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新社花海暨臺中國際花毯節/29公頃花海引進國際IP花毯帶來震撼視覺衝擊
【記者如風/臺中報道訊】
2025新社花海暨臺中國際花毯節即將重磅登場!11月5日,市府觀旅局盛大舉辦記者會,由張大春副秘書長代表盧秀燕市長出席,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新社區長林淑惠,以及各區相關單位主管、新社農會代表、休閒農業協會成員、在地里長、長者及愛苗幼兒園孩童等嘉賓踴躍參與,共同揭開這場年度花海盛事的序幕,預告新社已萬事俱備,誠邀海內外遊客共赴花之約。
本屆活動以「花開三盛事」為核心,集結花海、花毯、中農展售會三大亮點,將於11月8日至11月30日在新社區種苗改良繁殖場二苗圃精彩上演,為期23天的盛宴將全方位演繹山城獨特魅力。此前,主辦單位已於農業部舉辦展前記者會,三大特展亮點提前曝光,引發廣泛關注。
作為活動核心,本屆盛會圍繞三大主軸打造沉浸式體驗:以「愛與勇氣」為主題的新社花海,用6萬株一串紅、千日紅、波斯菊等多樣草花鋪陳13.5公頃大地畫布,色彩繽紛宛如自然交響;引進國際知名IP打造的2公頃絕美花毯,將藝術與自然完美融合,帶來震撼視覺衝擊;更有串聯臺中、苗栗、彰化等8縣市的「中臺灣農業行銷展售會」,匯集「臺中領鮮」「豐味苗栗」「幸福嘉義」等特色農產品牌,讓遊客在賞花之餘暢享購物樂趣。
總面積達29公頃的展區,將自然景觀、文創藝術與在地農業深度結合,不僅是視覺與感官的雙重饗宴,更為中臺灣觀光產業注入強勁動能。11月8日起,誠邀各界遊客走進新社,在花海中徜徉、在花毯前駐足、在農展中尋味,共度充滿詩意與歡樂的美好時光!

山海同音 兩岸同心——2025兩岸殘疾人藝術交流演出永春綻放融合之花
「記者張如鳳/綜合報導」
11月1日晚,"鄉愁永系·春天永駐——2025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演出"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人民會堂隆重舉行。來自臺灣、西藏、寧夏、新疆、吉林五地的殘疾人藝術家齊聚一堂,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臺灣古箏王子張揚任受邀助陣,以藝術爲橋,共同演繹了一場跨越海峽的文化盛宴。臺灣代表團團長陳習珍在晚會授旗儀式中接過福建省海峽兩岸助殘志願者協會志願服務隊旗幟,成爲活動重要亮點。
本次交流演出是2025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晚會於19時30分準時開幕,永春人民會堂內座無虛席。在《白鶴雄風》的武術表演中,演出正式拉開帷幕,永春白鶴拳的剛柔並濟瞬間點燃了現場氣氛。
授旗儀式凝聚兩岸共識
晚會中場舉行的福建省海峽兩岸助殘志願者協會志願服務隊授旗儀式將活動推向高潮。臺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理事長陳習珍作爲臺灣代表受邀上臺,鄭重接過志願服務隊旗幟。她雙手握旗,眼眶溼潤,這一刻不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兩岸助殘事業共同理念的象徵。
陳習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面旗幟代表着責任與承諾,將激勵我們繼續爲兩岸殘疾人藝術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多元藝術展現融合之美
整場演出分爲"源·山海禮讚"、"緣·兩岸情深"、"圓·同心築夢"三個篇章。西藏的堆諧非遺民歌《卓姆仁青崗》、寧夏的秦腔《火焰駒·表花》選段、新疆的舞蹈《絲路花開》等節目輪番上演,臺灣藝人徐承剛演唱的《甲天拼輸贏》配以手語翻譯,充分體現了"平等、融合、共享"的活動理念。
吉林殘聯王琦主席在觀演後深有感觸地說:"臺灣有個日月潭,吉林有個淨月潭,兩潭相映,情誼相連,我們非常願意邀請臺灣陳嵐老師一行攜手創辦兩潭音樂交流會,讓兩岸藝術之花在山水之間綻放。"吉林籍歌手王凱與嗩吶吹手張亮亮也現場表態,將正式向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發出邀約,約定來年春暖花開時在吉林同臺獻藝,延續這場跨越海峽的藝術之約。
新疆昌吉州殘聯理事長阿力木在演出間隙,與臺灣代表團團長陳習珍一行同遊永春山水。一行人漫步於永春的青綠景緻中,暢談兩岸文化特色與助殘心得,歡聲笑語不斷,還頻頻駐足合照,定格下兩岸同胞相知相近的美好瞬間。阿力木理事長當場誠摯發出邀請:"新疆有獨特的民族音樂與人文風情,盼陳習珍老師能帶團前來交流,讓兩岸殘疾人藝術家共奏民族團結與文化融合的樂章。"
