拜訪團員來訪,並說明華僑協會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也介紹歷任協會理事長輝煌經歷。吳毓苹總會長致詞表示感謝林理事長百忙中自台南趕回親自接待,並說明拜訪緣由,這二年歐洲華僑協會第45及46屆歐華年會上,國際傑人會在歐洲成立分會,感謝林理事長均親自到場支持與鼓勵。然後林理事長親自介紹會館布置後,由林理事長熱情招待一行團員溫馨晚宴。 世界總會長吳毓苹表示:「今天非常高興中華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高崇雲及華僑協會總會理事長林齊國親自熱情接待、高崇雲董事長對文化藝術的重視與推展,林齊國理事長對華僑協會的貢獻及企業的成就,都非常尊敬。國際傑人會於1968年成立於台中,1994年成立世界總會,這二年於全世界成立了21個分會,目前全世界有85個分會。國際傑人會宗旨:「培養倫理品德、成就高尚人格」,以中華文化四維、八德,邁向大同世界理想為傑人會信念,與中華文化基金會及華僑協會總會「天下為公」及「博愛」的服務理念相一致,未來可以共同合作發展。」 中華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高崇雲強調:「本院宗旨是天下為公、無私無我、真善和美、世界大同」與國際傑人會「服務社會、助人傑出、榮耀傳承、改革創新、發揚光大」的宗旨面符合。」尤其吳總會長接任後會務蓬勃發展,成立了20個分會,無限擴大了在全球影響力,中華文化藝術總院與國際傑人會將團結一致,攜手合作,共同推展社會公益,連袂跨國界交流俾達到天下為公的理想。」 華僑協會總會林齊國理事長表示:「非常歡迎國際傑人會吳毓苹總會長及各位團員到訪,這二年在歐洲歐華年會上,都有親身參與傑人會成立分會活動,感佩吳總會長的熱誠,為傑人會的貢獻與付出。華僑為救國之母,華僑的貢獻,前期是革命創建中華民國,後來是北伐抗戰,隨中央政府到台灣後是投資促進國家經濟建設。華僑協會於1942年在重慶創立,至今有82年歷史,目前全球有30個分會。第一任理事長吳鐵城。歷任理事長對華僑協會的貢獻,才有現在規模。」世界總會長吳毓苹致贈中華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高崇雲紀念品 中華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高崇雲致贈名家,「墨寶」世界總會長吳毓苹。 小提琴家陳在棟老師現場演奏名曲「梁祝」。 前排左起:前總會長傅忠雄、前總會長陳國書、北美洲洲總會長吳睦野、董事長高崇雲、世界總會長吳毓苹、亞洲總會長范明忠、世界顧問陳在棟世界總會長吳毓苹致贈華僑協會總會林齊國紀念品世界總會長吳毓苹致贈華僑協會總會林齊國紀念品 華僑協會總會理事長林齊國致贈世界總會長吳毓苹紀念品 全體成員於國父銅像前合影 左起:特助林惠如、志工賴秀珍、世界副總會長蔡宗旻、前總會長陳國書、北美洲洲總會長吳睦野、世界總會長吳毓苹、華僑協會總會理事長林齊國,前總會長傅忠雄、亞洲總會長范明忠、副總會長區尚彬、世界顧問陳在棟、志工團團長曾佩珍。
劉夢緣

“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參訪霍英東紀念館及南沙天后宮

11月17日上午“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灣區行採訪團來到霍英東紀念館,紀念館內記載了霍英東的生平,展現霍英東情系中華、愛國愛鄉愛港愛澳,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付出了很大的奉獻,尤其在晚年捐贈四十億致力於中國體壇的發展,協助北京申奧,在2001年第二次申奧成功。霍英東在1995年捐款重建南沙南天后宮,並於1996年農曆3月23日(天后誕辰)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 被譽為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的南沙南天后宮,屹立凝望著船隻出海口處,保佑著出海的漁民們平安歸來,天后像由365块花岗石雕琢而成,天后形象栩栩如生,细节精致,花纹精美,将天后的慈祥和善体现得淋漓尽致。脚踏海浪,保佑著一方人民,365代表的是天后一年365天的庇佑。 媽祖文化在台灣歷史悠久,尤其是每年的媽祖出巡吸引了全台信眾的追隨瞻仰,兩岸的宗教信仰和歷史文化是緊密相連,猶如媽祖心繫出海的遊子平安歸來!“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灣區行採訪團在此次參訪中對媽祖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劉夢緣