鄉愁主題串聯情感紐帶
晚會中,鄉愁主題貫穿始終。董麗娜朗誦的《鄉愁》與臺灣嘉賓吳洪峯的情境表演相得益彰,當《一字鄉愁》的旋律響起時,不少臺胞觀衆輕聲跟唱,展現出兩岸共同的情感記憶。
陳習珍動情地說:"從《鄉愁》詩朗誦到《一字鄉愁》的演唱,每一句都觸動心靈。今晚,鄉愁不再是遺憾,而成爲連接兩岸的橋梁。"
演出在《歌唱祖國》的合唱中圓滿落幕。劉夢緣、張揚任與兩岸藝術家們相互擁抱、交換聯繫方式,約定繼續推動兩岸殘疾人藝術交流。在永春這個有着"永遠春天"美好寓意的地方,兩岸殘疾人藝術交流的種子已悄然生根發芽,爲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鄉愁為橋藝暖兩岸 |2025海峽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在永春啓幕
「記者張如鳳/綜合報導」
在第32個世界助殘日來臨之際,“鄉愁永系·春天永駐2025海峽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於10月31日在文學大師余光中的故鄉福建永春正式啓動。來自台灣、西藏、寧夏、吉林、河南、福建等地的百餘名嘉賓與演職人員齊聚一堂,以文化為媒、以藝術為橋、以愛心為紐帶,開啓了一場兼具詩意情懷、公益溫度與深厚情誼的沈浸式文化交流之旅,深化兩岸及多地特殊群體的情感聯結與文明互鑒。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殘疾人聯合會、福建省海峽兩岸助殘志願者協會、永春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特別迎來了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理事長、知名詩人陳習珍率領的交流團。團中不僅有協會團員,更特邀“台灣古箏王子”張揚任、“台灣鋼琴公主”劉夢緣隨行助陣,兩岸五地攜手共襄藝術盛舉,讓跨越海峽的手足深情在公益實踐中愈發深厚。
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長期深耕特殊群體公益事業,為亞斯伯格症、肯納症群體搭建融入社會、展現自我的平台,而理事長陳習珍自幼與詩歌結緣,對余光中先生的詩作情有獨鍾,其深沈的故鄉情懷始終是她的精神指引。此次率團赴約,既承載著對文學大師的敬仰,更旨在以永春的詩意氛圍為載體,為團員們搭建感受文化、收穫溫暖的橋梁。隨行的張揚任雖被診斷為重度自閉症,卻在陳習珍十餘年的培育下展露非凡古箏天賦,斬獲多項大獎;3歲便無師自通的劉夢緣憑借靈動琴音屢獲殊榮,常年投身兩岸公益音樂演出,二人用音樂傳遞希望與力量。
活動期間,兩岸五地的殘疾人嘉賓與演職人員一同走進余光中文學館、余光中故居及詩歌主題展館,在青磚瓦黛的古街巷與靈秀山水間沈浸式感受詩歌里的故土意境,聆聽大師與故鄉的淵源故事。參觀途中,大家打破地域界限熱絡交友,歡聲笑語不斷:台灣嘉賓與吉林的亮亮歌手、王凱歌手相談甚歡,與新疆殘聯一行坦誠交流、互訴心聲,迅速建立起深厚的友好關係。交流中,吉林、新疆的嘉賓們更是熱情邀約,主動策劃表演合作,誠摯邀請台灣殘疾朋友及張揚任、劉夢緣前往當地登台演出,讓這份跨越山海的情誼有了更具體的延續方向,文化同根同源的認同感在真摯互動中愈發強烈。台灣嘉賓動情表示:“‘鄉愁’在這裡成為我們共同呼吸的空氣,而跨越山海的友誼與演出邀約,更讓這份文化聯結有了溫度與期待。”隨後,大家徜徉於永春的綠水青山,領略“一縣一溪一特色”的生態畫卷,在僑新釀造公司觸摸永春老醋的傳統工藝與創新活力,在五里古街欣賞永春白鶴拳、紙織畫等非遺項目,濃濃鄉愁與文化魅力讓嘉賓們深深沈醉。一位西藏演職人員感慨:“永春的文化與高原迥異卻同樣深厚,更難得的是結識了這麼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定下了未來的相聚之約,讓我們眼界大開、內心溫暖。”
在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展演彩排環節,現場氛圍熱烈而溫馨。陳習珍深情分享余光中《鄉愁》等經典詩作的魅力與自身創作感悟,張揚任、劉夢緣與台中市協進會的團員們一同參與大合唱彩排,以真摯飽滿的情感磨合曲目、校准節奏,質樸而專注的狀態感染了在場眾人。不少團員表示,此次旅程不僅感受到了永春的人文底蘊與真摯關懷,收穫了跨越地域的珍貴友誼與演出邀約,更在集體彩排中體會到協作的快樂與登台的勇氣,滿心期待明日正式演出的精彩呈現。
主辦方充分考慮特殊群體需求,提供全方位貼心保障,安排專人全程講解引導,並設計詩歌朗誦互動、簡易樂器體驗等環節,讓大家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中感受永春的熱情與包容。陳習珍理事長感慨道:“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特殊群體的關懷與守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此次交流不僅是文化的互鑒、情誼的聯結,更促成了未來演出的美好約定,希望未來能與大陸相關單位深化合作,常態化開展文化交流、公益幫扶等活動,共享助殘經驗、共築愛心橋梁。”
據悉,此次活動將詩歌文化、故鄉情懷、公益助殘與藝術展演深度融合,既為台灣特殊群體帶來了獨特的文化藝術體驗、珍貴友誼與演出邀約,傳遞了“自強不息、向陽而生”的力量,更增進了兩岸及多地民間公益理念的交流互鑒,讓文化傳承在愛心與情誼的澆灌中煥發新活力,夯實了同胞守望相助的情感基礎。後續,陳習珍計劃整理旅程見聞創作系列詩歌,張揚任、劉夢緣也將把永春之行的感悟與友誼的溫暖融入新的音樂創作,而吉林、新疆與台灣的演出之約,更讓這份跨越海峽的愛心、詩意與深情有了長久延續的可能。
泉州光慧國學院重陽節活動中兩岸特教與家庭心理輔導專家陳習珍熱心為市民公益咨詢維繫家庭和諧
「記者如風綜合報導」歲歲重陽,情暖僑鄉。近日,泉州光慧國學院以“家國有愛 光慧有孝”為主題的重陽節活動圓滿落幕。活動現場,傳統禮儀展示區里,孩子們身著漢服向長輩行“拱手禮”,孝親故事分享環節中,多位市民講述自家的尊老往事,暖意融融;而另一側的公益咨詢區前,始終排著長隊——這是兩岸特殊教育與家庭心理輔導領域專家陳習珍老師的“家庭和諧方案”咨詢專場,近20組家庭帶著親子、婚姻、代際相處的難題而來,最終都帶著可落地的解決方法滿意而歸。作為深耕行業15年的實戰型專家,陳習珍老師的專業實力兼具權威認證與落地經驗:持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台灣特殊教育專業資格證雙認證,曾獲台灣地區“特殊教育輔導卓越獎”,2018年起牽頭“兩岸家庭正向溝通公益項目”,累計為超3000組家庭提供咨詢服務。此次她帶來的“家庭和諧方案”,不僅包含針對情緒管理的“離場冷靜法”,還新增了“親子需求翻譯術”“代際共識清單”等實操技巧,專門破解當下家庭常見的溝通痛點。
活動現場,“幼兒家庭爭吵”問題成為咨詢焦點之一。一對年輕夫妻抱著剛滿3歲的孩子前來,丈夫無奈地說:“昨天就因為孩子睡前要不要讀繪本吵了起來,我覺得該讓孩子早點睡,她非要讀,吵到最後孩子哭了,我們也冷戰了一晚上。”針對這類困境,陳習珍老師當場拆解“離場冷靜三步法”,還補充了“事後修復技巧”:“吵完別冷戰,等孩子睡後,你們可以用‘我擔心……’的句式溝通,比如媽媽說‘我擔心不讀繪本會讓孩子失去閱讀興趣’,爸爸說‘我擔心晚睡影響孩子發育’,先講需求,再找折中辦法,比如‘今天讀10分鐘短繪本,明天提前半小時開始’。”夫妻二人邊聽邊記,妻子還掏出手機拍下老師畫的“溝通流程圖”,笑著說:“以前總盯著‘誰對誰錯’,現在知道該怎麼找中間路了。”除了年輕父母關注的親子與婚姻問題,祖輩參與的“代際帶娃矛盾”也佔咨詢量的近三成。一位爺爺帶著兒媳和剛滿1歲的孫子前來,直言“我早上想給孩子餵點米湯,兒媳說太早了,為此我們倆已經拌了好幾次嘴,現在都不敢在她面前餵東西了”。陳習珍老師沒有急於評判,而是拿出紙筆,引導二人一起列“代際共識清單”:先寫下雙方都認可的“核心原則”(比如“寶寶健康安全”“不強迫進食”),再針對“輔食添加”列出具體問題,比如“米湯能不能加”“什麼時候加”,建議他們一起查兒科醫生的專業建議,用“第三方權威”代替“長輩經驗”與“年輕觀念”的對抗。“這樣一來,你們對抗的就不是彼此,而是‘怎麼找到對寶寶最好的方法’。”陳習珍老師的話讓祖孫二人茅塞頓開,爺爺當場表示:“明天就和兒媳一起查資料,再也不因為這事鬧彆扭了。”咨詢間隙,不少家庭還圍著陳習珍老師交流後續問題,有人問“孩子挑食怎麼辦”,有人咨詢“青春期孩子不願說話怎麼引導”,老師都一一耐心解答,還現場演示“親子遊戲溝通法”——用積木搭建“家庭樹”,讓孩子通過擺放積木的位置,表達對家人的感受,不少家長看完後直呼“原來和孩子溝通還能這麼有趣”。
泉州光慧國學院負責人在活動尾聲表示:“我們希望借助重陽這個節日,將傳統文化中的‘家和’理念與現代心理服務結合。陳習珍老師的‘家庭和諧方案’不僅有方法,還懂人心,能幫家庭真正解開疙瘩,未來我們會繼續邀請此類專業力量,讓公益服務真正走進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