“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參訪中山翠亨新區規劃館及廚邦醬油文化博物館

【記者 張如鳳 綜合報道】 11月15日“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灣區性採訪團隊走進中山翠亨新區規劃館,展館給眾人展示了翠亨新區的底蘊魅力、發展成就以及美好的願景,設計理念包括純淨、靈動、創新和國際化。展館通過新媒體技術和多項先進數字技術,以“偉人故里,新區新城”為主體,從不同維度進行展示。 在中山香山大橋旁駐足打卡,現場感受大橋的壯觀,香山大橋呈南北走向,自北向南連接了中山、廣州、佛山和珠海,是珠三角“A”字形交通骨架中的重要節點。 採訪團來到廚邦醬油文化博物館,廚邦醬油文化博覽館由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投資興建,2014年11月建成開館,坐落於中山市火炬開發區橫門水道之畔。廚邦醬油文化博覽館,以醬油爲主題,集品牌展示、工業旅遊、參觀互動和體驗於一體,是一個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專業醬油文化博覽館,館內展示了南派醬油的發展史,集歷史保護、文化傳承、科教宣傳、體驗購物于一體的綜合文化休閒體驗館。現場讓採訪團體驗了一把古時打醬油的場景,體現了醬油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古時釀造醬油費時繁雜的釀造工序,如今利用先進技術從篩選豆子、蒸煮、發酵、晾曬到成品包裝都通過自動化一步到位,品嘗了醬油冰淇淋和醬油滷蛋,小黃瓜水果沾醬,讓採訪團品嘗到醬油的鮮香。
劉夢緣

“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體驗新能源車後直呼想要直接開走

【記者 張如鳳 綜合報道】 11月15日下午“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灣區採訪團來到了廣州南沙新區規劃館,南沙得名於“南灣”和“沙埠”,位於廣州市最南端、珠江出海口西岸,是廣州市唯一出海通道。東與東莞、深圳隔江相望,西與中山、佛山接壤,北以沙灣水道爲界與番禺隔水相連,南瀕伶仃洋。規劃建設“八縱九橫”高快速網;9條過江通道連通大灣區;陸海10通道直連,30分鐘到達港澳;45分鐘直連灣區五大國際航空樞紐;航線通達全球200多個城市、400多個。 接下來參訪了廣汽科技館,館內分序廳、動力科技、新能源科技、智能網聯、責任廣汽及面向未來共六大板塊,分別向觀衆呈現廣汽發展歷程、廣汽自研動力總成技術、純電平臺和電池電機技術、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平臺及ADiGO PILOT和ADiGO SPACE技術、數字廣汽、綠色低碳和貢獻社會、能源生態戰略以及下一代平臺架構、芯片戰略等。各式展車讓採訪團爭相體驗,邊詢問價格邊感歎能運回台灣就太好了,併在車內寬屏點起歌開始K歌。
劉夢緣

“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參訪世外桃源的網紅崖口村

11月14日下午參訪世外桃源網紅崖口村,與孫中山頗有淵源,原來崖口村還是孫中山外婆的故居。 崖口村歷代基於地理環境的優勢,背山傍海,面對珠江口,利用圍墾養殖鹹淡水產品,且當地土地肥沃的能耕、能種盛產優質「富硒大米」,名副其實的「漁米之鄉」。   現任崖口村主任譚錦鹍表示:崖口村做到讓前來打卡遊玩的旅客做到“吃、住、遊”全方位的優質體驗,是全村集體動員的成效,現每家每戶連老人都能創收,平時在家門口出租電動遊覽車,平均一周上千人民幣,早上可以在海邊看日出海景,回來到村裡吃上一碗美味的崖口餛飩,中午來份崖口煲仔飯,下午來杯咖啡甜點,逛逛在圍繞稻田邊的集裝箱特色小店,邊欣賞稻田美景,晚上入住崖口村特色民宿,漫步在美食一條街夜市吃海鮮。尤其是稻田成熟的季節,但考慮到稻田收割後就會讓崖石村轉為淡季,通過在稻田收割後種上格桑花,粉色花海再次衝上熱搜。   崖口村提供圖片現今成了人人嚮往的世外桃源,紛紛前來體驗打卡拍照。    
劉夢緣

“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參訪珠海留學文化館及孫中山故居

【記者 張如鳳 綜合報道】 11月14日“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在綿綿細雨中走進了中西結合的建築群珠海市高新區唐家古鎮山房路留學文化館,文化館記載著“百年留學潮,報國遊子心”尤其是展館內展出遊輪一角及一輪明月懸掛展廳中央“月是故鄉明”,仿若重演了遊子遠渡重洋在遊輪上歷經數月抵達萬里之外的陌生國度心繫故鄉學成歸國的雄心壯志。 百年前第一批官派留學是由容閎提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留學。當看到照片上年均只有十二歲的留美幼童照片時,在場台灣媒體人驚呼連連,這不是我們歷史教課書上學過的歷史嗎?在展區討論一些留存下來的文件公文中看到孔祥熙簽名字跡,在懸掛的照片中看到熟悉的近代名人學者詹天佑、梁思成、錢學森以及楊振寧等,推動了中國以及台灣發展的歷史足跡。 來到廣東省中山市的翠亨村孫中山故居,映入眼簾不再是歷史教科書上的文字圖片,親身走進孫中山紅磚青釉,紅白相間的兩層仿西式建築的洋樓中,正門上掛著一副對聯:「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據說是樓宇落成後孫中山親筆撰寫的。 對聯旁「孫中山故居」的牌匾是由宋慶齡題寫,房屋右側有一口水井旁的院落原是孫中山誕生時的祖屋所在。周邊是翠享村的村民樓群,隨著講解孫中山少時的頑皮趣事。這是歷史教科書中感受不到的體驗。   期許更多的台灣青年能夠前來遊歷探尋這些歷史名人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