此次活動不僅為泉州民眾送上了重陽的溫暖關懷,更搭建了兩岸專業心理服務落地基層的橋梁。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像陳習珍老師這樣的專家,用接地氣的“和諧方案”,為更多家庭點亮幸福生活。
張濤先生受邀廈門藝術學校演講《書法藝術中的傳統與當代融合》
「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5月23日晚上,廈門藝術學校隆重舉辦"藝鷺大講堂"特別活動。此次,學校誠摯邀請廈門書法家協會會員、廈門陽光書畫院院長張濤先生作爲主講嘉賓,爲師生帶來一場題爲《書法藝術中的傳統與當代融合》的專題講座。
張濤先生自幼研習書法,師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尤以行草書與隸書見長,作品融合漢隸古拙與米芾筆勢,兼具豪邁氣韻與文人雅趣。他提出的"心手達情"書寫理念,強調書法創作需超越技法層面,追求心性與筆墨的統一,這一觀點深刻影響了當代書法教育。
此次講座以“藝脈相承鷺鳴八方”爲宗旨,旨在通過張濤先生的親身經歷與藝術見解,激發師生對傳統書法的敬畏之心,同時探索書法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創新表達。張濤先生將結合自身跨地域藝術實踐,分享如何在堅守傳統根基的同時,融入時代審美與個人感悟,爲書法教育與創作提供新思路。
廈門藝術學校校長表示:"張濤先生的藝術成就與教育情懷,與我校推動傳統藝術創新的目標高度契合。我們期待通過此次對話,搭建起師生與名家之間的思想橋梁,共同書寫新時代藝術教育的華章。"
今晚,只有兩根手指的張濤演講:做最好的自己,斷指書法家張濤:以殘缺之軀書寫人生華章——他是生命的強者。
報告廳內座無虛席,張濤以"做最好的自己"爲主題,向400名師生講述了他用兩根手指書寫人生、助殘圓夢的勵志故事。這場演講不僅是對個人奮鬥歷程的回顧,更成爲激勵青年學子直面困境、追求卓越的生動課堂。
命運的重創與重生199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去了張濤的右腳、左手及右手三根手指,讓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對命運的重創,張濤並未屈服。12歲時,他在廣東街頭偶遇一位藝術家,開始用僅存的兩根手指練習書法。爲增強指力,他以磚塊、粉筆爲筆,日復一日地臨摹字帖,甚至練到手指麻木。
“那時我只有一個信念:這是重生的機會,必須比常人更努力。”張濤回憶道。2008年,他帶着作品來到廈門,開設畫廊並加入廈門市書法家協會。2013年,他創立"陽光書畫院",將助殘作爲畢生使命。
以藝術爲翼,助殘圓夢在陽光書畫院,張濤不僅教授書畫技藝,更致力於幫助殘障人士重拾自信。他發起"助殘揚藝"項目,免費培訓數百名殘障學員,其中不乏聽障、肢殘人士。他常說:"殘障朋友最難的是自我認同,而藝術能打開他們的心門。"
張濤的善舉感動了社會。他先後獲評"央視年度慈善人物""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並帶領團隊研發文創產品,建立全國首家殘健融合IP版權數據庫,爲殘障藝術家提供版權收益支持。
演講中的生命哲思,此次演講中,張濤以"做最好的自己"爲核心,分享了他對生命價值的理解:"人生沒有假設,只有當下。與其抱怨命運,不如用行動證明自己。"他結合自身經歷,鼓勵青年學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光芒,即使身體有殘缺,也能通過努力創造無限可能。"
現場聽衆被他的故事深深打動。得到一幅張濤現場揮毫的學生表示:"張濤老師用兩根手指書寫人生,這種堅韌精神讓我深受啓發。未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記住'做最好的自己'。"
未來:讓藝術照亮更多生命談及未來,張濤計畫每年舉辦殘障藝術家展覽,推動社會對殘障羣體的關注。他希望陽光書畫院不僅能成爲藝術創作的平臺,更能成爲殘障人士實現自我價值的家園。
正如他在演講中所寫:"古之立大事者,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張濤用殘缺之軀詮釋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也爲新時代青年樹立了奮鬥的標杆。最後張濤老師表示:今日分享講課是一時的,留下的感動和夢想是永久的,他希望莘莘學子能夠做最好的自己,茁壯成長,夢想成真!
林婕從腦癱女孩到畫家的蛻變/畫作在廈門中華兒女美術館展出
「記者劉夢緣/廈門報導」5月24日,林婕師生美術作品展在中華兒女美術館開幕,展期將持續至6月8日。該作品展以“藝心向陽·益路繁花”爲主題,展出殘疾人畫家林婕及其特需學生的70餘幅國畫作品,涵蓋工筆重彩、水墨寫意等多種技法,以藝術的形式講述一段關於生命不屈、夢想綻放的動人故事。
本次作品展由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促進會指導,廈門市殘疾人聯合會主辦,福建省隨心公益服務中心、中華兒女美術館承辦,廈門南洋學院、廈門市火炬學校協辦,北京水墨創新文化藝術院提供學術支持。
生命如畫:從腦癱女孩到畫家的蛻變
林婕,1983年出生於廈門。她自幼被確診爲先天性腦性癱瘓,被醫生診斷“無法治療,終生不能站立,不能說話”。
然而,林婕和父母都沒有放棄。在父母陪伴下,她用4年的時間學會站立,用17年的堅持學會了獨立行走,甚至用無力的雙手握緊了畫筆。此後,林婕再度憑藉驚人的毅力考取大學、獲得園藝師和經濟師資格等,並獲評2003年首屆“感動廈門十大人物”。
繪畫被林婕視爲生命中的另一個“神話”。由於肌張力障礙,她的手指難以自如控制,每次握筆繪畫,都必須使出全身力氣。“握筆一會兒,手裏就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起,起了破,直到現在,我的手指已經變形,但對繪畫的愛始終沒變。”林婕說。
她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殘疾人書畫展、中國殘疾人美術展,還登上了法國巴黎盧浮宮的殿堂。從《雀之靈》到《大地回春》,林婕的畫作不僅是技藝的呈現,更是一曲對生命的禮讚。
藝術與愛:發揮特長做特需孩子的“領路人”
2019年,林婕在恩師劉存惠(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的鼓勵下,開設義務國畫班,投身特需兒童國畫教育。儘管語言交流存在困難,但她全身心投入,和特教老師們“專業互補”,在五年時間內幫助許多孩子學會握筆、創作,完成了一場“不可能的傳承”。
“一技之長,是殘疾人羣體融入社會的‘鑰匙’。我願意用自己的經驗,來做他們的‘領路人’。”林婕說。
本次作品展設置“破繭·重生”“綻放·共生”以及“星火·傳承”三大主題展區;一方面,展現林婕早期及成熟期的藝術作品,另外,也呈她與學生們共同完成的稚拙而真摯的作品,見證藝術如何點亮特殊羣體的心靈。
展覽現場,青黛色牆面與暖橘燈光交織,用絲質帷幔營造流動的光影,互動展牆更讓觀衆以觸摸感知藝術肌理。當林婕筆下的孔雀振翅、向日葵綻放,觀者將沉浸於一場關於堅韌與希望的精神對話。
心懷感恩:在熱愛的事物中找到自己的光芒
事實上,2015年,林婕已於惠和石文化園舉辦過自己的國畫作品公益展。十年後,她想通過再一次的作品展,告訴關心關愛她的人:自己成長了。“我能站在這裡辦展,離不開太多人的幫助。家人、師長、同學、領導和同事們、義工夥伴們……”林婕說。
感謝致辭中,她提及了生命中兩位最重要的長輩。一是恩師劉存惠。“他用技藝和對藝術純粹的熱愛感染着我。這份師恩,我將用一生的創作去銘記與傳承。”林婕說。第二位則是林婕最敬畏的伯伯。他在林婕困頓時伸出的援手,迷茫時給予的指引,在林婕看來,這份知遇之恩,已成爲她生命中最溫暖的底色。
林婕說,她希望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奇蹟,回饋所有關心關愛她的人,更希望以此來鼓勵所有正在與命運抗爭的朋友。“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我們生來如何,而在於我們選擇如何綻放。希望我的作品能傳遞一絲力量,也懇請各位老師和朋友不吝賜教。願我們都能在熱愛的事物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此次藝術展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場視覺盛宴,更傳遞了“藝術無障礙”的理念。林婕用十年時間證明:生命的意義在於勇氣與堅持,而藝術則是連接每個靈魂的橋樑。正如她所言:“藝術是我與世界對話的方式,也是我賦予自己與他人力量的途徑。”
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與傑人會舉辦2025年交流聯歡金山灣區盛大舉行
5月17日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WTBA)和國際傑人會北美洲總會聯合舉辦「2025年交流聯歡會」,與會貴賓大合照
「記者如風/綜合報導」
5月17日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WTBA)及國際傑人會北美洲總會聯合主辦「2025年交流聯歡會」,在金山灣區華僑文教中心盛大舉行,現場貴賓雲集包括舊金山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朱永昌、金山灣區華僑文教中心主任莊雅淑、僑務祕書許彩鳳、薩拉托加(Saratoga)市長趙嬿、菲利蒙(Fremont)副市長黃潔宜、來自洛杉磯國際傑人會美國總會總會長曹靜永、遠自泰國來的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副總會長,也是泰國國際傑人會副會長賴建信、羅文婉夫婦,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副總會長聶健剛、商安妮夫婦,僑界領袖金山灣區國慶委員會主委林秀春、北加州台灣工商會會長陳思如、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北加州分會會長羅倩如、中華聯誼會會長毛小苓、聖荷西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狄佩華,大專校聯會前會長潘海倫及曾麗香等吸引近300位僑胞與社區人士參與。
主席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吳睦野總會長向全場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每一位參加者都是本次交流活動的貴賓(VIP)。主辦單位「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是世界性組織。英文名稱是World Taiwan Benevolent Association (簡稱WTBA), 已經是在美國聯邦政府正式註冊核准的非營利組織,屬於501(c)(3)類。自成立以來,凝聚全球台灣出來的同胞及海外志同道合華人,從事服務社區、回饋在地社會及捐贈物資給弱勢族群等慈善活動。WTBA的願景是多吸收年青世代參加,早日實現交棒與開創新局!
活動總策劃世界台灣同鄉聯誼總會永久名譽總會長吳毓苹,感謝此次活動10個協辦單位包括華僑協會總會舊金山灣區分會、北加州國際傑人會、矽谷國際傑人會、聖荷西國際傑人會、舊金山和平國際傑人會、菲利蒙國際傑人會、WTBA-美西一分會、WTBA-美西二分會、僑聯總會舊金山南灣辦事處,並特別介紹6個贊助單位華僑協會總會、華美銀行、金城銀行、樂敍之家、國泰銀行、中國信託銀行等傾力支持本次活動,更感謝百忙中出席的貴賓及僑界領袖,現場熱鬧中也溫馨感人。
今年首次設立「臻愛獎」是這次交流聯歡的一大亮點,台北駐舊金山辦事處副處長朱永昌親自頒發,表揚三對模範夫妻,由吳睦野、吳毓苹夫婦榮獲結婚50年「臻愛金婚」、聶健剛、商安妮夫婦及阮國垣、王慧如夫妻,兩對榮獲結婚40年「臻愛紅寶石婚」殊榮,贏得現場如雷的掌聲。
交流聯歡活動由周憶貞擔任司儀,吳文一、劉寶剛擔任節目主持,精彩的表演節目由風中之羽彭樂雲老師指導的「至少還有你」開場,星藝國標舞團,雅音葫蘆絲樂團,茉莉花雙扇舞,印度舞,壓軸演出中國茶祺袍舞,會場中也設有10個各種攤位,中華文化展示、風水諮詢、銀行理財規劃、風水及保險諮詢、健康產品介紹、義診,節目尾聲由周威均團長帶領天狼星樂團現場載歌載舞及卡拉OK歡樂聲中結束本次溫馨活動。 2025交流聯歡總策劃及大會共同主席吳睦野、吳毓苹
趙嬿市長(中)頒發賀狀給吳睦野總會長(左)吳毓苹總會長
黃潔宜副市長(左)特別趕場蒞臨致詞並送花祝賀吳毓苹主席金婚
大會主席吳睦野、吳毓苹致贈感謝狀給活動贊助單位
副處長朱永昌(左三)頒發結婚50年「臻愛金婚」吳睦野、吳毓苹夫婦(中),「臻愛紅寶石婚」聶健剛、商安妮夫婦(右二),阮國垣、王慧如夫妻(左二)
大會主席吳睦野、吳毓苹致贈感謝狀給協辦單位
大會主席吳睦野、吳毓苹致贈感謝狀給義工們
左起:泰國傑人會副會長賴建信、羅文婉夫婦、吳睦野主席、文教中心莊雅淑主任、吳毓苹主席、傑人會美國總會長曹靜永
廈門“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之‘相識5.20 緣聚湖裏情’”聯誼交友活動浪漫啓幕
「記者如風/綜合報導」
520我愛你,5月20日,“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之‘相識5.20 緣聚湖裏情’”聯誼交友活動在廈門仙嶽山土地公廟文化廣場浪漫啓幕。200餘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齊聚一堂,以愛爲名、以情爲橋,通過互動遊戲、文化體驗、才藝展示等形式,共譜跨越海峽的青春華章。
活動亮點紛呈,兩岸青年深度互動
活動以“5”(五湖四海青年同心)、“2”(兩岸融合發展共贏)、“0”(心靈相通)爲寓意,將傳統祈福與現代交友結合。在土地公與月老的見證下,兩岸青年通過“擊鼓傳花”“心動握手”等互動遊戲打破陌生感,現場氣氛熱烈。網紅媒婆“王婆”更以幽默風趣的現場說媒,促成多對青年成功“配對”。
此外,活動還設置了文創市集與客家文化體驗環節。40個臺青創業攤位展示了鳳梨酥、文創產品等特色美食與手工藝品,讓青年們在品味文化的同時,感受湖裏區作爲臺胞創業就業沃土的活力。湖裏區委臺辦主任方旭明表示,活動旨在爲兩岸單身青年搭建真誠交友平臺,助力他們邂逅真愛、融入湖裏生活。
文化爲紐帶,深化融合發展作爲兩岸民間信仰的交匯地,仙嶽山土地公廟見證了兩岸青年的情感聯結。活動通過祈福儀式、非遺文化體驗等形式,詮釋了“兩岸一家親”的深厚內涵。牽手成功的青年還將共同前往龍岩連城冠豸山,開展爲期兩天的“浪漫之旅”,在山水間深化交流。
此次聯誼活動不僅爲兩岸青年提供了情感交流的契機,更以文化爲橋梁,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湖裏區作爲特區發祥地,現有臺胞臺商超萬人、13家臺青創業基地,持續爲臺灣青年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愛之名,情牽兩岸。這場融合傳統與現代、文化與情感的聯誼,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之“相識5.20 緣聚湖裏情”湖裏區520聯誼交友活動浪漫落幕。
廈門助殘日活動陳習珍和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母女受邀演出|用藝術傳遞愛與溫暖
在廈門市第十八屆《心靈手巧 編織美好》海峽兩岸共舉行助殘日系列活動中,出現了一幕令人動容的場景。來自臺灣的“鋼琴公主”劉夢緣及其媽媽陳習珍受邀參與獻藝表演,爲特殊羣體帶來了一場充滿溫情與力量的演出。
活動現場,劉夢緣宛如一位音樂精靈。當她唱起親愛的小孩時,那悠揚而舒緩的旋律彷彿是從心底流淌出的涓涓細流,每一個音符都飽含着深情。這熟悉的曲調,觸動着在場所有人的心絃,讓大家不禁聯想到那些需要特殊關愛的孩子們,他們就像歌中的主角一樣,值得被溫柔以待。緊接着,劉夢緣演唱的《小城故事》,又將那種寧靜與美好的氛圍瀰漫開來。她的歌聲如同微風輕拂着臉龐,唱出了生活中的點滴溫暖與希望,也彷彿在告訴特殊孩子們,這個世界充滿了美好的故事等待他們去感受。
而劉夢緣的媽媽陳習珍同樣表現出色,她表演寫給特殊孩子的配樂詩朗誦《折翼的天使》,更是將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陳習珍用飽含深情的聲音,在音樂的烘托下,生動地描繪出特殊孩子們的堅強與可愛。這些孩子雖然像是折翼的天使,但他們有着自己獨特的閃光點,他們在生活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他們的夢想同樣璀璨。朗誦詞中的每一個字都像是一顆充滿愛的種子,播撒在每一位觀衆的心中,讓大家對這些特殊的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整個表演過程中,觀衆們沉浸其中。許多人的眼眶溼潤了,被這充滿愛的藝術表演所打動。這場表演不僅僅是一場藝術的展示,更是一座連接兩岸同胞情感、傳遞愛心與溫暖的橋梁。通過劉夢緣和陳習珍的精彩演出,讓更多的人關注到特殊孩子這個羣體,也讓海峽兩岸的同胞在這種充滿愛的氛圍中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此次活動組織者表示,非常感謝來自臺灣的藝術家們的支持與參與。這樣的表演有助於在社會上營造更加包容、關愛的氛圍,鼓勵更多的人蔘與到助殘事業中來,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海峽兩岸在文化交流和公益事業方面的合作與互動。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這樣充滿愛心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湧現。
爍天股份有限公司週年慶典暨戰略簽約儀式隆重舉行 「白紗誓盟」/董事長曾薰儀宣佈三年上市計畫
記者:張如鳳 攝影:爍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綜合報導 國內知名自媒體營運公司「爍天股份有限公司」於2025年5月5日在苗栗造橋「力馬生活工坊」舉辦別開生面的週年慶典暨戰略簽約儀式。由五位女性與一位男性組成的核心團隊,攜手台南、台中、苗栗、新竹、新北五大運營中心運營長,以「婚禮」為概念,身著優雅禮服進場,並在典禮高潮換上純白婚紗,象徵「與企業締結永恆盟約嫁給爍天」。董事長曾薰儀激動宣佈:「我們做到了!這一年我們克服無數挑戰,今天終於能驕傲地說:爍天做到了!三年後,爍天一定要上市!」現場產官學界貴賓共同見證這場充滿創意與溫度的企業盛事。
五都娘子軍禮服進場揭序幕 白紗誓約震撼全場 企業婚禮創行業先例
活動於上午10時正式開始,爍天團隊首先以正式禮服亮相,展現企業領航者形象。董事長曾薰儀領軍進場,在台上的第一句話便讓全場動容:「我們做到了!」她回顧創業艱辛,數度哽咽表示:「這一年我們每天工作18小時,有時睡不到5小時,從公益講座、文案創作、人才培訓、商業接洽到團隊整合,每次跌倒都讓我們更強大,現場同步揭示「三年上市計畫」,震撼全場。
戒指儀式藏深意 上市計畫具象化
典禮高潮出現在團隊換裝環節,五位核心成員身著訂製白紗再次進場,象徵對公司的終身承諾。簽約環節突破傳統,董事長曾薰儀逐一親手為簽約夥伴戴上象徵永續合作的企業戒指。:
策略合作企業CEO
五大運營中心主管
核心創辦成員
佩戴特製「爍天盟戒」。她強調:「這不只是裝飾,當我們上市那天,它將兌換成真正的鑽石戒指。」現場以婚禮規格打造,造型氣球及巨型環形拱門,讓與會貴賓直呼「彷彿參加世紀婚禮」。
戰略簽約助上市計畫 苗栗場地藏深意
隨後,團隊與多家合作單位簽署戰略協議,涵蓋文創、科技與地方創生領域,預告2025年將推出跨領域整合計畫。董事長曾薰儀透露:「這些合作都是為上市鋪路,我們已開始財務結構調整。」強調:「上市不是終點,是讓我們能創造更大社會價值的起點。」特別的是,活動選在具客家文化特色的力馬工坊舉辦,團隊表示:「就像客家硬頸精神,爍天不怕苦,從在地扎根,走向國際。」
企業理念貫穿始終
于麗娜CEO闡述企業核心理念:「我們左手修'術'——精進數位技能;右手修'道'——堅持利他利己。要讓自媒體成為各行各業的賺錢橋樑!」爍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24年,以「內容賦能實體經濟」為核心理念,現有簽約創作者上百位,合作品牌涵蓋藝術、農漁、科技、文創等產業。
週年慶結合公益捐贈 展望「永續共好」目標
爍天於典禮尾聲前宣布,將年度部分營收捐贈苗栗偏鄉教育計畫,CEO強調:「企業成長必須與社會共好。」團隊預告下半年將啟動「自媒體人才孵育計畫」,持續以創新模式引領產業發展。
所有參與者在于麗娜CEO及曾薰儀CEO帶領下高喊:「我們再一起,就是了不起!」,將氣氛推向最高潮,活動於下午3點圓滿落幕。




